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历史

Posted 海关

篇首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海关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海关历史

1.中国海关的历史

新中国海关: 新中国海关 新中国海关是1949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的。

新中国海关的诞生标志着彻底结束了由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长达90年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海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海关总署正式成立及颁布海关总署第一号通令是新中国海关正式成立的最主要标志。

新中国首任海署总署署长是孔原。 新中国海关成立后的第一个正式刊物叫人民海关。

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第一次为建立新中国海关作出了"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时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的指示。 新中国海关关徽上的"金钥匙"是来源于1950年4月29日,刘少奇副主席在天安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

刘少奇在"五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放在帝国主义。 新中国海关的第一个工作方针是"改造、利用"。

新中国海关的隶属关系是中国海关直属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国务院下设海关总署,海关总署管理全国海关,全国各海关隶属海关总署。 新中国海关成立后第一部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1951年5月1日颁布实施,1987年7月1日废止。

解放前的中国海关(中国近代海关): 中国从清代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海关及其管理。 海关管理权的丧失 鸦片战争后,中国已失去关税自主权,但海关行政仍由中国管理。

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迁设租界外滩的江海关被群众捣毁。英、美两国驻沪领事遂擅行公布船舶结关暂行条例,因外国商人反对,未能施行。

这时,外商船舶自由出入上海港,江海关受外国势力阻挠无法恢复征税工作。1854年夏,英领事阿礼国(1809~1897)提出一个中外合组海关的方案,两江总督怡良(? ~1867)派苏淞太道吴健彰(约1815~约1870)于 6月29日和英、美、法三国驻沪领事会晤,规定:三国领事各提名一人,由中国任命为税务监督,与中国共同管理江海关的征税事宜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对这一办法作了修改:“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

1859年江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1832~1898)被委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从此,外籍税务司管理中国海关便成为制度了。1861年起,广州副税务司英人赫德任总税务司(初为代理),一直管理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

[江海关旧址]如图 海关机构 在中国当时的政府系统中,1861年起海关由新设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1902年改为外务部)统辖;1906年改隶专设的税务处;1928年后改由财政部关务署统辖。 海关的最高机关是总税务司署,设总税务司、副总税务司,下设六个办事文案。

1896年上谕总税务司兼办邮政,赫德遂兼总邮政司,并设邮政局总办、副总办。又同文馆的教习也在总税务司署编制。

1901年同文馆合并于京师大学堂,1911年邮政为邮传部接管,二者脱离海关。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税务司署组织改为五科三处,旋又改为九科二处。

总税务司署直辖全国各税务司署,亦即各口海关。19世纪80~90年代,随着边疆危机和列强分据租借地,又有边境海关(边关)、租界地海关的设立。

这些海关受到有关列强或租界地当局的辖制,享有特惠、减税权利。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通商口岸50里内的常关改归海关管理,总税务司署的征税权力又扩大了。

海关事务主要为征税和船钞两大部门。征税分内班(处理商人报关、征税)、外班(查验过关商货)、海班(巡水缉私)。

船钞民国以后改称海务,主管船政和港务事宜。人员最多时为兼办邮政时代,1910年有19169人;1911年邮政脱离后,降至7230人;以后大体在八九千人之间。

其中洋员约占1/6,国籍最多时达20余国,而以英人占绝对多数。海关要职都由洋员担任,华员仅任中下级职位;华洋关员生活待遇悬殊,形成洋员统治华员局面。

收回海关管理权的斗争 终清一代,海关管理征税,税款的保管则由清政府任命的海关监督掌握。辛亥革命爆发后,总税务司伙同北京的外交团把海关税款分存于汇丰、德华、道胜三家外国银行的总税务司帐户。

从此,税款保管权也落入外国人手中,甚至连偿债、赔款剩下的关余,中国政府也无权动用。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成立于广州,从1918年起,要求按比例分取关余,与外交团、总税务司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逐步发展为要求关税自主、收回海关管理权的群众性运动。

