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生
Posted 武昌
篇首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武昌起义什么时候发生
武昌起义发生的事件是什么时候?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191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
1911年10月10日,武汉特有的酷热已经结束。凉风在太阳落山后,可以把江城的夜晚吹透。这个季节是武汉很为舒服的日子。秋天踏着它的步子一天天朝深处走去,天色也比以往要黑得早了一些。这一天,直到太阳下山,都没有显示出它的特别意义,甚至没有人能想到这天会对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些什么。
驻扎在武昌紫阳湖与右旗附近的工程兵第八营表面上看过去,静悄悄的,但是一股巨大的骚动不安的暗潮却在涌动着。这是一支负责守卫楚望台清军军械库的部队。晚上7点钟的头道名点过之后,排长陶启胜查哨,发现许多人都不在房间,又见两个兵士金兆龙和程正瀛正忙着擦枪。陶启胜觉得不大对劲,于是叫了两个护兵意欲对金兆龙进行下枪并捆绑。金兆龙见事不好,大叫一声:“众同志不动手更待何时!”
这是一声惊天劈地的叫喊,它像一根火柴,呼一下燃起了四周早已洒满汽油的柴火。他的话音未落,程正瀛举起枪托猛击陶启胜的头。蓦然间被士兵揍打的陶启胜吓得拔脚欲跑。程正瀛不知道陶启胜逃跑掉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于是端枪射击。
砰!就只这么一声,寂静的夜空被划破,声音响彻云霄。
这粒子弹击中了陶启胜的腰部。但它的结果绝不仅仅如此。
穿越了陶启胜身体的子弹,一直朝着逝去岁月疾行。它高速而有力,带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愿望,瞬间洞透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让帝王时代有如多米诺骨牌,从清朝一直倒至大秦王朝。中国历史因了它的横空出现戛然断裂,新纪元的曙光便随着子弹的落地而冉冉升起。
枪声过后,沸腾的声音立即在武昌城里响起。蛇山的炮声也从夜半轰然到天明。
第二天的武昌城里便插上了红旗。满街老百姓都在奔走。他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咨议局门口。他们知道了一件大事:革命了。
革命的故事要从头说起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引颈就义。他们以自己的鲜血唤醒了一大批中国有志之士为国求变的良知。1900年初春,与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有着“浏阳双杰”之称的湖南人唐才常建立了自立会,并在汉口成立了自立军。这年的夏天,自立军拟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聚集了十几万人,意欲以汉口为中心,五路并举,以成大业。
这是一次介于戊戌变法和武昌起义之间的革命。他们的思路与戊戌变法的思路是一路延续下来的。他们反对慈禧而力保光绪,他们主张改良而反对革命。结果,正当他们弯弓待发之际,原与自立军默契相处的张之洞审时度势,突然反目,一夜之间,长江两岸陷入白色恐怖。自立军的主要领导唐才常等人亦在汉口的宝顺里和李慎德堂被抓获。第二天晚上便在武昌紫阳湖畔就义。谭嗣同曾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抓入狱,他在狱中墙壁上题下绝命诗。诗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唐才常则在引颈就义时亦口占二绝。诗云:“慷慨临刑真快事,英雄结局总如斯!” 唐才常之死距谭嗣同之死不过两年。“浏阳双杰”的鲜血在革命前夜已然流尽,但却滋润了更多的革命种子。这些种子在武汉的土壤上四下里发芽。
此时的武汉,张之洞的开放、洋务运动的发展、工商业的兴旺、教育业的崛起,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尤其是对留学生的派遣,直接对中国的革命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张之洞们派留学生走出国门,是为了让他们回国后继续办洋务并成为清王朝的栋梁之材。但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产生了莫大的误差。在海外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留学生们,成了推翻旧体制最强有力的掘墓者。
1903年,从日本回来的吴禄贞在武昌花园山借孙茂森花园之李廉方寓所,邀上一些归国留学生及本地学生,进行聚会,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虽然尚未形成正式的组织,却实实在在地点燃了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火种。
1904年,武汉成立了它的第一个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宗旨标明科学,实际则以革命排满为密约。现在他们讨论的话题,不再是改良,而是革命。同年,他们与湖南的华兴会响应,意欲起义,结果流产。
相关参考
缅甸内战始自1960年,军事强人尼温夺取政权,建立军事独裁,否决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开始缅甸化同化政策。致使缅甸陷入50多年的内战,截止2016年仍未止歇。由于缅甸的变革持续推进,缅甸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
历史上有名的鄱阳湖之战什么时候发生?发生的地点在那里?那么是两军的战争的主帅是谁?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什么?那么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一一解答。>元朝末年社会动乱>在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癸酉之变的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王朝统治太腐朽,所以农民起义是经常性的发生,尤其在王朝末期。但是一般来讲,农民起义应当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在某地
武昌起义如未发生,北方会有一场规模更大的革命,或直接杀死清廷
如果没有武昌起义,中国历史的走向会不会发生改变?我的答案是不会,只不过起义的地点会换个名字,而最有可能的地方,在北京。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前,清廷有个例行的军事演习计划(并非针对武昌起义),拟于是年秋
郑国是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的国家,历史悠久,占据着今天河南一带的土地,与晋国接壤。公元前453年,晋国发生内乱,赵、魏、韩三家灭智分晋地,其中韩国成为与郑国接壤的国家。据《战国策.韩策》记载:韩、赵、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无名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为纪念此场战役和铭记朱毛红军与当地百姓军民深情,红九军团将
大成国起义战争是发生在大清朝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天地会的领袖人物,他们在佛山地区发表倡议,并且在广西桂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次起义活动在大清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也是自从天平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背景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
说到湘南起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说到湘南起义为什么会成功,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了,其实,湘南起义的一场正确领导的战役,湘南起义最开始的时候人员减少,损失惨重,因为最开始的时候部队保留着一些不良的社会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魏明帝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计。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次计。坐守襄平,那他就要当俘虏了。”魏明帝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