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记录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喜欢记录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人喜欢记录历史

1.中国人为什么爱记历史

1、孔子对历史的重视,编著《春秋》;李世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中国的精英历来把历史教育、历史记录当做国家大事来做。

2、精英阶层把历史视作宣扬主流价值观--儒教--的一个重要手段,甚至把历史的作用提高到一个神圣的高度“欲亡其国,先亡其史”,所以一个新朝代建立以后,很快就开始修前朝历史,一来表示自己的正统,二来也表示前朝成为历史,不能再复辟了。

3、中国的祖先崇拜,让中国人对记录历史很有一种神圣感。

2.中国人极少知道的历史有哪些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 万。

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负多。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 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 公斤。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 以上;在所谓“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 ;新中国在21 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 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1788 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 万吨。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6)才停止。

北宋前期主要是攻击契丹,到澶州之盟为止;中后期则注重对西夏和吐蕃的攻击,特别是对吐蕃河湟地区的进攻收复了唐代失地,大大扩张了领土。9、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10、整个南宋时期,中国一直没有定都,临安府的级别不过是“行在”(陪都)。11、南宋之所以一直偏安并非完全因为统治者不愿收复故土,而是因为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担心收复故土后宋廷会增加江南地区的税收来扶植已被女真人严重破坏的收复区。12、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

(宋朝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 贯以上,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5 万元人民币)。13、中国南宋时期最先进的织布机有1800 多个活动构件,其中有的技术是现代化织布机也无法达到的。

14、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 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 ,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 。15、在1233 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珙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

4 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出生,而崖山一战灭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16、南宋数学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欧洲人在400多年后才发现,但在中国的课本上这个公式仍是以那个欧洲人的名字来命名的。

17、吉尼斯世界记录人类灾难篇排名第二为:元军对宋朝农民的屠杀(3500万人);蒙古帝国军队在13 世纪征战在亚欧大陆屠杀了2 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 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遭纳粹屠杀的600 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18、明朝在永乐年间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战争。

此战明朝军队号称80万,而越南军队更是号称700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30万,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牛皮吹得最大的一场战争,那时越南还是中国属国。19、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吨位最大的宝船排水量约为7500吨。

20、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出现在明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21、中国最早提出计划生育理论的不是马寅初,而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的内阁首辅申行时,而最早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却是在更早的宋朝。

22、明朝的万历皇帝曾连续28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皇帝的纪录。但是,这期间中国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均获得全胜。

归根到底是明朝拥有强大的内阁及行政系统,皇权受到极大制约,已经无法与从前的王朝相比。后来满清在这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历史倒退。

23、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 的贸易与中国有关。

24、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掠夺的白银几乎都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流入了中国。25、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

清廷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

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廷。26、公元763年,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朝中央政府兵力不足,被叛将仆固怀恩引来30万蛮族军队,将长安、洛阳占领。

唐肃宗最后用东都洛阳的全部青年男女和财物作为贿赂,引来回纥军队收复两京,才使汉族免于亡国灭种。27、1644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大型鼠疫,造成驻守北京的20万明军全军覆没,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亡于李自成。

随后北方牧猎民族乘机进入中原,建立了延续200多年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的游牧民族趁中原王朝内乱入侵相比,明末的这次中原内乱使牧猎民族成功灭亡了华夏政权,建立了导致历史倒退的新政权。

28、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一共被朝。

3.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了解多少

历史学、历史感与人文精神 历史学“鉴往”的作用,在清朝中叶以前,(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以前),说得通俗一些,我觉得有点类似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我们现在人的理解是具有全面性、权威性,有什么不明白的,查其即可。史学在中国古代时期的作用非常类似于它,翻开《二十四史》,皇帝的诏书、大臣的奏章;大到军国大事的决策,小到人际交往的细节,充斥着对史例的引用,人们判断有无价值、应当与否的标准,多引历史上曾经如何,并以此作为当下的行动指南。

应该说,这种鉴往的作用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完全消失,我们今天也仍然在说要以史为鉴。 但史学对于中华民族还有特殊的意义,这个意义始终都存在,那就是涵养历史感。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实验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谁的历史越长,谁就越有智慧,咱们国家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都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而美国到现在为止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科技等等确实不如美国,但是在有关人生活的意义,人类生存的智慧等一些人文性质的问题上,一个已经思考了并试错了几千年的民族会比不上一个只有几百年思考经验的民族,我对此表示怀疑。中国有句老话,叫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得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是处于变化中的,想想看,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谁可能真正永久占据霸主的位置,英国还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刻,英国人的心境更可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什么是历史感,这就是历史感:就是有一个历史的胸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写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只有体味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的情境,才可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就是说只有胸中装着几千年的历史,只有看惯了兴衰的反复更迭,才可能不只是把眼界盯着当下,盯着现在,盯着几年,几十年,而是前后延展数百年,什么是历史感,这就是历史感,这种历史感使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不会慌里慌张地、忙忙地采取简单的妄自菲薄的态度。

