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闸修建历史

Posted 大运河

篇首语: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严家闸修建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严家闸修建历史

1.大运河修建的历史信息

中国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的总称。

2014年6月22号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如今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

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隋大业元年(605)拓宽开深山阳渎(今里运河),又开通济渠,连结洛、黄、汴、泗诸水达于淮河。

大业六年(610)拓宽浚深江南运河以达杭州。同时由洛阳附近凿永济渠通卫河,经临清转今天津,全线沟通,长约2,700公里。

元朝定都北京(当时称大都),自公元1283年起以10年时间先后挖通济州河、会通河,并建设闸坝,渠化河道,航程缩短为1,794公里。就是今大运河的前身。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位于绍兴市(越国都城)境内的山阴古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

胥溪、胥浦也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末代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

吴王此后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率精锐大会诸侯,与晋争霸,结果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

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留下来的不仅有扬州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至今仍在使用,成为京杭大运河的“第一期工程”。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

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以南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1)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

以渭水为主要水源。(2)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

(3)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北的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4)永济渠,在黄河以北。

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

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

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

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八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大运河不少河段,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大运河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丹阳段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浙东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得名自唐宋的浙江东道,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以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为中心点,西起萧山西兴,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甬江,全长239公里。

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位于绍兴市(越国都城)境内的山阴古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西晋时,会稽(绍兴)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西小江,东到东小江的完整运河。

南宋建都绍兴,皇陵亦在绍兴,浙东大运河绍兴段成为当时的皇家御河,也是重要的通商航道。元代至清代,浙东大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

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作用被取代。2002年,浙东运河全线进行改造,2007年底部分通航,浙东大运河绍兴段(绍兴古运河)被列为世界遗产的点段共有4个,即大运河绍兴段河道本体、八字桥、八字桥历史街区、古纤道,它们是大运河绍兴段最珍贵的闪光点和最具文化价值的地方。

浙东大运河最早兴建于春秋越国都城时期,至今仍是绍。

2.都江堰建造史

文化遗产---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 在鱼嘴以下的长堤,即分内、外二江的堤叫金刚堤。堤下段与内江左岸虎头岸相对的地方,有一低平的地段,这里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的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

泄洪道,唐朝名“侍郎堰”、“金提”,后又名“减水河”,它固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有一定高度,高了进水多,低了进水少,都不合适。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宝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那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个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殊不知其中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科学价值,它内含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在今天仍然是处在当代科技的前沿,普遍受到推祟和运用,然而这些科学原理,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运用于实践了。这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3.乌鲁木齐和平渠的历史

这要追溯到1947年。

原来和平渠始建于1947年,近六十年来曾四次大规模地兴修过。 解放初期,北疆乱,土地荒芜,迪化(今乌鲁木齐)地区粮食供给非常紧张。

为了解决军粮不足的问题,急需扩大耕地,兴修水利。1946年10月,国党西北行辕主任兼新疆省府席张治中,决定在迪化城北的青格达湖(今乌鲁木齐县北青圪湖乡),开办新疆军垦处农场,指令新疆水利工程总队引用迪化南郊红雁池水库的水,计划修渠灌地。

1947年3月初至5月20日,张治中组织新疆备总司令部的迪化驻军3500多人,和雇用民工一起,兴修了从红雁池水库到青格达湖农场的水渠。军官们建议取名“张公渠”,张治中不同意。

他根据当时“和平、统一”的治新纲领,亲自把该渠命名为“和平渠”。 1947年兴修的和平渠,主要工程有六项: 一是开挖总干渠。

和平渠总干渠,长四十三公里,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从红雁池水库起,向西至乌鲁木齐河东岸,通过大渡槽,横跨乌鲁木齐河,再向西北通到迪化城南的仓房沟,长七公里。

中段从仓房沟起,向北经迪化城西的碾子沟、头工,穿过新市区,到城北郊的黑山头为止,长十一公里。这段是利用盛世才时兴修的晋庸渠旧渠,略加整修而成。

下段从黑山头起,向西北经城北郊的二工、三工、宣仁墩,穿过十多公里的戈壁滩,通到安宁渠,再向东北经七公里的新开荒地到达青格达湖军垦农场,长二十五公里。这段全是开挖新渠,工程艰巨,由陶峙岳将军派迪化驻军三个团二千多人挖成。

二是修建东西干渠和支渠。为了灌溉军垦处已开垦的荒地,陶峙岳将军增派迪化驻军两个团一千五百人,兴修了和平渠东、西干渠。

西干渠从安宁渠到青格达湖东南的大庄子村,长七点五公里;东干渠从安宁渠到东面的四十户村,长三点五公里。各干渠终点,建有分水闸,由军垦处分别挖有较小的支渠,主要有东一、二支渠和西一、二、三支渠,五支渠共长五十多公里。