1924年开始的国民革命推动了这一运动1926年10月,广州革命政府外交部公布《征收出产运销物品暂行内地税条例》,成为第一次撇开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自行征收产销税的行动。随后,各地方势力也趁机征收货物附加税。

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了打击。 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又恢复和稳定下来。

但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风和对外交涉,中国毕竟实现了一定的关税自主,1929年以后,又四次修订了关税税则。 抗日战争时期,通商口岸沦陷殆尽,海关在财务行政中失去了它的重要。

2.中国近代海关发展史

一、中国近代海关的建立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战争爆发。

两年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这标志着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南京条约》划出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个通商口岸,原本就有海关设置。

开埠通商后,虽已失去关税自主权,但海关行政仍由中国管理。然而,列强们的最终的目的是夺取中国海关的控制权。

通过1853年9月的小刀会事件,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对这一办法作了修改:“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1]1859年江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委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从此,外籍税务司管理中国海关便成为制度了。

1861年1月,总理衙门成立后再度任命李泰国为海关总税务司。1861年4月李泰国返英,是年6月,清政府任命广州副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署理总税务司,1863年赫德正式担任海关总税务司,开 始了对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的管理。

至此,在西方列强的“帮助”下,以外籍总税务司制度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终于建立起来了。 二、组织结构 在晚清的行政体系中,由外国人担任行政首长的中国海关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机构。

从1861年起,海关开始由新设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统辖,庚子年以后,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组为外务部,于是海关也就跟着转变成外务部的下属机构。1906年清政府为节制海关,设立由外务部、户部联署办公的税务处,海关总税务司及各关税务司均转隶税务处。

清政府的做法自然受到了英国的强烈抗议,使得原定职权并未实现。辛亥革命后,海关继续由外交部管理。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此后,海关后改由财政部关务署统辖。中国近代海关的最高机关是总税务司署,设总税务司、副总税务司,下设六个办事文案。

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税务司署组织改为五科三处,随即又改为九科二处。总税务司署直辖全国各税务司署,即各口海关。

三、特点及影响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近代海必然会关呈现出一些 “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关最高领导由外国人担任,海关的高级职位也被外国人垄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列强为便于对华进行经济掠夺,而强迫清政府任用他们的“自己人”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由于经历了几百年闭关锁国的中国严重缺乏懂得近代海关管理的人才所致。

在笔者看来,后一种情况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因为,这不仅导致了中国自身海关管理的腐败、混乱,更重要的是,给了外国人干涉中国海关自主权的绝佳接口。

事实上,西方列强也正是以此为借口窃取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第二、海关自成系统,清政府难以驾驭。

从一开始,总理衙门就规定了,凡在海关工作的外国人包扩各口海关,均归总税务司选拔、统辖,这就为海关总税务司操纵全国海关行政提供了条件,而清政府所设立的各口海关原本都是有地方督抚管辖的。赫德在时任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码的帮助下,利用支付《北京条约》赔款的契机,成功的将全国海关的控制权纳入自己囊中。

此后,海关系统成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体系。清政府想要对各口海关发布命令,必须通过总税务司,否则根本得不到执行。

而总税务司为了强化对海关的控制,将海关中的外籍工作人员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中剥离出来,使其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即便是中国籍工作人员犯了法,也要先通报总税务司,才能抓人。

这一切,使得作为总税务司,同时也是外国侵华势力的代理人的赫德,不仅在这个体系内享有“上帝“般的权威,在这个体系之外,也能够对清政府的内外政策施加较大影响。 此外,中国近代海关除了收税以外,还承担着其他一些功能。

例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就是由总税务司赫德任监察官并实际操纵馆务,教习也在总税务司署编制内;1896年,清廷又发布上谕,令总税务司兼办邮政事务,赫德遂兼总邮政司,并设邮政局总办、副总办。直至1901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911年邮政为邮传部接管,二者方才脱离海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人才匮乏所致。京师同文馆抓主要教授外文,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

