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干县历史人物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西省余干县历史人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西省余干县历史人物

1.江西省余干县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江西省余干县的历史名人有:

汉朝的长沙王吴芮、十万户列候梅娟、理学家张遐、张吉、胡居仁,

宋代右丞相赵汝愚,礼部待郎李伯玉等。

余干民风淳淳,意境深远,慕名游览者络绎不绝、流连忘返。唐代刘长卿、蒋士铨、韦庄,宋代王十朋、黄庭坚、辛弃疾、米芾、朱熹;明代李时珍等名人都在余干写下许多赞美的诗词佳作。

余干县位于江西东北部,居信江下游,鄱阳湖南岸,全县总面积 2330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场,总人口90.5万。全县有耕地72万亩,山地79.1万亩,湖滨草地21.5万亩,水面80.6万亩,可养水面36万亩。这里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有广阔的、优质的进化性第世纪红壤土,有丰富的瓷土资源,黑陶、银陶全国独有。这里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9℃,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

2.余干有那些名人

刘旺河,江西余干刘埠人,九七年出门在外拼搏,零三年创建“海纳”贸易公司,经过十二年的拼搏,现已拥有“海纳”贸易、“海纳”实业、“海纳”房产、“海纳”建材、“海纳”食品等八家公司,并已筹建“海纳”国际集团,自任总裁,公司于零六年在上海A股成功上市,零八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现正筹组美国上市,有望在一零年可实现。

刘旺河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不忘桑梓之情,分别帮助家乡兴建水利、公益设施等多项利民基础设施,并积极解决家乡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并积极推动开发北湖的世纪项目,是当今不可多得的一代儒商。

3.黄金埠镇的著名人物

古代,黄金埠镇孕育了五代十国陈国丞相戴安、唐朝司徒吴献马 、北宋光禄少卿并充直秘阁的吴宗胜 、北宋礼部侍郎章公弼 、元朝爱国武将武良弼 、明朝都水司主事并升任四川副使的叶应震 、清代武秀才江鸿波 、江西第一届众议院民国议员戴书云 等历史名人。

黄金埠镇系唐代大诗人刘长卿、吴越王钱镠、唐宋诗人冯祖昌白云章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南宋右丞相赵汝愚 、明朝理学家胡居仁久居和笔耕之地,也是明代著名学者罗洪先记以及王阳明等名人游历之地。近代,黄金埠镇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诞生了余干县苏维埃政权第一任主席方佩龙、新四军第三师团政治处主任张有来 、余干中共青年代表高敏 ,革命领导邵式平响应革命在此扩充红十军,也是方志敏领导革命的主要根据地。

现代,黄金埠镇孕育了艺术家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技师陈盛榆 、江西省木雕根雕艺术家张贵友 、古雅彩传人程元璋 等,也是著名画家丰子恺晚年游历写生之地 。著名企业家有全国十大扶贫状元黄新春 、中年重回校园的李金木 等。

著名道德模范感动江西十大教育人物张晓玲 。 。

4.余干县来历

秦代余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231年历史。

以境处余水之干得名为余干县。汉西汉初,名余汗县,属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镇。

王莽始建国初年(9年)改名治干县。 余干县三国吴称余汗县,改属鄱阳郡。

余干县南朝刘宋永初年间,改名余干县。南齐又时,复名余汗县。

余干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又改称余干县,属饶州。 余干县元元贞二年(1296年)升为余干州,属饶州路。

明洪武初改为余干县,属饶州府。 余干县民国先后属浔阳道,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

余干县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5月7日余干解放后,先后属鄱阳专区、乐平专区、浮梁专区。1952年改属上饶专区。

1968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区设市,余干县属上饶市管辖。

[请采纳。

5.江西上饶有哪些名人

吴官正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陈国栋 原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中顾委委员 陈 红 电影演员 郑云福 革命烈士 李小婉 制片人、导演 周 勇 导演 谢维和 清华大学副校长 杨桂仙 赣剧演员 潘凤霞 赣剧演员 方志敏 无产阶级革命家 朱 熹 南宋理学大师 杨时乔 明朝官员 黄 道 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 桢 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家驷 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惟义 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俞鸿儒 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自远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文京 用友软件创始人、董事长 张其德 赣东北苏维埃政府领导人之一 十大历史名人吴芮、张潜、洪迈、朱熹、辛弃疾、姜夔、江永、蒋仕铨、詹天佑。

6.余干县来历

秦代余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231年历史。

以境处余水之干得名为余干县。汉西汉初,名余汗县,属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镇。

王莽始建国初年(9年)改名治干县。 余干县三国吴称余汗县,改属鄱阳郡。

余干县南朝刘宋永初年间,改名余干县。南齐又时,复名余汗县。

余干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又改称余干县,属饶州。 余干县元元贞二年(1296年)升为余干州,属饶州路。

