面對朱棣三次質問,楊士奇頂住壓力,幫朱高熾坐穩太子之位

Posted 太子

篇首语: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面對朱棣三次質問,楊士奇頂住壓力,幫朱高熾坐穩太子之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面對朱棣三次質問,楊士奇頂住壓力,幫朱高熾坐穩太子之位

朱高熾雖然是朱棣嫡長子,但他在父親心中地位不高,朱棣更看重的是次子朱高煦。朱棣崇尚武力,他不喜歡太過仁慈的朱高熾,反而驍勇善戰的朱高煦,像足了他年輕時的樣子。
加上朱高熾身體肥胖,走路都需要人攙扶,朱棣認為他實在沒有君主氣質,所以很不待見他。因此朱棣登基後,一直在猶豫立誰為太子。好在解縉的一句「好聖孫」,才讓朱棣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熾倒是當上了太子,可朱高煦這邊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明明比大哥強,卻還是讓對方搶了太子之位,於是他和老三朱高燧聯合起來,幾次三番陷害朱高熾。還好有一個人,面對朱棣三次質問,始終力保朱高熾,才幫助他一次次躲過危機。
第一次
朱棣習慣在馬背上打天下,所以儘管他當了皇帝,也一刻都閑不下來,仍然常年北征。永樂六年,朱棣北巡,他讓楊士奇、蹇義、黃淮一同留在南京,輔佐太子監國。
永樂九年朱棣回京,想看看太子監國的能力,於是派人查太子處理過的奏摺。結果卻發現,朱高熾沒有經過朱棣的同意,就擅自更改了許多嚴苛的法令,這讓朱棣很不高興。朱高煦便趁機火上澆油,使朱棣大發雷霆。
之後,朱棣召來楊士奇等人,詢問太子監國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回答不好,不僅是太子,就連自己都可能會被處置,所以楊士奇的壓力很大,那些幫助太子輔政的大臣,也都在看著他。
最後,楊士奇的回答是:「殿下天資高,即有過必知,知必改,存心愛人,決不負陛下托。」就是說太子私自更改法令,的確是做錯了,但是他知錯能改,今後一定能讓朱棣滿意。朱棣聽後果然大悅,便沒有追究此事了。
第二次
永樂十二年,朱棣北征,仍然命楊士奇輔佐太子監國。之後朱棣北征回京,按規矩,朱高熾是必須去迎接的,可是不知為何,他卻遲到了。朱高煦這次又抓住機會,便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導致朱棣大怒。
這一次朱棣很生氣,畢竟連迎接自己這種事,太子都會遲到,明顯就是太子不把自己放在眼裡。於是朱棣將朱高熾身邊很多大臣都處置了,其中包括楊榮、楊溥、蹇義、黃淮等人。
接著朱棣召來楊士奇,問他太子是否有二心。這時候楊士奇回答不好的話,他的下場也會和楊榮等人一樣。而這次他的回答是:「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遲,皆臣等罪。」
就是說太子仍然很孝順,之所以遲到,是因為大臣們準備工作做得不好。朱棣聽後情緒稍微得到緩解,然而還是有人繼續彈劾楊士奇。朱棣沒有辦法,只能將楊士奇下獄,不過後來放了。
第三次
其實要想幫助朱高熾坐穩太子之位,光是一次次幫他說話還不行,最主要是替他清除障礙。而朱高熾最大的障礙,就是具有野心的弟弟朱高煦。要讓朱高熾沒有後顧之憂,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朱高煦趕出京城,讓他去就藩。
之前朱棣幾次下令讓朱高煦就藩,可是他都不肯去,朱棣也沒有強迫他。永樂十三年,朱高煦仍然堅持不肯就藩,這讓朱棣產生疑心。此時正好京城有傳言,說朱高煦有謀反之心,於是朱棣再次質問楊士奇。
這一次照樣不好回答,因為楊士奇是妥妥的太子黨,如果他直言朱高煦有野心,那就有誣陷的嫌疑,不僅自己有危險,還可能牽連太子。如果說朱高煦沒有野心,那就等於幫了他,也等於為太子留下隱患。
在質問楊士奇之前,朱棣先問了蹇義,結果蹇義嚇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隨後他便問楊士奇,楊士奇是這樣回答的:「臣與義俱侍東宮,外人無敢為臣兩人言漢王事者。然漢王兩遣就籓,皆不肯行。今知陛下將徙都,輒請留守南京。惟陛下熟察其意。」
這句話回答得很聰明,既說了自己不知道朱高煦有沒有野心,先把自己和太子撇清,證明傳言不是他們主導的。又暗示朱高煦不肯就藩的確不尋常,言下之意就是他確有野心,就看朱棣怎麼看了。
這就把問題拋給了朱棣,如果朱棣不追究朱高煦,就表示他看不齣兒子有野心,稱不上賢明。所以這便坐實朱高煦真的有謀反之心,最後朱棣就下令,強迫朱高煦就藩樂安,並削去他兩個護衛營。
前前後後面對朱棣三次質問,楊士奇都頂住壓力,最後順利將朱高煦趕出京城,幫助朱高熾坐穩太子之位。也難怪朱高熾即位後,會重用楊士奇,就連後來的朱瞻基、朱祁鎮,都十分敬重楊士奇。
(參考文獻《明史》)

