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蔡昭侯,竟因为一件裘皮大衣丧了命

Posted 裘皮

篇首语: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的蔡昭侯,竟因为一件裘皮大衣丧了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时期的蔡昭侯,竟因为一件裘皮大衣丧了命

在春秋时期,很多小国家为了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只好向周围的大国靠拢,来寻求对方的保护。不过这种依附别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你不知道哪天,因为点什么就把老大给得罪了,这引起的后果,可能就是自己承受不起的。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蔡国的国君,蔡昭侯。

蔡昭侯,姬姓,蔡氏,名申(一作甲),是蔡灵侯之孙,隐太子友之子,蔡悼侯的弟弟。蔡悼侯三年(鲁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六月,蔡悼侯去世,申继任蔡国国君之位,是为蔡昭侯。

当时蔡国的靠山是楚国,蔡昭侯为了和人家拉好关系,也是费尽了心思。有那么一次,蔡昭侯去拜见楚昭王,随身还带了两件非常珍贵的裘皮大衣。到了楚国以后,蔡昭侯把一件裘皮大衣献给了楚昭王,另外一件那,就自己穿上了。

当时楚国的丞相叫子常,平时蔡昭侯去楚国的时候,也总是不忘孝敬子常一下,这次也没有例外,不过子常却偏偏看上了蔡昭侯身上的这件裘皮大衣。你说你看上就看上吧,你可以明着跟蔡昭侯要嘛,可子常没有这么做,他几次暗示以后,蔡昭侯都没有明白人家的意思。子常非常不高兴,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在楚昭王面前说起了蔡昭侯的坏话。那楚昭王当然是听丞相的了,他就把蔡昭侯扣在了楚国。

蔡昭侯这个冤啊,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在楚国被软禁了三年,后来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原来是因为自己没有把裘皮大衣孝敬给子常。明白了事情的起因之后,蔡昭侯赶紧就把裘皮大衣给子常送了过去,子常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就在楚昭王面前为蔡昭侯说了几句好话,而后蔡昭侯才返回蔡国。

回到蔡国以后,蔡昭侯是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他既恨子常那么贪婪,也恨楚昭王不把自己当回事。当时有一个机会摆在蔡昭侯面前,吴国大将伍子胥,他的父亲和哥哥是被楚昭王的父亲楚平王害死的,伍子胥一直怂恿吴王阖闾攻打楚国。蔡昭侯就趁着这会,主动的向吴国靠拢,他先是把儿子送到吴国做人质,然后表示愿意出兵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反正这仗早晚要打,多个帮手也好,吴王阖闾(hélǘ)就接受了蔡昭侯的好意。

那一年冬天,阖闾派伍子胥和孙武为将,出兵攻打楚国,蔡国也派军队跟随出征。当时吴军的实力非常强大,一口气拿下楚国的很多城市,最后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yǐng)都,楚昭王只好逃到了其他国家避难。伍子胥把楚平王从坟墓里拉出来鞭尸泄了愤,蔡国的军队也趁机在楚国的地盘上扬眉吐气了一番,算是把蔡昭侯的面子给找回来了。

不过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后来楚国的大臣申包胥去秦国求来了救兵,秦军出手赶跑了吴国和蔡国的联军,之后楚昭王又重新回到了楚国。对于吴国,楚昭王是不敢惹的,可对于曾经对自己低三下四的蔡国,他是下定决心要他们付出血的代价。

听到楚国要出兵讨自己,蔡昭侯慌了,就赶紧向新认的老大吴王求救。看在当过盟友的份上,吴王答应了他的求情,不过他对蔡昭侯做了一番分析:你们蔡国的都城啊,距离吴国太远了,这样楚军兵临城下,我们去救援太费时间。不如这样,你把都城迁移到距离吴国近一点的地方,这样我们出兵也能及时赶到。蔡昭侯很认同吴王的分析,就准备迁移国都了。