但是我们曾经辉煌过,就一定能证明我们以后会辉煌吗?当然不是,那样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怪圈,就是妄自尊大(我们汉唐时候多么强盛,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衰落只是一百多年的事,再过几百年,我们又是最厉害的了)。是这样吗?我们是不是只需等待就可以了?这又涉及到另一个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历史事实与历史意义的关系。

历史事实是不能更改的,但是历史意义却可以更改。比如,日本曾经占领了东三省,这一历史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中国人经过浴血奋战,收复了东三省,我们回过头去再来评说这一历史事实,我们就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不可以欺侮的。

反之,如果我们没有打败日本人,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了,那我们又会怎么评说这一历史事实呢,我们只能说,日本占领东三省,是中华民族不幸的开始。所以,历史事实虽然不能改变,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历史的意义。

正如我们现在落后,但我们正在努力,使它将来变得富强。我们也就改变了我们曾经落后这一历史事实的意义。

这也是历史感,其实也就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过去是可以改变的,所谓改变过去,并非改变历史事实,而是改变了历史的意义,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决定了现在的努力方向,也就决定了未来的命运。

对一个人,对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如此。 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学的”,我很想把这句话改为“中国人既不是宗教的,也不是哲学的,而是历史的。”

西方人在人生价值的取舍上,是以上帝为评判者,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忍耐,最后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公正评判。而中国人则是在历史中得到了超脱。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只要投降元朝,不仅可以保全生命,而且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但他选择了死,因为他相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光辉的评价。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但当他把有限的个人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历史的生命中去时,他有限的生命也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这也是历史感:即将有限的个体生命,融入民族的历史生命中,从而获得无限与永恒。 现在我来说一说,为什么我要用“涵养”这个词, “涵养”一般情况情况下是作为名词来用,但我把它用作了动词,我想要表达的是,历史学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于长期中、于潜移默化中、于润物细无声中,点点滴滴地将深切的历史感、也就是深切的文化关怀渗透进人们的血液中、情感里、心里。

现在人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有误区,这与我们国家目前的大环境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铺天盖地的商潮的到来,“能不能赚钱”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事物有用无用的价值尺度。作为整个文化事业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相对来说,是一项长远投资,而且它的回报也不是直接以赚了多少钱来表现,而是以提高了人们的人文素质,从而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使人活得更象人,这。

相关参考

韩国人餐具为什么喜欢用金属知乎

1、历史因素:早在公元前,铁器尚未出现之前,朝鲜半岛已经有使用黄铜筷子的记录,之后这一传统得以延续。韩国的古装电视剧中出现的金灿灿的餐具,也大多是铜制餐具,当然也有金或银制造的。但无论是金银还是黄铜,

百度历史记录

如何查询百度搜索历史记录1、首先打开百度搜索引擎。2、点击右上角,登录自己的账号。3、再点击旁边的设置。4、选择搜索历史。5、进入历史浏览即可搜索历史记录。扩展资料:百度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常用的搜索引

从历史上有记录开始中国地震了多少次具体点的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估计震级

赵云枪挑曹营上将五十四员全记录

这是赵云的长坂坡击败的人的一个记录:三国故事中最喜欢的段子就是赵云冲杀当阳道长坂坡.赵云此役枪挑曹营上将五十四员,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赵云究竟杀死或者杀败过哪些有名的上将,本文将做一个总结.首先

英国历史记录片

1.bbc十大经典纪录片都有什么BBC十大记录片有《蓝色星球》、《美丽中国》、《艺术的力量》、《人类星球》、《地球脉动》、《帝企鹅日记》、《冰冻星球》、《非洲》、《生命》、《家园》等等。1、《地球脉动

关注历史的软件

1.在搜吧可以看到自己好友的历史操作记录第01题:在搜吧中,可以收藏自己关注喜欢的主题。此时,应该在什么位置查看自己已经收藏的主题?正确答案:我的搜吧->;收藏的主题第02题:在搜吧可以看到自己

宣太后喜欢魏丑夫吗?庸芮又是怎样对宣太后的

...感情,却不纯粹,也注定没有好结果。宣太后晚年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名叫魏丑夫的男子,这段历史记录在《战国策·秦策二》一篇中。这里的爱,多半是宠爱之爱,而不是爱情之爱。不过后人依旧愿意感性地认为宣太后对魏丑...

宣太后喜欢魏丑夫吗?庸芮又是怎样对宣太后的

...感情,却不纯粹,也注定没有好结果。宣太后晚年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名叫魏丑夫的男子,这段历史记录在《战国策·秦策二》一篇中。这里的爱,多半是宠爱之爱,而不是爱情之爱。不过后人依旧愿意感性地认为宣太后对魏丑...

蒋介石喜欢记日记是出于什么目的?

    日记记录本人当日或当时亲历亲见之事或个人所为所思,不仅比较准确,而且私密度很高,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但是,蒋介石的日记可靠吗?我在研究蒋介石的过程中,经常有读者或媒体朋友问我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

中国人喜欢炫耀自己的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1840年之前,每个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是万朝之邦,对于其他文明,都视为蛮夷之地,是要教化与拯救的对象。现如今,无数中国人站在历史的海岸边漫溯一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