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的历史

Posted 武昌

篇首语:每个牛逼的人,都有一段苦逼的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昌起义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昌起义的历史

1.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引领革命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二、初创法治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取得政权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这里以法律形式宣告自己的胜利并维护既得的成果。

三、开启共和

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诞生的号角,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2.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

1911年(农历辛亥年)9月24曰,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推举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制定了起义计划,预定10月6日发动起义,后因故改期于10月9日。

同时派人到上海请同盟会领导人黄兴、谭人凤、宋教仁来鄂主持大计。9日上午8时,孙武等在位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的共进会机关总部试制炸弹,因失慎爆炸,孙武受伤被送往医院,文件全被俄国巡捕搜走,机关暴露。

蒋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当晚12时起义。但因命令未能及时送到,起义没有实现。

湖广总督瑞澂下令搜捕革命党人,武昌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30余人或被捕、或被杀害,蒋翊武乘混乱之机逃离武昌。10月10日,瑞澂继续按所获名册搜捕革命党人,武昌形势异常紧张。

在此危难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认为“与其束手就擒,不如奋起反击”。当晚7时过后,工程第八营革命党的总代表熊秉坤领导该营首先打响了第一枪,他率领十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守库的本营左队士兵鸣枪配合,顺利地占领了楚望台,一场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由此爆发。

3.武昌起义的历史条件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①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时机完全成熟。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没有多年间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仆后继的斗争,就不会有武昌起义。

③立宪党人在“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之后,也开始分化。部分立宪党人开始向革命派靠拢。

④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鄂军西调,武汉空虚,又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个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

这是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⑤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

4.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一、引领革命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二、初创法治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

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取得政权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这里以法律形式宣告自己的胜利并维护既得的成果。

三、开启共和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诞生的号角,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5.武昌起义事件的起末是怎样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

1911年9月,清政府令端方率湖北部分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汉防务空虚。革命团体文学社与共进会抓住时机,准备起义,组成了统一的起义总指挥部,同盟会中部总部亦准备在南京、上海响应。

10月,孙武在汉口俄租界的秘密机关赶制炸弹,不慎引爆负伤。机关被破坏,文件被搜缴,湖广总督瑞澂即派军警搜捕革命党人。

新军各标营革命士兵得知有变,于10日晚起义。总督瑞澂逃走,革命军占领了总督署及武昌城,并于11 日上午成立湖北军政府,强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为政务部长。

12日,通电全国,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起义。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取得了推翻清朝统治的突破性胜利。

6.武昌起义的历史条件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①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时机完全成熟。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没有多年间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仆后继的斗争,就不会有武昌起义。

③立宪党人在“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之后,也开始分化。部分立宪党人开始向革命派靠拢。

④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鄂军西调,武汉空虚,又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个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

这是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⑤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

7.武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无能,应当推翻。

清政府为了挽救封建统治,进行了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准备了一些条件。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大力宣传民主,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全国革命进入高潮。湖北新军发挥重要力量,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1911年。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发了保路风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武昌起义胜利。

8.武昌起义的故事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晋中之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激烈。

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晋中之窗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

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

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

晚12点后,晋中之窗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领部顽抗。

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晋中之窗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生

武昌起义发生的事件是什么时候?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91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  

高中历史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哪里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哪里?  1911年的武昌起义爆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孙中山当时远在美洲,未能亲自领导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   在孙中山一生中,有过多次流亡海外的经历

高中历史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哪里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哪里?  1911年的武昌起义爆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孙中山当时远在美洲,未能亲自领导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   在孙中山一生中,有过多次流亡海外的经历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武昌起义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武昌起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5月,保路风潮兴起后,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人认为武装起义的时机已到,为了统一步调,双方经多次磋商,于9月24日在武昌召开联席会

历史军事 熊秉坤对武昌起义有什么贡献 熊秉坤的主要贡献

熊秉坤和武昌起义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没有熊秉坤的组织和领导,那么当时整个武昌起义的过程就不会如此顺利,清政府的统治也便不会如此快的被推翻。所以说,没有熊秉坤或许就没有当时的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也让

历史秘闻 辛亥年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历史百科 “双十”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双十”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成立后,一方面以《民报》为阵地广泛宣传革命思想,一方面在国内积极组织发动反对清政府的武装斗争,一时间,革命形势如火如荼。1906—1907年,同盟

历史军事 各地革命党纷纷响应起义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武昌起义有其客观条件,甚至对武昌起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革命党人在极短时间内纷纷举行起义响应武汉光复是主导原因,但立宪党人与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抛弃及寻找新代理人也是

历史军事 各地革命党纷纷响应起义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武昌起义有其客观条件,甚至对武昌起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革命党人在极短时间内纷纷举行起义响应武汉光复是主导原因,但立宪党人与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抛弃及寻找新代理人也是

历史人物 余韶的生平简介,曾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余韶(1891~1962),原名斐生,号述虞,湖南平江县三市镇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四十九标当兵,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及护国、护法诸役。民国13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程潜部团长,参加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