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分析图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分析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分析图

1.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

问题一:图1秦朝的建立者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问题二:斜线覆盖区域是指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问题三:读图3可知,赤壁之战奠定了图3局面形成的基础,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C政权,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短期统一.问题四:读图4《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自然条件优越,中原汉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问题五:秦朝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因而说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出现了大分裂,政权分立,民族融合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迅速开发,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的开发,我国的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而说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故答案为:问题一:秦始皇;郡县制.问题二: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问题三:赤壁之战;C.西晋.问题四:南方战乱少,自然条件优越;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问题五:秦汉时期: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26分)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示例一:企业类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

(2分)原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示例二: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

(2分)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4分)示例三: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

(2分)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4分)(答出以上两点即可,其中:每项变化2分,原因4分。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2)过程: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4分)特点:东西方对峙,两极格局形成。(2分)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西欧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任意2点4分)说明:展开多边外交(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或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亚太经合组织等);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任意2点4分)。

3.(26分)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1、图

试题答案:(1)示例一:企业类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

(2分)原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示例二: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

(2分)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4分)示例三: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

(2分)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4分)(答出以上两点即可,其中:每项变化2分,原因4分。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2)过程: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4分)特点:东西方对峙,两极格局形成。(2分)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西欧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任意2点4分)说明:展开多边外交(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或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亚太经合组织等);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任意2点4分)。

4.初一下册历史考试重点和图越详细越好

我是苏教版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 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2、 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第2课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

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第4课:1、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2、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 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第5课: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2、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3、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4、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第6课: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岛;“波斯”指今伊朗。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

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

5、唐朝时,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第7课: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李白 盛唐时期 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诗仙” 杜甫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 诗歌深刻放映历史时代 “诗圣” 白居易 辉煌不在的唐中期 直如白话,通俗易懂第8课:1、唐朝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

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2、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

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因为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

第9课:1、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3、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

5.中国古代朝代的分析图,分析清楚一点从商朝开始到清朝,各个皇帝各

光武帝建年号

三国 220~280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晋 265~420

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十六国304~439

前赵 304~329刘渊国号汉;前蜀 304~347

后赵 319~350

前凉 324~376

前燕 337~370

前秦 351~394

后秦 384~417

后燕 386~403

南凉 397~414

南燕 398~410

西凉 400~420

北凉 401~439

夏 407~431

北燕 409~436

南北朝 386~589

北朝 386~581

南朝 420~589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北齐 550~577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 907~960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吴 902~937

前蜀 907~925

吴越 907~978

楚 924~960

南汉 907~971

闽 909~945

南平/,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983年复称契丹,初称后金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枣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枣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枣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黄帝轩辕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 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尧 前2357~前2258

虞舜 前2257~前2208

夏 前2207~前1766

商 前1765~前1122

西周 前1121~前 771

东周(春秋、战国) 前 770~前 249

秦 前248~前 207

汉 前206~ 220

西 前206~ 8

新莽9~ 23

更始帝 23~ 25

东汉25~220 公元25年, 937年改国号为辽,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荆南 924~960

后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汉 951~979

宋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辽建国于公元907年, 1279年灭南宋

明 1368~1644公元1644年桂王被杀

清 1616~1911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1066年仍称辽

西夏 1038~1227

金 1115~1234

元 1206~1367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916年始建年号,国号契丹,史称前赵

成汉/,刘曜改为赵

6.什么是图表分析法

图表分析法是根据记录的历史上的外汇走势图形,分析和预测未来走势的基本技术分析方法。

图表分析作为投资分析的一种方式,它的依据是基于三个假设,即:

⒈价格反映市场一切;

⒉价位循一定方向推进;

⒊历史是回重演的。

根据第一个假设,技术分析时并不需要关注价位为何变动,只关心价位怎样变动。

第二个假设是借用牛顿力学第一定律"在没有任何外力影响下,物体会遵循一定方向恒速前进",价位就有如有形物体一样,也是会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直到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历史会重演则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反应。

基本原理

⒈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⒉商品的供求关系又是由各种合理与非合理的因素决定的;

⒊忽略价格微小波动,则价格的变化就会在一段时间内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⒋价格的变化趋势会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技术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以过去投资行为的轨迹为依据,考察未来或潜在的投资机会。

在外汇市场中,图表分析常用的图表有K线图、趋势线、移动平均线、图形分析法

7.“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如图,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

在“公元1年”中可以看出人们最早认识的是欧洲,“1500年”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扩展到非洲、西亚及大西洋地区,然后扩展到亚欧大陆,最后扩展到整个世界,故本题应该是西方人眼中的世界.“1800年”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几乎扩展到整个世界.公元1年时,基督教刚刚产生,还没有产生天主教,排除A项;476年罗马帝国灭亡,C项不符合题意;英国在18世纪末期形成“日不落帝国”,在16-17世纪时,当时殖民地的范围较小,排除D项.故选B.。

8.如何读懂课本中的历史配图

一、观图观图是读图的第一步,正确观察历史地图的类型、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相对应的读图措施,以求达到明白图的类型、内容、要点。