不知道是不是害怕大臣们不同意迁都,在吴军来援助自己的时候,蔡昭侯没有和大家打招呼,就跟着吴军把国都迁到了吴国边上的州来。这回蔡国的大臣们意见很大,他们觉得,国君这样做就太过分了,这保不齐以后把我们卖给吴国都不告诉我们。几年之后,蔡昭侯要去吴国朝拜吴王,大臣们一想,这家伙想干嘛,不会是又去谈迁都的事情吧,可不能让他胡闹下去了。他们在一起一商量,就决定先下手了,大家找来了一个叫利的强盗,谈好了价钱提供了蔡昭侯的详细情况之后,让利去除掉蔡昭侯。

利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干净利索的就把蔡昭侯给干掉了,等他回来收钱的时候,大家就把他给抓起来杀掉了,然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利的身上。之后他们就把蔡昭侯的儿子朔立为国君,这就是蔡成侯。

蔡昭侯是可怜的,作为那样乱世之中的小国之主,为了保全国家子民需要找依靠,为了赢得尊严更需要找靠山,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却死在了被保护人的手中。

相关参考

先生请

张难先是民国时期一位清官,推崇“民贵君轻”,他一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也一直致力于为百姓谋取福利,还曾因此差点丧了命。张难先生在湖北,从小就非常聪慧,脑子十分的好使,背书也比常人快上许多。而他对

这两个成语出自一个典故,和吃有关,一位皇帝丢了命,你能猜到吗

我们常说,打趣不克乱开,轻则伤和气,重则甚至或者会闹出人命,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皇帝,因为和大臣恶作剧,究竟把本身的命都给搭进去了。这位不利的皇帝就是其时齐国的国君郑灵公。郑灵公是春秋

这两个成语出自一个典故,和吃有关,一位皇帝丢了命,你能猜到吗

我们常说,打趣不克乱开,轻则伤和气,重则甚至或者会闹出人命,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皇帝,因为和大臣恶作剧,究竟把本身的命都给搭进去了。这位不利的皇帝就是其时齐国的国君郑灵公。郑灵公是春秋

历史人物 春秋时期的晋国,曲沃恒叔和晋昭侯一系得斗争是怎么回事

晋国的第一代受封者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晋国位于今天的山西,北方是各族混居的大草原,晋国国内生活着大量戎狄部族。>周公制定周礼颁行天下,唯独晋国以戎狄习俗治国而不依周礼,这可以说是西周版的一国两制,晋国

春秋战国 伍子胥父诛于楚,便走上了复仇的道路

的父兄都被楚平王杀害,他非常的愤恨,便逃到了吴国并成为阖闾的手下,阖闾要为他报仇,伍子胥拒绝了,觉得时机还未成熟。蔡昭相楚平王拜见时,楚平王看上蔡昭的衣服,蔡昭不给,于是楚平王一生气关了蔡昭三年。三年

一件大衣換回一幅畫,本以爲是處理品,結果賣出了1.7億元

有畫說本期導讀:你爲什麼要收藏字畫?如果向很多書畫收藏愛好者提出這個問題,大概只會得到兩個答案,一種會回答說只是緣於愛好,緣於對藝術的熱愛和欣賞;還有一種會說這是一種最有潛力和無限可能的投資。當然,也

名人趣事 破大衣

  爱迪生对于穿着很不介意。有一天,这位科学家在纽约偶然遇到一位老朋友。  “爱迪生先生,”那位朋友说道,“看您身上这件大衣已经破得不像样了,您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

名人趣事 破大衣

  爱迪生对于穿着很不介意。有一天,这位科学家在纽约偶然遇到一位老朋友。  “爱迪生先生,”那位朋友说道,“看您身上这件大衣已经破得不像样了,您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

春秋战国 韩昭侯实行法治的故事

  故事原文>>  韩昭侯①醉而寝,典冠②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③,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

唐朝历史 最牛太监刘克明玩宫女给皇帝戴绿帽,最后送了命

最牛太监玩宫女给皇帝戴绿帽做错一件事让其送了命中国最牛的太监不是李莲英,不是魏忠贤,而是这位敢睡皇帝老婆的假太监刘克明。唐敬宗李湛时期,刘克明冒充阉人,混吃混喝,甚至给皇帝戴绿帽子。你一定会觉得这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