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演变历史阅读答案

Posted 民族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演变历史阅读答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民族演变历史阅读答案

1.【(12分)我国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

⑴北宋给辽、西夏岁币,南宋给金岁币(3分)⑵元朝(1分)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人等杂居相处。

(3分)⑶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加强对琉球的管辖。(4分)⑷友好交往,和平相处。

(1分) 两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给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史实:北宋给辽、西夏岁币,南宋给金岁币。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回族的形成,发生在元朝时期。

元朝时期“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的表现还有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人等杂居相处。元朝时期统一多民国家的发展的突出表现有: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友好交往,和平相处。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汉民族与兄弟民族文

①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文明,能够促进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4分)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成为各民族亲近与交融的强大精神纽带。(4分)

③团结统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化。(4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可从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团结统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三方面分析原因。

点评:解答原因类的材料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指向,即设问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通过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明确回答问题的角度。其次,链接材料内容,结合设问指向,凸显回答问题的角度。最后,依据答案具体内容,把握答案核心要素,对答案进行取舍。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然后

(1)据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部分官僚、地主、买办、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这标志着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2)据材料二“他以状元的身份毅然辞官南归,一生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19个企业,他的企业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可知,料二中提到的“他”指的是张謇.(3)民族工业在1912-1921这段时间得到迅速发展,即出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沿海地区和集中于轻工业,整体水平落后.(5)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所致.或者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压迫所致.故答案为:(1)洋务运动.(2)张謇.(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特点: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沿海地区和集中于轻工业,整体水平落后.(5)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所致.或者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压迫所致.。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

(1)唐太宗的华夷观念,主要是指中原中央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唐政府处理民族关系是比较开明、开放的,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清乾隆帝的华夷观则主要意指中国与外国;他仍旧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愚昧;清政府正是从乾隆以后实行严格的闭关自守政策,导致中外交往的隔绝、闭目塞听,落后于西方。

(2)经过鸦片战争的失败,魏源、林则徐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极大的震动,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产生了,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3)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内容中包括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交公文不得称外国人为“夷”;说明当时战败后的清政府地位已经下降,也开始逐渐接受近代通行国际交往准则,而列强则开始在中国争夺全面的殖民特权。

本题主要反映的是中国统治者对外的态度,从鄙视外邦到向西方学习。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①中华民族历史

【答案】【小题1】答案示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们应当敬重汉字。

(2分)【小题1】答案:表明目前语言文字的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出下文对文字重要意义的论述。 (共2分。

“表明”1分,“引出”1分)【小题1】答案要点:不可调换。第④段列举讲古代诗人妙用汉字营造意境的事例,不能证明第⑤段中“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的观点;第⑤段列举日本在东北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的事例不能证明第④段所说的“汉字具有神奇魅力”的观点,所以不能调换。

(共4分。若写为“列举古人事例不能证明第⑤段的观点,日本人的事例不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扣2分)【答案解析】【小题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

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小题1】在内容上表明目前语言文字的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在结构上引起下文的论述。

