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只是儒家辅导书 五代时列入“经书”
Posted 孟子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孟子》曾只是儒家辅导书 五代时列入“经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孟子》曾只是儒家辅导书 五代时列入“经书”
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但《乐经》亡于秦末战火,于是剩下五经。汉朝的班固就说:“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
“五经”的说法早就有了,而“四书”的说法出现在南宋,跟朱熹有关。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其中的《大学》和《中庸》本不是独立的书,而是从《礼记》中抽出来的。等到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解》问世,就有了“四书”的说法。
“四书”出现,其实获利最大的是《孟子》,早在汉朝时,《孟子》根本没被当成儒家经典,《汉书・艺文志》甚至将其列入诸子百家当中;而汉朝的学者认为《孟子》只是一本儒家经典的辅导书籍。到五代后蜀孟昶时,《孟子》开始翻身,总算列入“经书”了。到南宋,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孟子》彻底翻身,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至明朝,朱元璋觉得《孟子》很刺眼,想把它从经书中揪出来,但有读书人要为此拼命,因此也就作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最有力的的代表,被後人稱爲“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一書主要記述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行,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被朱熹列入“四書”,是文人士子參加科舉進入仕途的必讀書目。《孟
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最有力的的代表,被後人稱爲“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一書主要記述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行,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被朱熹列入“四書”,是文人士子參加科舉進入仕途的必讀書目。《孟
孟子与张仪有过交锋,孟子对张仪说三道四,不屑一顾。张仪三言两语,令孟子哑口羞愤,被扶而出。当时张仪站在当殿,用手中铁杖直指孟子:“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
儒家——《孟子》、《荀子》《孟子》是孟子的著作。孟子名轲,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中没有专门的军事论著篇章,但是孟子对战争和军事问题曾有过一些论述,其散见于《孟子》书中,观点主要有:“善战者服上刑”
孟子四端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既孔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的集大成者,人们常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对孔子和孟子学说最精炼的概括,可以说一个义\'字概括了孟子思想的全部内容。孟子曾提出儒家著名的四端学说,所谓四
孟子的资料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集大成者,他为发展和壮大儒家学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他吸收了孔子的部分主张,但是又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更加广阔饱满,孔曰成仁孟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时期伟大的
人物生平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孟子像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
孟子的故事孟子这个名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其仁义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伟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不平凡的故事,当然最先令我们想到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故
《孟子》既是儒家的经典,又是优秀的文学精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江山为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这些精辟的名言,便出自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