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大家孙膑因哪件事情而名扬天下

Posted 孙膑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法大家孙膑因哪件事情而名扬天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法大家孙膑因哪件事情而名扬天下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回答不外乎以下两个答案——田忌赛马或者围魏救赵。其实,事实却并非如此,前者只是让孙膑在齐国火了起来,后者也只是让孙膑在齐、魏、赵三国提高了知名度而已。而真正让孙膑名扬天下的事件,则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话说孙膑和庞涓一同拜师于世外高人鬼谷子,毕业后,善良的孙膑却被天生贪婪却智商有限的师弟庞涓给整成了残疾人。后来,孙膑抓住机遇,和齐国使者一同回到了齐国,并且通过田忌赛马事件赢得了齐国国君齐威王的信任,光荣地坐上了军师的位子。不久后,孙膑又通过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让自己在齐、魏、赵三国着实露了把脸。

在过了十三年相对平安幸福的日子后,孙膑先生又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原来,在消停了十多年后,不安分的魏国国君魏惠王,决定再做一次大买卖——把韩国给灭了!

当然,这个韩国不是大海东边的那个,而是魏国的老邻居,同样脱胎于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可谓是一奶同胞。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魏国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经过简单的分析,韩国君臣一致认为自己不是魏国人的对手。因为不管从地盘、人口,还是从作战部队的人数和作战水平来说,韩国都和魏国不在一个档次,没法和人家打,根本就看不到战争的希望。

所以,开战不久后,韩国国君就派人快马加鞭地向齐国发了份十万火急的求救信。请求齐国看在唇亡齿寒的份上,拉自己一把。

经过深思熟虑,仕仁齐国国君齐宣王,答应了韩国人的请求,决定派出以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的完美阵容。

和上次一样,孙膑和田忌并没有直接去找魏军去单挑,而是故伎重演地在此把魏国的首都大梁给包围了起来。

乖乖,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当远在千里之外的魏军主帅庞涓再次听到自己的都城被那对冤家给包了饺子后,顿时便慌了神。毕竟国君和自己的妻儿老小还都在那里,一旦大梁被攻破,那他们就很有可能成为饺子里面的肉馅。

情况十分危急,容不得有半点闪失。于是,和上次一样,庞涓再次带领手下人马日夜兼程地向大梁赶去,并一路祈祷魏惠王能够撑住,等自己回去和孙兵他们决一死战。

然而,在着急赶路的时候,庞涓也并没有闲着,而是让人注意观察齐国人在魏国境内做饭时留下的火灶。

虽然庞涓的智商比孙膑低很多,但终归还是有的。他之所以让人留心齐军做饭的火灶,那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因为在他看来,齐军进入魏国多少人马,完全可以从火灶的数量上分析出来。因为按当时的军队编制,每个火灶做多少人的饭,那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绝对不允许有串班吃饭的现象发生。

事实也确实如此,每个锅灶能够做多少人的饭,基本上都能估摸个差不多。这样一算,多少个火灶,再乘以每个火灶用餐人的数量,那么齐军的总人数就很容易算出来。

虽说事实如此,但有一点还是需要庞涓兄弟注意的,那就是要小心有人在这上面做文章、动手脚。

当然,之所以说孙膑谋略和智商都在庞涓之上,那是有着事实根据的,在这件小事上,就能一见分晓。因为,孙膑能够想到庞涓想不到的东西,而庞涓能够想到的东西,孙膑则一定能够想得到。所以,当庞涓想到用火灶来判断齐军人数的时候,孙膑也早已经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火灶上做了一篇非常完美的文章,以至于让庞涓最后也不得不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进入魏国点的当天起,孙膑每天都会命人特意减少做饭锅灶的数量,由统一吃饭改为分批吃饭。

几天后,当孙膑和庞涓都看见一天天减少的火灶之后,脸上都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庞涓笑了,是因为他从齐军日益减少的火灶数量上得到一个结论——齐军每天都有大量人员逃跑,军心涣散。

孙膑也笑了,是因为他相信庞涓必定会上自己当。

果然。庞涓钻入了孙兵为他精心设计的圈套中。当他得出那个结论后,当即就下令全速追上这支已经不堪一击的军队,彻底把他给打垮,以解自己多年的怨恨。

庞涓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步兵和辎重部队抛在后面,率领先头部队连夜急行军去追赶齐军。

当魏国大军感到马陵这个地方的时候,天色已经黑的差不多了。除此之外,马陵这个地方也非常的不一般——地形类似于一个小峡谷,中间低,两边高。

经常看影视剧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设伏的场地。而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也告诉我们,孙膑很完美地利用了这一地形。

庞涓,来吧,这里将会是你和整个魏国军队的集体坟墓,好好在这里安歇吧,不要再制造杀戮了,一切都在这里结束吧!