【小题1】第④⑤两段各自用事实论据来证明各自的小论点,同时分别照应自己的观点。

6.中国的民族性 阅读答案

我一向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性。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怎样呢?我们中华民族当然不能例外。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也否认不掉的。我自以生为中国人为荣,生为中国人自傲。如果真正有轮回转生的话,我愿生生世世为中国人。 但是 一个很大的 但是 ,环视我们四周,当前的社会风气,不能说都是尽如人意的。有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急功近利,浮躁不安,只问目的,不择手段。大抢大劫,时有发生;小偷小摸,所在皆是。即以宴会一项而论,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浪费;但是令不行,禁不止,哪一个宴会不浪费呢?贿赂虽不能说公行,但变相的花样却繁多隐秘。我很少出门上街;但是,只要出去一次,必然会遇到吵架斗殴的。在公共汽车上,谁碰谁一下,谁踩谁一脚,这是难以避免的事,只须说上一句: 对不起! 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然而, 对不起! 谢谢! 这样的词儿,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说了,必须在报纸上大力提倡。所有这一切,同我国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伟大建设工作,都十分矛盾,十分不协调。同我们伟大民族的光荣历史,更是非常不相称。难道说我们这个伟大民族 撞 着什么 客 了吗? 鲁迅先生是最热爱中华民族的,他毕生用他那一支不值几文钱的 金不换 剖析中国的民族性,鞭辟入里,切中肯綮,对自己也决不放过。当你被他刺中要害时,在出了一身冷汗之余,你决不会恨他,而是更加爱他。可是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呢?到了今天,已经 换了人间 ,而鲁迅点出的那一点缺点,不但一点也没有收敛,反而有增强之势。 有人说,这是改革开放大潮社会转轨之所致。我看,恐怕不是这个样子。前几年,我偶尔为写《糖史》搜集资料读到了一本19世纪中国驻日本使馆官员写的书,里面讲到这样一件事。这一位新到日本的官员说:他来日本已经数月,在街上没有看到一起吵架的。一位老官员莞尔而笑,说:我来日本已经四年,也从来没有看到一起吵架的。我读了以后,不禁感慨万端。不过,我要补充一句:日本人彬彬有礼,不吵架,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对广大日本人民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日本那一小撮军国主义侵略分子来说,他们野蛮残暴,嗜血成性,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不管怎样,中国民族性中这一些缺点,不自改革开放始,也不自建国始,更不自鲁迅时代始,恐怕是古已有之的了。我们素称礼义之邦,素讲伦理道德,素宣扬以夏变夷;然而,其结果却不能不令人失望而且迷惑不解。难道我们真要 礼失而求诸野 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而又必须认真反省的问题。 ①作者在第②段中,为什么还要写“但是”的内容?

因为,当前社会不能说都是尽如人意的。

②文中第④自然段举鲁迅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什么好处 ?

为自己的论点做更具体的解释。

③第⑤段的日本人彬彬有礼不吵架的论据,与选文第③段的那一论据相呼应?二者构成怎样的关系?

(1)“我很少出门上街,但是,只要出去一次,必然会于遇到打架斗殴的。”

(2)互相呼应,为前后文作对比。

④作者写此文的意图何在?

揭露了中国人从古到今的民族性质。

7.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的历史

(1)1840年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篇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上,做出了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所以这段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发表南方谈话,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奠定基础.(3)为了追求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后建立新中国.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发表南方谈话,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奠定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相关参考

历史应该记住谁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回答此题,要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同“文化记忆”有关的内容,然后归纳概括.文本第二自然段提出了“文化记忆”这个概念,然后

历史像条棉被阅读理解及答案

1.阅读理解,,(历史像条棉被)的答案(一)《历史像条棉被》6、历史应该得到尊重。(1分)不要把历史人物简单地归类为好人、坏人,(1分)尽可能接近真实;(1分)不必把他们塑造成英雄。(1分)7、第二段

一道历史阅读题只要答案速度谢谢

1.1919年凡尔赛合约,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诞生,这是联合国的前生。二战结束后,至1955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式开始冷战。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世界进入多

浅析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大影响

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其农业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发展和创造,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是大有益处的。农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我认为

中国大历史晚明黄仁宇答案

异数阅读答案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黄仁宇先生史学研究的突出成就。(6分)16.从文中看,黄仁宇先生为人敬仰的原因有哪些?(6分)17.作者既说黄仁宇先生之“治大历史”的“努力基本可归为失败”,又说黄

七下历史同步答案

一、同步练习七年级中国历史下(人教版)21,(1)唐初,贞观年间(天可汗)(2)唐太宗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唐太宗李世民开明的民族政策(3)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民族平

松赞干布阅读理解,松赞干布的阅读题答案

松赞干布的阅读题答案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划线)西藏(cánɡ、zhànɡ)两头削得一样大小(xūe,xiāo)为难(nán,nàn)唐朝(cháo,zhāo)2、照样子,写

一些历史题目及答案急急急急

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名字,无论历史如何演变,还是沿用到至今

不息以来人们都常说: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故国感应骄傲。打倒了清当局建立了新政权起,就改了国家的称呼叫做中华,当局也称为中华国民当局。而到了新中国的建立,我们国家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中华二字

张之洞和他的时代阅读答案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展现的是张之洞的全景人生,描写了他忠心耿耿、献身朝廷、图强救国的事迹,再现了一代晚清名臣的风范。B.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张之洞深受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