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观题分析意义从哪些角度分析详细列举

Posted 材料

篇首语: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主观题分析意义从哪些角度分析详细列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主观题分析意义从哪些角度分析详细列举

历史主观题基本都以材料为依托,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跨度很大,有时是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查,有时是对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也有时综合考查古今中外的同一历史知识。

但不管考哪部分历史,问题的设置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概括、分析类;二、评价类;三、启示、认识类。

无论是应对哪一种类型的问题,首先得教会并让学生熟悉掌握解题的关键:

审题——中心词(作答点)+范围(材料、所学知识)+限定词(时空、中心内容)+分值(作答点数)。

为了帮助学生能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更简单有效地掌握解题技能,立足于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答规律,我归纳出相关的答题公式,通过相关试题的讲练与引导,争取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而提升学生的答题技能。

一、概括、分析类

(一)“依据材料概括类”公式:立足分值和材料数量,概括段意(关注段头或段尾)或句意。

例:【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

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

(6分)

分析:①分值:6分 作答点数:3、4或6点

②材料:一段 归纳句意(3句)

③参考答案: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减弱;(2分)通过联合,摆脱超级大国政治附庸的地位;(2分)通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原因类”公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提醒:具体分析依据题干和课文)

例:【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4分)

分析:回归课文——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二课的相关内容 只有经济和政治方面

参考答案:①经济方面: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2分)②政治方面: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

(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提醒:“背景类”公式:原因+目的+条件

(三)“影响类”公式:性质(实质或地位)、积极(对内、对外)、消极(不足或局限性)

例:【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4分)

分析:回归课文,单项分析(积极方面)

参考答案:①地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②对内积极影响: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③对外积极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1分)罗马法的影响还涉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都受罗马法的影响。

(1分)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1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比较类”公式: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异同

1.比较方面:背景、目的、方式、结果、影响

2.不同点:锁定一方,逆向思维。

3.作答思维:①比较需明确宗旨。

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②比较需求同存异。

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

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

③比较需分开层次。

首先,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其次,将基础内容进行比较后,应再跃上一个层次,找到更根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找根本、抓本质、看趋势)。

④具体作答要求。

A.最后作答时取舍比较点 B. 先明确比较点,再作简要说

理由: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工商业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1分)今天的私营工商业者是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发展的产物。

(1分) 总结:所以,我不同意上述观点。

(1分)

三、启示类(通常用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为提示语)

(一)立足点:现象或问题出现的原因、教训(回归课文)

(二)表述方向:正面(逆向思维)

(三)作答心态: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尽量少走弯路。

例1: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最近连续几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重点关注三农问题,国家更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将其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给今天留下了怎样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r> 变化:由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分)

启示:国家经济(农业)政策的制定要认清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国家稳定。

(2分)

例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苏中是怎样“求同存异”,联合反抗法西斯侵略的?(6分)并谈谈你的认识。

(3分)

参考答案:

反抗:四大盟国:(1)政治上互相协商。

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2分) (2)经济上互相支援。

提高了盟军的作战能力。

(2分) (3)军事上互相配合。

中国战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

(2分)

认识: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可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人类的挑战,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地球。

(3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

最后,提醒学生注意:答案规范化——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相关参考

广东高考历史主观题

1.高中文综历史主观题怎样拿高分一是知识的沉淀,没有相应的知识是不可能想到那么多的。二是分析,学会分析,做出恰当的联想。三忌背答案,背的话应该是答题的格式,有些题是有格式,如原因题,有客观原因,主观原

如何写好高中历史主观题在高考中拿90多分

一是知识的沉淀,没有相应的知识是不可能想到那么多的。二是分析,学会分析,做出恰当的联想。三忌背答案,背的话应该是答题的格式,有些题是有格式,如原因题,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

八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

一、如何进行初中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答:1、题型与题量。全卷共有四种题型。其中选择题10题30分,组合列举题3题36分,解答题2题22分,活动探究1题12分。2、考查的内容。本学期学生的学习内容

历史秘闻 如何写好高中历史主观题在高考中拿90多分

一是知识的沉淀,没有相应的知识是不可能想到那么多的。二是分析,学会分析,做出恰当的联想。三忌背答案,背的话应该是答题的格式,有些题是有格式,如原因题,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

初二历史材料分析题急急急要详细回答

材料一中纲领即《中国共产党纲领》。是党的一大提出的,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材料二中的“大会”是指中共二大;奋斗目标是指党的“现阶段”任务;“当前历史条件”是中国的社会性质

历史必修2可能会考什么主观题

是不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经济史)?如果是的话,那我发表下个人的观点意见:大题的话,最最可能考到的是上世纪世界经济大危机,我猜可能会涉及美国的成功处理这件事和现在中国国情进行分析,问题大

城濮之战意义有哪些 城濮之战中的人物分析

城濮之战中,晋军赢得了胜利,楚军却落败而逃。这场战争中的主要指挥的人物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从晋国的国君到臣子都是有智慧和胆识的,但楚国却不能相提并论了。先来说下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晋文公年轻时经历长期流亡

美国历史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美学分析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伟大的女诗人,其诗作预示了西方传统诗歌向现代诗歌的转型,对狄金森诗歌的研究具有从文学史到社会文化史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则是企图从笔者所理解的美学角度对狄金森的诗歌进行分析。<

城濮之战意义有哪些 城濮之战中的人物分析

...,在宋国来向晋国请求增援的时候,根据晋国的现状进行分析,谨慎小心,结合晋国的兵

赤壁之战战前形势、经过、历史意义详细分析

>赤壁之战>  官渡战后的政治形势>>  东汉末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东汉政权也在这次起义里走向瓦解。>>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