三是修建乌鲁木齐河大渡槽。为了把红雁池水渠放水的水,引渡到乌鲁木齐河岸的总干渠,省水利局组织军民修成了和平渠上的大渡槽。

大渡槽跨越乌鲁木齐河,总长二百米。每隔五米,打有桩柱一排,共有桩柱四十排。

接着,砌筑槽墩,用代水泥桨砌条石筑成,安置槽架用木材建成。 四是修建进洪闸、排沙闸和节制闸。

为了充分利用乌鲁木齐河水,扩大灌溉面积,在大渡槽下的乌鲁木齐河西岸,修建了进洪闸,以把乌鲁木齐汛期的洪水引入灌渠;修建的排沙闸,以防洪水中的沙石淤塞渠道,修建了节制闸,以控制进入总干渠的洪水量。 五是修建总分水闸。

为了使总干渠的水分流,分别进入青格达湖和东西干渠,在总干渠的安宁渠修建有总分水闸,有三大闸孔,每孔宽三米,闸底高度相等。 六是其它水利设施。

1947年4月,在和平渠上还修建有一些配套工程,主要有桥梁九座,渡槽三十多座,涵洞一座等设施。 1947年5月20日,和平渠各项工程完工。

5月25日,红雁池水库开闸放水,使新疆军垦处农场实现了当年兴办,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收获的计划,总共灌溉了迪化西北近十万亩的农田。 1949年10月,新疆解放后,解放军进驻新疆,军粮供给非常困难。

为了保证军团粮供给,发展新疆经济,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司令员王震率领驻疆解放军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搞生产需要水源。

解放前修的和平渠,下段质量太差,渗漏严重,水量不能满足迪化北部农场的供水,因此,王震将军决定重修和平渠。 1950年2月至4月,王震组织迪化军民,扩建了从黑山头到安宁渠、搏格达湖的和平渠。

当年王震司令员、六军的罗元发军长和张贤约政委、十七师的程悦长师长和张世功等首长,率领几千名解放军官兵,迎着风雪,开始运石修渠,轰动了整个迪化城。他们从迪化城南郊的三甬碑出发,装满片石,拖着爬犁,浩浩荡荡,沿街头而下,一直拉到迪化城北的黑山头到安宁渠的工地,全程三十公里。

为了早日完成任务,他们每天拂晓出发,傍晚回营,脚磨起泡,手冻裂口,怀揣冷馍,多拉快跑,一天拉两趟,来回一百多公里,谁也不甘落后。在他们的感动下,省市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部分市民,也加入了运石队伍。

这次还修建了和平渠的配套工程,主要有大型渡槽五座,小型渡槽十八座,大车桥六座,农渠九条,大分水闸两座,进水涵洞一个。4月下旬,全渠竣工放水,渠水流量8立方米/秒,增加灌溉面积三万六千亩。

这个工程当时是迪化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 1950年9月至11月,迪化各族民工整修了迪化市区段的和平渠。

他们挖去了渠底淤泥,铲除了渠帮杂草,提高了渠水的利用率。 1951年,新疆军区号召全体指战员,“安下心,扎下根,”长期保卫边疆和建设新疆。

王震将军指示“要尽快把迪化以北的荒原开发出来,建立一个如同石河子一样规模巨大的垦区”,以便保证迪化驻军的供给,保卫迪化地区的安全。于是迪化驻军领导决定扩大迪化北部地区的生态,在五农渠和蔡家湖地区建立大型军垦农场。

4.都江堰外江闸的历史

1974年,建成了都江堰渠首外江临时枢纽闸。同时将沙黑总河引水口小鱼嘴用浆砌卵石埂临时延长188米至外江闸,利用右岸两孔引水。该工程的建成运行,改变了都江堰用杩槎调水的办法;同时标志着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单一的无坝引水工程发展成为典型的无坝引水(汛期外江闸全开)与有闸坝控制(枯水期由外江闸控制内江进水)引水相结合的水利工程。

1977年,在沙黑总河内修建了渠首小罗堰枢纽闸。

1978年,成立都江堰管理局。

1982年,在都江堰渠首外江河口右岸修建了沙黑总河口进水闸与外江临时闸联成整体。

5.沙湖的历史变迁

史料显示,明洪武年间,沙湖面积有将近万亩的规模。在100多年前,东湖属沙湖水系。任桐在《沙湖志》中将沙湖与东湖并称为大小沙湖。东湖、沙湖及白洋湖原本相通,并与长江相连,清末修筑武昌至青山的大堤以后,三者才分离。