然而,对于天时、地利都对自己非常不利的庞涓来说,他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毕竟自己已经到了自家的地盘,难道还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吗?

众所周知,在峡谷之中行军,向来都是兵家大忌,尤其是夜色之后,更是容易遭到敌人的攻击。但庞涓并没有多想,二话不说就带领魏军一头扎进了马陵道。

当然,着也充分暴露了他低智商的本质和孙膑超凡的谋略。一方将领能够准确看透另一方将领的心思,并能够把他玩弄于鼓掌之中,确实实属不易。

但是,由于山高坡陡,天色又已经彻底黑透,那么齐军怎么来判断魏军的位置呢?

好说,孙膑对此已经完全布置妥当了。他经过几次侦查得知,魏军在天黑时分到达马陵道的可能熊非常大。于是,他决定在这里把自己的礼物送给老同学庞涓——一个无比巨大的坟墓!

果然,庞涓没有辜负孙膑的期望,在天黑时分准确地进入了马陵道,没有早到,也没有迟到。

在庞涓进入马陵道不久后,忽然有士兵发现山谷中间路段有一棵奇怪的树——只见大树被人为拔掉了皮,而且上面好像还书写着什么字似得。

对此,庞涓心中非常明白,折痕又可能是孙膑留下来给自己看的。于是,为了一探究竟,在得到士兵的汇报之后,庞涓连忙和亲兵们来到大树下。

为了看清树上面的文字,庞涓让人点取了火把。于是,他向隐藏在上坡之上的齐国军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好了,既然来了,什么也别说了,送他们上路吧!

于是,一时间山坡上地动山摇,数万齐军的呐喊声顿时回荡在山谷中。万张弓弩所射出的箭雨和数不清的巨石、巨木从山坡上滚落下来,把乱作一团的魏军彻底给送进了阴曹地府。

然而,接到礼物的魏军并没有欢呼多久,就偃旗息鼓了。此战,魏军全军覆没,无人幸存。孙膑以此明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军事谋略 如何理解《孙膑兵法》的战胜而强立军事思想

《孙膑兵法》的军事思想战胜而强立思想在战争观方面,孙膑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提出战争不仅是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而且也是除暴乱、禁争夺、实现与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生活在战

军事谋略 孙膑兵法的核心观点有哪些,《孙膑兵法》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孙膑所处的战国中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战争的频繁,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军事思想的发展。孙膑所在的齐国,经济文化发达,孙膑为齐威王重用,为齐国的富国强兵立下功劳。《史记》记载“齐

孙子兵法,是孙膑写的还是孙武写的

【孙子兵法】相信作为国人都听说过,甚至外国人也在研究,那么这本著作到底是谁写的呢?鬼谷子精通百家学问,自称鬼谷先生。是著名的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大家,纵横家,甚至到了如今社会我们也认为他在哲学和

军事谋略 如何理解《孙膑兵法》的​乐兵者亡军事思想

乐兵者亡思想“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孙膑认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地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

孙膑和孙武的关系 孙膑是孙子吗

孙膑,是春秋战国末期的军事家,他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又名《齐孙子》,齐孙子,顾名思义,可以和孙子的孙子兵法相提并论。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孙膑和孙子并不是同一个人。孙子,又名孙武,他生活在春秋战国的初...

军事谋略 孙膑其人其事与《孙膑兵法》军事思想

孙膑与《孙膑兵法》一、孙膑其人其事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出生于山东鄄城,生卒年月不可考,约与商鞅、孟轲同时期,是孙武后人。他才智过人,且勤奋好学,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军事才华,但他的一生经历曲折。虽然备

谋略必读 军事著作《孙膑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膑兵法》战国中期孙膑的军事著作。其书《汉书·艺文志》有著录,称《齐孙子》,后佚。今本《孙膑兵法》系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的整理本。孙膑,齐国人,孙武的后世子孙。他通过认真总结战国中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由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孙膑与其弟子所著。原著89篇,图4卷。后来失传。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一批孙膑论兵的竹简。经专家整理、编纂

中国历史 《孙膑兵法》竹简

《孙膑兵法》竹简这是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墓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竹简。这部《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思想,总结了前人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上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

历史百科 孙膑兵法

齐国大军事家孙武死后100多年,他的后代子孙中又出了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孙膑开头与庞涓一道,在善于纵横捭阖之术的楚国隐士鬼谷子处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惠王处做了大将,很得信任,可是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