可在1862年,全国也找不出几个会外语、懂外交的人,除汉文外其它课程都要寻找由外国人担任教习,同时中国也缺乏办理近代教育的人才,这也需要外国人帮助。而在当时,懂外语、近代科学和管理学的外国人基本上都集中在海关总税务司。

这些因素使得京师同文馆这个中国第一所近代教育机构从一开始,就被控制在海关总税务司手里,邮政事务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中国近代海关的这些特点本身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过来,又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负面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海关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和海关税款保管权的丧失。这两者的危害无需多言,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十分清楚。

然而,有一件事或许出乎人们意料,那就是这个有外国人操。

3.我国最早的海关在历史上是怎样记录的

最早的海关是清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设置的粤、闽.浙、江4个海关。

海关是对出人 国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进行监督、检查、照章征收关税并执行查禁走私任务的管理机关。当时, 清政府刚刚解除海禁,为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在沿海地区设立了粤、闽、浙、江4个贸易口岸及 相应的海关,以管理来往商船,负责征收赋税。

其中以粤海关最为重要。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由于西方殖民者多年来屡屡进行违法贸易,清政府决定撤销其他口岸及海关,只设粤海关, 使之成为100多年来中国唯一的海关。

粤海关从 1685年设立到1859年改组,170多年中,一直是 独立自主的,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中国海关制度奠定了基础。

4.海关的来历

一国在沿海、边境或内陆口岸设立的执行进出口监督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它根据国家法令,对进出国境的货物、邮递物品、旅客行李、货币、金银、证券和运输工具等实行监管检查、征收关税、编制海关统计并查禁走私等任务。

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这个定义表明海关的权力授自国家,是代表国家在进出关境环节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海关法》规定,国务院设立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海关机构的设置一般分为海关总署、直属海关和隶属海关三级。海关实行垂直领导的体制,即隶属海关由直属海关领导,向直属海关负责;直属海关由海关总署领导,向海关总署负责。海关按照《海关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国家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自主地、全权地行使海关监督管理权,不受地方政府(包括同级党的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干预。

5.我国海关关口是从哪个朝代就建立的

海关起源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先秦两汉时期的陆地关阶段、唐宋元明时期的市舶制阶段、清朝前期的沿海4海关阶段、半殖民地化时期的外籍税务司制度阶段,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海关等5个阶段。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以“大钟楼”历史建筑为依托,以海关博物馆数千件藏品中的精品为载体,采取鲜明生动的艺术设计形式,综合运用多种陈列展示手段,展示中国海关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成就。博物馆陈列展览共分为序幕厅、古代海关、近现代海关、当代海关、专题展示5个部分,共展出各类海关文物700多件。其中,“馆名屏风”由中英文馆名铜字、铜质关徽和具有岭南特色的沙岩浮雕组成;“序幕厅”采用现代化的手法和格调,展示船头飘扬关旗的海关缉私艇模型、关徽和关衔等当代中国海关标志,具有鲜明的海关特色。整个展览除实物、照片、图表外,还利用场景复原、幻影成像等技术,专门设计了“清初粤海关衙署及验船多媒体场景”、“税务司办公室复原”、“民国时期海关报关大厅复原”、“海关监控中心场景”、“海关销毁走私光盘”、“旅客通关”、“H986货物通关”、“丛林缉毒”、“查缉野生动植物制品走私”等场景,增添了展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中国海关制度源于西周,那时已有“关”的设置,主要任务是防止奴隶逃亡和外敌入侵。到春秋战国时期,古籍中已有许多关于"关"和“关市之征”的记载。《周礼·地官·司关》注:“关在境”。《礼记·王制》注:“关,界上门。”也就是说,“关”是指国境和内地的关口。“关市之征”,就是国家规定货物通过“关”,要进行检查和征收赋税。各诸侯国对进出关境货物一般采取“十征一”的税制,有的更低,《管子·纱官》载“关赋百取一”。周代以后,中国历代陆路边境口岸设“关”,并对不缴纳关税者罚。《周礼·地官·司关》记载,“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就是对走私者没收货物,并予处罚。《唐律疏议·卫禁·关津》中不仅规定禁止出口货物的品种,并且规定私渡和偷渡关口的人员、货物的量刑标准,还规定对检举查获私货者给予奖励。