明洪武初改为余干县,属饶州府。 余干县民国先后属浔阳道,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

余干县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5月7日余干解放后,先后属鄱阳专区、乐平专区、浮梁专区。1952年改属上饶专区。

1968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区设市,余干县属上饶市管辖。

[请采纳。

7.江西省余干中学的历史沿革

1923年秋,江西省私立玉亭初级中学创办,周显为董事长,张梦祖任校长,校址位于余干县城东关吴家祠堂,次年迁入懦学。

1942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县城,校舍全部被毁。

1943年,开办县立初级中学,校址设在县城水熙门外后街湾张家祠。

1945年上半年,设在金溪县浒湾镇的私立振德中学(张抡元任校长)在余干县金埠村设余干分校,次年上半年迁黄金埠,假徐家柯为校舍。1946年,迁入眠牛山武子岗新建校舍。

1947年,玉亭中学有11个班(春秋二季招生),学生535人,教职员29人;县立中学有6个班,学生216人,教职员20人。

1948年,随总校迁往南昌。迁离时有5个班(初中一至三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各1个班),学生200余人。

1949年9月,原县立中学(1943年创办)、县初级简易师范学校(1946年创办)和玉亭中学合并为余干县联合中学,校址为原玉亭中学。县教育科长王宁兼任校长,著名书画家彭友善任副校长。

1953年,改名为“江西省余干县初级中学”。

1958年,正式改名为“江西省余干中学”,恢复高中招生。

1978年,被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1992年,被省教委列为有保送资格的优秀重点中学。

2002年12月,获省首批外国专家聘任资格。

2004年5月,列为首批“江西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项目学校。

2013年,江西省余干中学举行90周年校庆。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炮兵连长战场 ”抗命”,立一等功

作者:徐礼成声明:烽火南疆授权发布,抄袭必究作者简介:徐礼成,江西省余干县人,1969年入伍,在原广州军区炮兵52团历任侦察兵、侦察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后任209团参谋长、团长。在19年的军旅生涯

上饶的历史

江西上饶有什么悠久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饶万年县仙人洞就有人类的生产活动;余干县华林岗小石山的洞窟里,曾刻有尧舜时期记录治水的古篆文。截至2006年,上饶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47

楚霸王项羽十八诸侯衡山王吴芮生平 吴芮简介

吴芮,生于约公元前241年,卒于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据余干《吴氏宗谱》记载,吴芮的父亲吴申卸任楚国大司马回到鄱阳不久,迁居余干县社庚乡邓墩

楚霸王项羽十八诸侯衡山王吴芮生平 吴芮简介

吴芮,生于约公元前241年,卒于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据余干《吴氏宗谱》记载,吴芮的父亲吴申卸任楚国大司马回到鄱阳不久,迁居余干县社庚乡邓墩

历史人物 吴芮简介 楚霸王项羽十八诸侯衡山王吴芮生平

  ,生于约公元前241年,卒于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据余干《吴氏宗谱》记载,的父亲吴申卸任楚国大司马回到鄱阳不久,迁居余干县社庚乡邓墩村五

历史人物 他出身皇室才气斐然 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 却遭陷害暴毙而死

赵汝愚赵汝愚祖籍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八世孙。尽管出身高贵,他却并非纨绔子弟,从小就聪明好学,很有志向,说出了“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这样的话。“明明可以靠出身,他却

历史人物 秦朝武将、国尉屠睢简介,屠睢酒宴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屠睢秦朝武将。公元前223年,屠睢被拜为国尉,领五十万大军出征。分为五军,进攻镡城(今湖南靖县境)、九嶷(今湖南宁远南)、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野(今江西南康境)、余干(今江西余干境)赵佗被封为副将,

隆的隆姓起源

宋朝鼎立,北派隆氏太乙公后裔被赐姓赵。(河南三大族刘、杨、隆同时被赐姓赵)南派百祥公后裔,以仁、以道公后裔迁江西吉安。以仁公第五代孙天九公于宋神宗(1068-1078年在位)年间迁居江西余干,其余天十

46年前江西发现不腐女尸,其子拜太监为义父,与张居正关系密切

1973年6月上旬,江西新干县桃溪公社城头大队村民在修建仓库时,无意中掘开一座古墓。立马有人报告了考古队,省博物馆派员前来,进行保护性考古。据当时的报告记载——从墓中出土金钱、铜镜、铁剪、香料和丝棉织

中共人物传 邹努人物传,邹努生平事迹,邹努评价

(一)邹努,原名邹鲁,字玉书,号逸民,乳名添林仔,江西省新干县潭五乡中洲村人,生于一九○二年二月十五日,排行第五。邹努七岁念书不久,父亲邹乾泰因病去世,他跟着寡母劳作,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后来,他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