1900年,粤汉铁路的建设,将沙湖人为地一分为二,分别为“沙湖”(又称“外沙湖”)和“内沙湖”。20世纪60年代末,沙湖水域尚有3200亩左右。

抗战期间,沿湖居民骤增,纷纷围湖造田、建房,湖泊开始大面积萎缩,船埠头也逐渐废弃。到上世纪80年代,沙湖面积减少到6000余亩。直到那时,白尾海雕、灰鹤、鹗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都一直是沙湖的“常客”。10多年前,为了修建长江二桥而拓宽中北路、徐东路填掉了部分沙湖水面。

20世纪90年代,为了修建长江二桥而拓宽中北路、徐东路,部分沙湖水面被填。

20世纪80年代开始,沙湖就一直在填,20年间几乎就没间断过。1996年,填湖建起了‘地球村’(楼盘),2000年动工修建的友谊大道从中山路到湖北大学这一段就是填占沙湖所建,友谊大道建成通车后,沙湖一带就成为开发热土,湖北电视台门前现公正路以内全部是沙湖水域外。

2004年武昌积玉桥曾拆出一个古沙湖船埠头,裸露的石墩上,可数出五六道当年船缆绳勒出的槽痕,深浅不一,它无声地诉说着沙湖萎缩的历史。武昌沙湖船埠头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约600年。当时沙湖面积近万亩,湖上船帆点点,农民就将小船靠在这里,再进城办事;晚清时期张之洞为减轻水患,修建武丰闸、武泰闸、万年闸等闸坝,湖泊面积有所缩小,但仍达7000余亩。

2006年,根据武汉市有关部门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沙湖污染严重,成为非人体接触的劣五类水质,已不适合水产养殖。

2007年,沙湖被禁止养鱼。

明显的变化, 沙湖被填,尤以内沙湖的缩减则最为明显,其原面积约为1275亩,1994年还有600余亩,但是现在水面面积仅剩119.85亩。沙湖,昔日的郊区湖如今已变成城中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湖周边建造了很多学校、办公楼、住宅楼。由于填湖现象时有发生,沙湖水面缩小了1000多亩。再加上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湖水污染严重,湖泊自然生态遭严重破坏,沙湖正在失去湿地的特征和价值。不仅过去常见的多种珍稀鸟类一去不复返,就连湖中的鱼类都常因湖水污染严重而大量死亡。沙湖就这样沉寂了下来,离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远,逐渐成为一道逝去的风景线。

6.浙江绍兴三江闸是我国那个年代修建的

浙江绍兴三江闸是我国明代嘉靖年间修建的。

三江闸位于浙江杭州湾南岸,绍兴以北的三江口。营造者为明代嘉靖年间绍兴太守汤绍恩。

明嘉靖十六年为排山阴、会稽、萧山三县的内涝和防御海潮倒灌而建此闸。该闸横跨于绍兴的钱清江上,恰好是钱塘江、钱清江与曹娥江的汇合处。

绍兴三江闸,共有闸门28孔,用28星宿的名称来编号,所以又叫应宿闸。闸桥全长108米,宽9.16米,其桥墩亦即闸墩全是两头尖的梭子墩,每一墩由每块约千余斤大石砌成,自下而上筑成,底层与岩基相卯,再灌注生铁,每层块石之间,用榫卯街接,并以秫灰胶住。

每隔五墩设置一个大梭墩,关键地段,仅隔三墩。梭墩深浅视岩基高低而定,最深达5.4米,最浅亦有3.4米,每一闸洞下的基石上,置内外两槛,以承闸门。

三江闸建成之后,该地区旱涝之灾大减,它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闸桥经万历十二年、崇祯六年、康熙二十年、乾隆六十年、道光十三年以及1933年六次修理。