6.从清朝到近代海关的历史

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 : 李泰国 李泰国父亲为英驻广州第一任领事,10岁那年,父亲带他来到中国。

李泰国先后担任过英国驻广州、香港和上海等领事机构的翻译秘书、代理副领事等职。 1855年6月1日,他年仅23岁,从英驻上海领事馆派来接替威妥玛,担任江海关关税管理委员会的英方司税。

他接任后,广为联络江苏巡抚等高级地方官员。外国使节利用他的关系,1858年6月,冲破了清政府一直拒绝外国官员商人与清政府高级官员接触的限制,安排英法代表团顺利进入苏州城,未受阻挠,并把照会面交江苏巡抚赵得辙,请他转达清政府。

他在联络清政府官员中,广为“洋人治关”造舆论。他主张“外洋船只进出呈验舱单,必须详尽,否则处罚或没收”,“各税须照征照缴,掣发税款收据”,制订了《各国商船进出起卸货物完纳钞税条款》等章则条件。

清咸丰九年(1859年5月),上海道吴煦奏称,“自李泰国经理夷税征收之后,税钞大有起色,按年比较,银数倍增。”博得清政府的信任。

清咸丰五年(1855年),洋商受战事和海盗骚扰的影响,海运和贸易都遭困难,他利用海关职权,实施临时性的“免税证”(免重征凭证)办法。清咸丰六年(1856年),市场不景气,洋货滞销,他为缓解计,又推出缴纳进口税款后,发给“存票”,代替税款收据,以便在3年内无法销售时,准予退运,可凭“存票”退税。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向英侵华军提供漕粮北运的情报,对攻打京师,制定作战方案作用甚大。英侵华军统帅额尔金对他颇为赏识,请他去天津参加议和,与钦差大臣桂良谈判,李泰国“言语狂悖,狡骄异常”(桂良语),极尽威逼之能事,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

他利用议和的机会,向桂良提出了往来公文用英文;准许传耶稣教;开放扬子江,凭护照进入内地;帮助查缉海盗;修订税则等五点要求。 议和间,他探悉美俄两国在议订条约中,都同意把鸦片列入违禁品,这对英国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大为不利,立即报告额尔金,马上疏通美俄公使,在条约中回避鸦片问题。

李泰国回到上海,一改前态,极力讨好江苏巡抚等地方高级官员。他不仅是英国重用的人物,在上海的清政府官员也视他为可利用的英人。

清咸丰八年(1858年10月),李泰国列席修订税则委员会的会议,他在会议期间,表面上应付钦差大臣,实际上为英国干事。他把江海关的档案和统计,提供给英方,使英方能提出一份详尽的减税和免税的税率长表,还规定进口税率以3年平均价格的5%为标准。

他还根据额尔金的意志,把鸦片称作“洋药”,列入税率表,再征得钦差大臣的同意,既避免被胁迫之嫌,又体现“出于清廷的自由意志”。额尔金为使英国长期掌握中国海关行政议定各口通商口岸划一办理,推广上海模式,延请洋人帮办关务到各口岸海关。

税务司制度,就是根据这一规定设立的。 清咸丰九年(1859年1月),两江总督兼各口通商大臣何桂清内定李泰国为总管各口海关总税务司,于是李泰国在3月间,向上海道台呈送《江海关呈送税务条款清折》,提出各通商口岸建立“划一海关”的方案。