现教材中,历史地图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关系四大类。不同类型的地图,又各有特点,观图时要采取不同的观图方式和侧重点。

1、政治类地图此类地图涵盖了三种情形,具体如下:A、形势图:应根据其反映的主题,确定观察的重点。如:“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要重点观察各政权的(名称、都城)的相对位置与范围。

B、殖民扩张、领土扩张图:殖民者的殖民活动区域或侵占的领土是观察的重点。C、疆域图:重点观察国家(政权)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及四周边界和范围。

2、经济类图A、农作物、手工业分布图:重点观察典型物产分布地、手工业中心及其具体位置。B、河流水利图:重点观察重要水利工程的名称、位置及与其连接的河流。

运河图一定要搞清楚各河段的名称,连接的河流及重要的城市。3、军事类图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和进攻路线图,重点观察进攻方进攻路线及战场、战役的位置名称及敌对双方的控制区域对比变化等。

4、对外关系图该类图重点观察对外交往路线,尤其是陆路、海路交通出发点、所到达的区域、沿途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二、析图析图即对历史地图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以求达到准确理解,把握地图的内涵。

如果说观图是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那么析图就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1、析图要注意类同、相近知识的相互比较、相互联系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地图的前后知识的联系性,要将不同历史阶段的相同或相近范畴的地图进行比较,挖掘历史地图自身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判断历史事态发展变化的进程。

在比较鉴别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例如:大运河地图。

隋朝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程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并把沿途的通都大邑连辍在一起,保证隋王朝能够获取最富饶地区的资源。元朝时,洛阳不再是中心,元世祖在位时开凿了位于山东境内的会通河,不再绕道洛阳,使大运河的行程大大缩短。

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阶段大运河的发展变化过程。隋朝大运河通过东都洛阳,呈大弯曲状。

元朝运河不经洛阳,截弯取直。这是适应当时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军事需要而出现的,并且随着不同时期统治者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2、析图要运用辨证的思维方法在析图的过程中要切忌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应既要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疏漏个别历史现象。

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和《对外开放》图,二者一个共同的规律:开放都是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再到内地的过程,但他们的开放是两种不同的情形的结果,前者是被动接受,后者是主动进行经济贸易。3、析图要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历史地图是地理在历史中的最直接的体现,同时地理环境构成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利用历史地图从历史知识出发,寻找与地理、政治学科的结合点、发散点、整合点,培养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综合的能力。

例如:古代丝绸之路图,从图中挖掘出了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繁荣,成为中西交通大动脉。而唐宋后,该商路主要地位日益下降,直至衰落。

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历史进行分析,因素是多方面的。历史的因素有:北方长期战乱,造成了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导致北民南迁;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从西汉到元朝逐渐东移、南移;隋唐后,海上贸易的迅速发展取代了传统的陆路交通等。

同时,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衰落的地理因素:丝绸之路繁荣期,塔里木盆地人口众多,不合理的垦殖,植被减少,致使土地沙化;加上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加速了土地沙化,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政治因素:主要表现在政治对立、民族矛盾乃至战争,特别是宋王朝先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处于敌对的形势,影响了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几度中断,以至衰落。

三、绘图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环节”,而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示结构;其次要在历史课堂上嫁接地理绘图知识,指导学生绘简图、草图、示意图,如“方格法”绘制、彩色笔标示等基本方法。

第三,绘图要抓住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培养运用地图分析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技能。绘图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将学生动手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知识转移、迁移、应用的过程。

四、默图默图是读图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读图的最高境界,通过观、析、绘图学习后,重新回顾历。

相关参考

如何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黄百年1997年高考历史在全面考查能力的前提下,又着力考查了历史阐释中“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例如,材料解析题第45题分析重本抑末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46题对美

历史分析方法的概念

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

分析方法历史人物

人物分析步骤是什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什?评价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

历史初中期中考试分析报告

一、初二历史半期试卷分析报告一、试题分析本次历史考试采取开卷考试,与中招考试相吻合,便于学生初步尝试和能力锻炼。试题类型分布如下: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非选择题共6道,共30分,填表题一道,读图

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人物

一、怎样用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1、首先,这是一个好问题,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个唯物史观的说法。2、唯物史观就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阶级分析方法是指从人物的阶级立

历史非选择特点分析

一、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啊【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一、基本结构: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

怎样用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1、首先,这是一个好问题,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个唯物史观的说法。2、唯物史观就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阶级分析方法是指从人物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人物的动机和立场。3、拿岳飞举例分析下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依照历史的年代次序系统地讲述历史,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具体地分析和总结历史事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每一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

如何做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文综历史中考的一道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来说说这类题目的解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情分析

1.初一新学期历史学情分析什么是历史学历史之于人类,犹如个人之有记忆,在人类一切学科体系中具有奠基意义。历史学则是人类文明的自我反思,人类由此为自身的处境找到历史根源,并因而形成文化传统,迎接未来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