相关参考

一場未遂的政變,卻鞏固了朱高熾的太子地位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孟賢等人在北京籌劃一場政變,想以此來推翻朱棣,廢除太子朱高熾,立趙王朱高燧。但是,這次政變很快就走漏了風聲,不久就以失敗告終。當時,參與其中的一個將領把關於政變的消息告

一場未遂的政變,卻鞏固了朱高熾的太子地位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孟賢等人在北京籌劃一場政變,想以此來推翻朱棣,廢除太子朱高熾,立趙王朱高燧。但是,這次政變很快就走漏了風聲,不久就以失敗告終。當時,參與其中的一個將領把關於政變的消息告

如果朱高煦不作死朱瞻基會殺他全家嗎

不會。可以說朱高煦一直在作死之路上狂奔,從沒回過頭。但凡他有一點收手之意,朱瞻基都不會動他。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對朱高煦一直很好朱棣在位時,朱高煦一直在和朱高熾、朱瞻基作對,他們以防守為主,幾乎沒有什麽

朱棣为何不立有才的朱高煦而立朱高炽为太子?

明成祖朱棣的儿子不多,长大成年的一共只有三个,分别是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兄弟三个都是徐皇后所生,是同胞的嫡子。朱棣在选择皇太子的时候,可选的范围实在太小,却也让他很费了一番心思,主要是...

愛看大明風華的你,可知道胖胖的朱高熾可能是被朱瞻基殺死的嗎

歷史上,胖胖的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就離奇死亡,今天給大家一起分享相關內容。明仁宗朱高熾死亡時,年僅48歲,此時距離他登基稱帝不過短短的一年。為什么明仁宗朱高熾會這么突然的死亡呢?歷史上並沒有很明確的記

愛看大明風華的你,可知道胖胖的朱高熾可能是被朱瞻基殺死的嗎

歷史上,胖胖的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就離奇死亡,今天給大家一起分享相關內容。明仁宗朱高熾死亡時,年僅48歲,此時距離他登基稱帝不過短短的一年。為什么明仁宗朱高熾會這么突然的死亡呢?歷史上並沒有很明確的記

为何却立朱高炽为太子? 明成祖朱棣最爱儿子朱高煦

大明王朝享国近300年,共出过十六位皇帝。这十六位皇帝中,有两位皇帝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其中,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一个月,而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也仅仅十个月。这两位享国短暂的皇帝中,朱常洛是个荒淫无度的昏君

朱棣本想立朱高煦为太子,此人说了3个字,改变了朱棣的决定

论能力和影响力,在明朝十几位皇帝中,朱棣仅次于其父朱元璋,相信这一点无人质疑。平心而论,古代皇帝不好当,若是太过心慈手软,驾驭不了文武大臣,甚至会被架空;若是心狠手辣,又容易被扣上滥杀无辜的暴君,简直

却被侄子活活烤死 朱棣的儿子效仿其父造反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的次子,当年跟随其父发动靖难之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朱高煦与其父朱棣颇有相似之处,作战勇猛,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际,朱棣也曾许愿说:"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朱棣称帝后,...

随时要命的儿子比蒙古厉害多了

上一篇谈到,大学士解缙和术士袁珙在关键时刻影响了朱棣的决策,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而朱高煦也不离朱棣的左右。两次亲征,朱高煦都一同随行,利用在朱棣身边的机会说太子朱高炽的坏话,并报复支持朱高炽的官员。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