为取得各海关的管理权,李泰国要求何桂清授权预选洋人,并决定洋人的去留。何桂清只许他保举,“听由监督延请”,他极力抗争,并以辞职来要挟。

英驻华公使卜鲁斯也干预说:“各口税务司的任免,都取决于总税务司,清政府和监督无权过问。”最后决定,“募用洋人,上海先定上海章程,各口仿行”。

5月23日,何桂清委任他为总管新关的总税务司,并派他去各通商口岸开办海关。7月25日,他借口无暇兼顾江海关工作,擅自指定德都德为江海关税务司。

9月,卜鲁斯为他通令各口领事,强调“女王陛下政府对其成功寄以厚望”。10月,他去广州和汕头,创办粤海关和潮海关。

清咸丰十年(1860年1月20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委任李泰国为总税务司,邀他去北京商讨关务。他因看到太平军的威力,“不愿与可能会覆灭的王朝保持紧密的联系”(给额尔金信中语),以伤病辞谢,请准给假去英国休养,没有应召上京。

所谓“伤病”,发生在清咸丰九年(1859年7月),因英人掠卖华工,致40多人投江淹死,上海群众愤起谴责,他出来横加干涉而受伤。该年10月早已痊愈,但恭亲王却于4月7日,准他请假,希望他去天津创办海关后,推迟半个月回英国,4月他回到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对其在华“功绩”,赐以三等巴斯爵位。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7月),赫德在代行总税务司职务时,向清政府建议,征收“洋药”印花税,用以购置小火炮船,镇压太平军。

总理衙门据以奏准,令赫德办理,于是赫德遂告在英休假的李泰国,李泰国对此极感兴趣。早在清咸丰六年(1856年),他曾建议购炮船,镇压太平军,“愿立军令状,效力戒行”,咸丰帝朱批,“勿堕其术中,预杜患萌”,但李泰国在签订中英《天津条约》时,塞进一条“中英共同肃清海盗”的条款,为海关建立海上武装伏笔。

卜鲁斯说得更露骨,要把海关和“现代行政制度”,“关税征收”和“海上巡逻舰队为一体的合治模式的行政机构”。因此,他积极在英国购船募员,购船7只计80万两,购装备27万两,招募官。

7.中国海关百科全书主要内容

《中国海关百科全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海关专业百科全书,迄今尚未见到其他国家编纂出版的海关百科全书。

编纂出版这部书,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系统工程,也是中国海关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功在当代,利及千秋,意义深远。《中国海关百科全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概述了中国海关的历史,海关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情况,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知识,突出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关战线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一部海关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工具书。

它内容丰富,至少在中国至今或今后若干年内没有一部海关书籍能与之媲美;质量上乘,书中事实、数据业经多次核对;插图精美,有些历史图照弥足珍贵;检索渠道多样,既列有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的条目正文,又设有条目分类目录、彩色插页目录、释文内参见、推荐书目,还配置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条目英文索引,并编排有中国海关大事年表。此外,它还收录了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和海关行业现行主要法规及海关组织系统表、中国进出口商品总值表等9个附表。

8.清康熙年间开放的四个海关具体是那一年

清政府宣布开放海禁后,于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首次以“海关”命名,先后设置粤(广州)、闽(福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

1、粤海关设立于康熙二十四年( 1685),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海关之一。

在粤海关史上,海关关址有二:一是设立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咸丰十年(1860)间五仙门内的海关关址;一是咸丰十年后设在广州沿江西路的海关关址。

当时广州各国商船云集,往来贸易频繁,清廷在广州设立专门管理广东省沿海对外贸易的粤海关。与此同时,设省城大关、澳门总口、惠州口、潮州口等七处关口,而七处关口还管有数十处小口,主要负责稽查内地和本港的船只出入。

