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
Posted 齐国
篇首语: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鲁军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齐军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
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军事大国争衡,时有冲突。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预齐国立君之事,导致齐、鲁战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鲁军惨败,军力大损。齐桓公君位方定,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国未安,不可轻动的意见,急于对鲁用兵,以报鲁助公子纠争夺君位之仇。次年春,齐出动大军攻鲁,长驱深入鲁腹地,进逼鲁国都。鲁庄公发兵抗御。此时,居鲁国都郊外、出身低级贵族的曹刿,认为当政者愚陋浅识,未能远谋,为救国于危难,不顾乡人劝阻,毅然求见鲁庄公,问凭何而战。庄公初以衣食分赐臣下、祭祀十分虔诚作答,曹刿以其无利于民而不然。及闻庄公所答准情度理断诉讼,方视为中心图民(《国语·鲁语上》),必能得到民众支持,具有制胜之本。乃自请随同庄公出战,参与指挥。
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曹刿深知,鲁虽因乾时之败而军力弱于齐,但抗击齐军入侵则占人和、地利优势,且作战制胜靠气,气的变化可使强弱易位,气盈则胜,气竭则败,故未战即确定避敌锐气,待敌疲再反攻,以气制胜。两军布阵方毕,庄公按照当时通行的两军相对推进、互为进攻的惯例,欲击鼓挥军接敌,被曹刿劝止。齐军两次击鼓前进,鲁军都按兵不动,只是严阵以待。齐军见鲁军反常之举而疑虑之心愈重,更因两次进攻耗损体力、消减锐气。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气竭志衰,战斗力大为削弱,鲁军则因以逸待劳而保持高昂斗志、旺盛体力。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一鼓作气,击溃数量占优势的齐军。庄公急于追击,又被曹刿劝止。为防备齐军佯败设伏,曹刿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上车轼眺望齐军旌旗,见辙乱、旗靡,判明确实溃败,乃请庄公下令追击,将齐军逐出鲁境。
此战,曹刿知彼知己,正确运用后人有待其衰(《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引《军志》)的作战指导原则,采取敌疲而后击的战法,成为后发制胜的著名战例。
相关参考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后发制人而获胜的著名作战。春秋初期,齐、鲁两个相邻军事大国争衡,时有冲突。周庄王十二年,齐国因襄公之死发生内乱,鲁庄公以武力干...
即墨之战发生于前284年至前279年,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军攻打齐国即墨城的一场攻防战争。齐国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即墨之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即墨之战发生于前284年至前279年,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军攻打齐国即墨城的一场攻防战争。齐国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即墨之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齐国国君带领大军伐鲁,军中有一个心事重重的。齐军势如潮水,淹向鲁军,鲁军也不是吃素的,飞箭如蝗虫一样扑向齐军,但齐兵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就这么打起来了。> 可是齐军中有一个人却并不「奋勇」「争先
周敬王三十五年(前485年),吴王夫差率师北上,趾高气扬,下令弱小的鲁、邾、剡三国会师伐齐。第二年,齐简公派国书、高无邳两位公卿率师伐鲁,以报去年助吴攻齐之仇。面对强大的齐军压境,鲁国主持国政的公卿季
说到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著名的楚汉成皋之战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楚汉成皋之战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刘邦在兵力不占优势,且先失军事重地成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后勤补给优势,并派出奇兵在汜水与曹咎
楚汉战争中,韩信曾三次以弱击强的战争,都以借助江河流水,而这三次对河水的利用又各不相同。韩信三次用水破敌是如何操作的,又有哪些不同?韩信创造的几个出色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都包含着强弱转化,以奇制胜的
对于成吉思汗,想来大家都不陌生,这位蒙古部落首领,是名副其实的战神,带领他的彪悍军队,横扫欧亚,吊打诸国。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文学小说,对于这位战神,大家都极尽所能的渲染他的战争才能,尽可能重现这位霸
据史料记载,萨拉米湾海战背景是这样的:公元前490年,当时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曾出动海军和陆军共25000多人进攻希腊雅典,陆战中雅典在马拉松战役中以弱胜多战胜了波斯,波斯只能暂时撤退,希望在海上战胜
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的政治成就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花剌子模
对于成吉思汗,想来大家都不陌生,这位蒙古部落首领,是名副其实的战神,带领他的彪悍军队,横扫欧亚,吊打诸国。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文学小说,对于这位战神,大家都极尽所能的渲染他的战争才能,尽可能重现这位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