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韩昭侯实行法治的故事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韩昭侯实行法治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韩昭侯实行法治的故事
故事原文> > 韩昭侯①醉而寝,典冠②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③,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④之害甚于寒。(《二柄》)> > 注释> > ①韩昭侯:又作昭侯,昭僖侯,僖侯,战国时韩国君主。公元前358年至前333年在位。> > ②典冠:典,掌管。典冠,掌管君主帽子的近侍官。下面还有“典衣”的词,其解释的道理同此,意思是掌管君主衣服的近侍官。> > ③说:同悦,喜悦,高兴。> > ④侵官:侵,超越。官,官职。侵官,超越做了该官职权范围外的工作。> > 故事大意> > 韩昭侯喝醉了酒睡着了。管理帽子的官员见到君主熟睡,怕君主受凉,在君主的身上给盖了一件衣服。韩昭侯醒来十分高兴,问左右的人说:“是谁给我盖的衣 服?”左右答:“是典冠的盖的。”韩昭侯就处罚了管理帽子的那个官员和管理衣服的那个官员。所以处罚典衣的,是因为他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管衣的责任;所以 处罚典冠的,是因为他越职做了本该他人做的工作。韩昭侯认为,我不是不怕冷、不需要盖衣服,所以处理他们,感到他们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其危害要远远大于我 所遭遇到的冷。> > 读后感> > 韩昭侯信奉法治,于公元前351年任法家人物申不害为相,实行政治改革。本故事就是讲韩昭侯实行法治的事,从正面角度讲韩昭侯。> > 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本故事所言的道理基本是正确的,符合管理学管理原则。典衣的没有尽责,典冠的管了他人的工作,因此韩昭侯处罚了该两人。> > 各司其职,各负其事,如此做了,管理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有秩序地进行。但是做到这一点,是有前提的。有两点:一要有正确合理的分工,如典衣典冠分了工;二要有必要的合作。> > 韩昭侯还说,我所以处罚两人,不是说,我不怕冷,不需要盖衣服,是因为他们都失职了,其失职的危害远大于我的受冷。韩昭侯用以想事的方法是对头的。> > 从本故事看,其分工是否有点过细了,典衣的、典冠的是否可以设定为一个职务,由一个人来管,把君侯的全部衣着问题管起来。这样做了,既不影响工作,衣的工作做了,冠的工作也做了,又节省了人力。> > 读本故事还要说,那位典冠的,虽然多管了他人的事,但出发点是为了爱护韩昭侯,避免韩受凉生病,从合作角度去考虑问题,也有一定道理,应该给予适当表扬才对,然后再作适当的处罚。> > 读本故事使我想到了一则故事,是讲管理问题的:某公司一位经理准备出差某地,飞机票也已买好。此刻,该经理的秘书在该经理出差前一天的工作值班中,做了 一个梦,梦见了该经理所坐的飞机出事,机毁人亡。该秘书把梦中的情况告诉了经理。经理为了避免晦气,防备万一,退掉了飞机票。事实是飞机真的出了事。该经 理在称幸自己捡回来了一条生命的同时,对该秘书做出了两项处理意见:给秘书一定的奖励,表彰他救了经理的命;又给予一定的处罚,处罚他在值班中失职睡觉做 梦。相关参考
申不害是韩国的宰相,申不害变法从其当上宰相后实行,由韩昭侯做后盾,申不害变法实行15年之内让韩国国力昌盛,政局稳定,兵强力壮,国库充盈,然而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漏洞,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与此同时秦国的商鞅
年龄战国人物中文名:韩武别号:韩釐侯、韩昭釐侯国籍:韩国民族:中原族死日期:公元前333年职业:韩国君主重要造诣:对韩国举行农业、经济改革在位:公元前362年--前333年谥号:昭韩猷人物平生韩昭侯,
年龄战国人物中文名:韩武别号:韩釐侯、韩昭釐侯国籍:韩国民族:中原族死日期:公元前333年职业:韩国君主重要造诣:对韩国举行农业、经济改革在位:公元前362年--前333年谥号:昭韩武人物平生韩昭侯,
年龄战国天子中文名:韩武别号:韩釐侯、韩昭釐侯国籍:韩国民族:中原族死日期:公元前333年职业:韩国君主重要造诣:对韩国举行农业、经济改革在位:公元前362年--前333年谥号:昭韩猷人物平生韩昭侯,
玉器和瓦罐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谿(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
玉器和瓦罐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谿(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
张良辞封三万户面对钱财,很少有人会不动心。可是汉代张良却主动辞去三万户的封赏。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这个故事就告诉你答案了!张良,字子房,出生于战国时期韩国的权贵世家。他的祖父张开地先后为韩昭侯、宣惠王、
申不害是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人,大约生于前385年,是战国前期法家人物。韩昭侯八年(前355年),申不害来到韩国,向昭侯宣扬他的法家思想,强调了“术”的作用。他所说的术,是国君操纵最高权力,平常不露声
申不害是改革家,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受韩昭侯的委托,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了变法。韩国兼并了郑国后,意识到了国家只有国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时,韩国消灭郑国后,国土面积进行了扩充,虽然没有别的国
申不害的治国主张是什么?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