2、江海关最初设在连云港云台山 ,后移至上海松江。

康熙二十六年江海关因原办公地点狭窄,于是移驻到上海县城宝带门内(今黄浦区小东门内)。江海关设立之初,其主要负责的辖区,包括当时江苏省境内的所有出海口,下设24个分卡,分布于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淮安、扬州六府和泰州、通州(今南通)等其他地区。

3、闽海关是清代在福建设立的征税及海关管理机构,它创设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闽海关是清代最早设立的四大海关之一(其余三个是粤海关、浙海关、江海关),闽海关各口岸遍布福建沿海,其所征收的关税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现今有少量闽海关银锭存世,这些当年闽海关为上解关税银而铸造的银锭,成为见证清代闽海关历史的重要文物。

4、浙海关设于宁波,它创设于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初由浙江巡抚管理,委托宁绍台道督理,专收海舶货税。在大关及古窑、小港、湖头渡、象山、沥海、乍浦、家子口、江埠、白桥、温州、瑞安、平阳等税口征税。

凡商船出洋及进口,各货按斤、按匹科税者为多, 有按个、件、副、只、条、把、筒、块者,各按其物分别贵贱征收。康熙三十四年,分设浙海关署于宁波及定海两地,令监督往来巡视。

扩展资料:

到鸦片战争爆发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确定了关税协定的原则,外国人开始把持中国的海关,在外国人把持总税务司期间,这个衙门大概是清朝最廉洁的衙门。

海关税司,是清朝唯一由外国人掌管的衙门。以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为首,数十年来,精耕细作,竟成国家财用最大之支柱,亦是最为廉洁之衙门。

世人多以为,此应归功于赫德倡议之“高薪养廉”。海关之中外官员,其薪俸之高,远超寻常官员数十倍,于列国之中亦罕见,因此列国之人才,莫不以效力中国海关为荣。

海关之廉、之能,依李鸿章的看法,并非只是来自“高薪”。“高薪”是房基,而其栋梁却正是“正大光明”四字。

但凡海关官员,无论籍隶中外,升迁提拔,皆要考核德能勤绩,如不够格,即令是赫德之英国亲眷,亦不能例外;而一旦有吃拿卡要、玩忽职守的,必予处分,且处分极严。

海关规章,事无巨细,皆张榜公布,务使中外商民透彻明了,亦以此杜绝官员“钓鱼”执法之漏洞。因此,但凡与海关税司交往,一切照常办事,守法商民勿需畏官,违法商民无处通融,两造“无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海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粤海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江海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闽海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浙海关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图,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顺序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要有时间一、二、三、四、五、扩展资料:在中国众多历史朝

中国历史朝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中国历史朝代列表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1、夏朝前2100年-前1600年;2、商朝前1600年-前1066年;3

中国历史朝代,中国历史朝代列表

中国历史朝代列表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1、夏朝前2100年-前1600年;2、商朝前1600年-前1066年;3、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4、东周前770年-前256年;5、秦朝前2

历史世界中国

1.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我感觉:教育部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讲,可能是想要把中国历史讲的更细致全面吧.你也说了,中国历史教两年,世界历史交一年,可能是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中国厉害吧.至于你说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表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

中国大历史与中国通史

1.关于《中国大历史》上下两册与《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成名作,又称吕著《中国通史》。全书约60万字。上册是总论中国历朝历代的经济、文化、民族、教育等;下册是政治军事史。《中国大历史》又名《

中国历史年代表_中国历史年代排序列表

中国历史年代排序列表?历史年代排序表如下: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扩展资料:根据历史文献和

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党史如何划分

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党史如何划分?中国近代史究竟研究那一个时期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学者认识是不一样的。中国历史载籍中早有近代的提法,但是近代以来历史科学中近代的概念,大致上来自欧洲的史家。在西文里,mod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变化

一、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和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就是生产

中国电建历史

中国电力的历史自中国有商品电以来,已有120年。120年来的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的电力工业经过了旧中国67年的艰难曲折、蹈珊缓慢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中国电力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