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孔子凭什么对女人有偏见

Posted 孔子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孔子凭什么对女人有偏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孔子凭什么对女人有偏见

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最近,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何发出如此感叹,推测出两种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受过挫折;一是孔子婚后家庭生活不太美满。孔子谈恋爱过程中是否受过挫折,不得而知,如果真有其事,不知道是不是与长得不帅有关。高安侠在《另眼看孔子》一文中提到,孔子是一个"白眼仁多,黑眼仁少。鼻孔外翻,牙齿缝大。脑袋四周高中间低,活像个倒扣的痰盂,而且个头也不高"的人。长成这等形状,谈恋爱时遭女性拒绝取笑,落下心理阴影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孔子的婚姻生活不太美满却是真真切切的--孔子是个离过婚的男人。孔子那个时代不叫离婚,叫"出妻",也就是后来说的休妻。关于"出妻",古代礼书中有"七出"的规定,即妻子在七个方面(无子;淫佚;不事父母;多言;盗窃;妒嫉;恶疾)的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丈夫都可据此宣告解除婚姻。孔子出妻是有据可考的。《礼记》记载:"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先君子丧出母乎?\\’"子思是孔子的孙子,这里是门人问子思:"从前你的父亲为被休出的母亲穿孝服守丧礼吗?"宋代大儒朱熹对此有注解:"伯鱼之母出而死。"伯鱼是孔子的儿子,这段史料证明孔子确实离过婚。

依我猜测,孔子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男人,为了推销自己的学问,获得君王的采用,长年周游列国,形如丧家之犬,哪里顾得上老婆孩子。做妻子的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养孩子,还长年见不到丈夫,其辛酸苦闷可想而知。无论多任劳任怨的妻子,也难免唠叨,甚至生气抱怨。每当此时,估计学成文武全艺,却没能货与帝王家,只能教教学生混口饭吃的孔子,也会有一肚子的气无处发泄,夫妻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

时间长了,虽圣人如孔子也可能会厌烦起妻子和婚姻来,最后找了个理由将妻子扫地出门,某一天借酒浇愁时发了一番"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感叹,被门人记录下来,成了孔子歧视女人的口实。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孔子活着时没有在政治上混出大名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没有"齐"好。在女权主义高涨的时代,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我们不必责怪孔圣人的偏见,毕竟瑕不掩瑜。孔子不是还教给我们一个办法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相关参考

孔子为什么歧视女人

孔子为什么对女人有偏见甚至于歧视?有人认为,这可能和他的恋爱与婚姻经历有关。2009年,武汉大学教授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什么会发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感叹,推测出两个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在

历史人物 关羽忠肝义胆闻名于世,傲慢与偏见惜败一生

关羽忠肝义胆,在世时被称万人敌,去世后被称“关公”,清代时被奉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身边很多人供奉“关公”为武财神,港剧中的黑社会组织更是头顶忠义拜二爷,他是三国唯一被神化的武将,小编没有诋毁

因恋爱受挫? 孔子为何对女人有歧视

有人认为,这可能和他的恋爱与婚姻经历有关。2009年,武汉大学教授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什么会发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感叹,推测出两个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受过挫折;二是孔子在

因恋爱受挫? 孔子为何对女人有歧视

有人认为,这可能和他的恋爱与婚姻经历有关。2009年,武汉大学教授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什么会发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感叹,推测出两个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受过挫折;二是孔子在

历史上圣人孔子家族中的女人为何结局多悲惨

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圣人,孔子的弟子后学被称为贤人,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孔门圣贤在人伦上并不完美。在阅读先秦文献时,我发现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孙子思都曾有休妻的经历。孔子的原配夫人来自宋国

孔子身后女人的悲惨结局

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圣人,孔子的弟子后学被称为贤人,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孔门圣贤在人伦上并不完美。在阅读先秦文献时,我发现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孙子思都曾有休妻的经历。孔子的原配夫人来自宋国

对魏延的偏见

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毕竟不是神,因此他当然有缺点,而最主要的缺点是出在人事问题上。尤其是他对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刘备投降,诸葛亮居然根据骨相说他久后必反,这多么荒唐。诸葛亮被《三国演义》大为美化后,

宋朝历史 《水浒传》中为何几乎没有好女人

核心提示:所以根本问题不在姓不姓潘,而在《水浒传》这个作者对当时的女性有偏见。这可能是由于他个人的经历,没有遇见好女人--我的看法是,这是个别例子。本文:《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作者:周汝昌,出版:中

三国历史 诸葛亮有偏见

诸葛亮有偏见?不培养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却提拔外人姜维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年仅54岁,他生前交代了撤军计划,让杨仪、费祎、姜维等人主持安排退回汉中。诸葛亮死后,由蒋琬来主持蜀汉的政务,

罗贯中贬损曹操背后存在的政治偏见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站在儒家的政治思想观上看待政治,评价人物,因此对刘备的所作所为作了充分肯定。同时可能是对法家思想有那么一点偏见,也鄙视曹操的人格,因此对曹操的政治行为作了较多贬损。但是,罗贯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