在解放后又对该闸作了全面整修,全部闸门都改成电力自动启闭。但现存的闸东南的八小墩、十二孔和西北的八小墩、二大墩、十二大也尚是明代原物。

7.严家大院历史

1: 洱海游船 → 蝴蝶泉 → 严家大院 → 崇圣寺三塔 → 夜游大理古城

/洋人街泡吧

在此条线路中,推荐你住在大理古城内,距离景点比较近,白天和晚上都比较

繁华,交通便利。

洱海游船 票价:142元,同程价99元。

在洱海公园码头租船游洱海,在船上可观赏地道的白族三道茶表演,沿途游洱

海公园、洱海三岛、南诏风情岛,可远观金梭岛、小普陀。

交通:从古城去洱海很方便,步行即可到,也可乘2路公交车(中巴),还可以打的

或乘马车(事先与车主谈好价钱)。从下关到洱海码头,可乘6路车或的士。

蝴蝶泉 票价:60元,同程价42元。

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泉水清澈如镜。每年到蝴蝶会时,成千上万的蝴蝶

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

交通:旅游专线车票价5—8元。从大理古城西门外或博爱路拦乘沿线中巴,约40

分钟即可到达,票价4元。也可从下关乘坐开往洱海方向的班车,大概需要50分

钟。

严家大院 票价:50元。

你可以在喜洲的严家大院里面边欣赏“白族三道茶”表演,边品尝了三道茶,

很有特色,游完了还可以在四方街上买几个当地特产喜洲粑粑。

崇圣寺三塔 票价:121元,同程价:85元。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

最雄伟的建筑物之一。

交通:可在下关乘班车至崇圣寺三塔,票价3元。如果从大理古城前往景区,可选

择步行,只需半小时;也可乘小马车至三塔,费用4元;或者坐私人巴士直达,票

价1元。

苍山 票价:免费,索道63元。

从大理古城北门步行到苍山索道站乘索道上山,往返35元(单程20元) 。因

山上无餐厅且行程艰苦,故需自备食物饮料、穿着合脚的旅游鞋。

天龙八部影视城 门票:52元

也许,您早已拜读过金庸先生的著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吧?大理天龙八部

影视城就是为了拍摄内地版40集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而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

兴建的,如今这里已成了大理州的一个热门旅游景点。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国内外

游客涌向这里,去探寻《天龙八部》中那些恩爱情仇、豪情侠义的故事;去探索影

视城所包涵的一个个历史之谜…… “中国一流,西部第一”这也许是对大理天龙八

部影视城的最高评价了吧。

交通:影视城位于大理古城西面的苍山山麓,距古城2公里,有大路相通。骑马8

元/人,乘出租车10元,马车5元。步行约需30分钟

8.都江堰外江闸的历史

1974年,建成了都江堰渠首外江临时枢纽闸。

同时将沙黑总河引水口小鱼嘴用浆砌卵石埂临时延长188米至外江闸,利用右岸两孔引水。该工程的建成运行,改变了都江堰用杩槎调水的办法;同时标志着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单一的无坝引水工程发展成为典型的无坝引水(汛期外江闸全开)与有闸坝控制(枯水期由外江闸控制内江进水)引水相结合的水利工程。

1977年,在沙黑总河内修建了渠首小罗堰枢纽闸。 1978年,成立都江堰管理局。

1982年,在都江堰渠首外江河口右岸修建了沙黑总河口进水闸与外江临时闸联成整体。

相关参考

大爱敬孺弦歌不辍 传承“笃实”校训

对南通人而言,提到唐闸二中谁都不会陌生,这是一所有历史感的学校。100年前,张謇胞兄张詧在南通的现代工业发祥地唐闸创办了“敬孺高等小学校”,奠定了南通市第二中学的前身。百载春秋,薪火相传,百年前立下的

抗战时期中国童子军,爱国守土无分老幼

童子军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儿童进行社会军事教育的组织。受欧美的影响,中国也创办了童子军。它的创办人为严家麟。1912年2月25日,严家麟参考英美童子军的教育形式,组织60个16岁以下的男孩在武昌文华书院图

海陵岛的文化历史

一、广东阳江闸坡海陵岛的“太傅墓”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一听这个名字,大约就可以猜到是与皇帝有关,是不是?太傅嘛,就是皇帝的师傅之意。怎么会有一位皇帝的师傅埋在了这偏远的南国小岛的呢?这还要说到南宋的时

青藏铁路修建历史

1.青藏铁路的历史2007年5月7日青藏铁路的历史及建设:青藏高原地区的铁路建设,青藏铁路简介始于1958年,当年4月从兰州西面的河口和青海的西宁同时动工修建兰青铁路河口一西宁段。获得更多结果青藏铁路

圆明园修建历史空多年

一、圆明园的修建时间及历史背景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历时15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圆明园的规模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秦始皇帝陵的修建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以及奉行"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几乎历代封建帝王都十分重视修建陵园。  秦始皇帝从13岁继位后,就开始在骊山之麓为自己修建陵墓。全国统一后

谁修建了都江堰

无论都江堰的修建者是谁,他都是古代巴蜀人的历史代言者之一。我们相信,没有古代巴蜀人醇厚智慧的充分滋养就很难会有修建者高妙绝伦的建筑创意。而即便他拥有了这种思维能力脱离了巴蜀人的至死不渝的追随和血泪交织

封为千户

前些年,电影《绣春刀》里有这么一幕,主人公卢剑星为了当百户,又送银子又冲锋陷阵,抓了徐显纯,杀了魏忠贤,灭了严家,终于才弄到了一个百户的职位,从这里便可窥测一二,在明朝,在当时环境下,这百户的诱惑力是

秦始皇为什么修建长城 秦始皇修建长城用了多少时间

  中国的万里长城不但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作为建筑历史上最长的长城,你知道最初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吗?修筑长城的原因是什么呢?秦始皇修建长城用了多少时间?如果你对这些还不了解

敢说修建长城没有作用

长城作为现在的一大旅游胜地,不但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且在历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期间也出现过很多争议,有的觉得修长城无外乎是一种浪费钱财的行为,并没有对人类的历史产生很大的作用。还有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