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南普陀寺庙历史

Posted 寺院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厦门南普陀寺庙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厦门南普陀寺庙历史

一、南普陀有哪些历史记载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

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等。

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

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

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民国十三年(1924 ),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并按丛林规制,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

第二年,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主办学院。

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

文革十年动乱,寺院历经浩劫。文革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政府重视寺院复建。

十多年来,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

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古刹盛世重光,梵呗钟磬不绝,佛苑法缘殊胜,宏法利生并传。

建国后,一度蹶而复振。而今,新构楼堂院舍,鳞次栉比;重修梵宇琳宫,金碧辉煌;常住数百僧众,梵行庄严;复办闽南佛学院,教学相长。

古刹新生,法运昌隆,臻历史之鼎盛,划时代之光辉。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 、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其中,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南普陀寺远景全貌 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又因闽南信众均崇奉观音菩萨,所以此殿香火异常鼎盛。

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 殿,内供28尊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藏经阁里珍藏有缅甸玉佛,宋代古钟、香炉,明代铜铸八首二十四臂观音清代瓷制济公活佛以及大量佛典经书著名的有《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等。

藏经阁 后有摩崖石刻多处,其中有块大石,镌刻着一个特大的“佛”字,高一丈四宽一丈,粗犷豪放雄健有力,为国内罕见。 此外,南普陀寺院里还有钟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室、养正院、万寿塔等建筑,其中的佛学院为1925年,是国内最早的佛教学府。

南普陀寺里有七座白玉如来佛塔和二座11层高的万寿塔,南普陀寺匾额 那是1993年,1994年由信士捐建是万寿塔前有个莲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蓝天,白塔,绿叶,花海,展示这里是分外清静高洁的佛门净地。 南普陀寺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素斋。

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调煮制作,严守素菜素料作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腥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帆,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其中"半月沉江"这道菜最为有名。

二、南普陀寺的历史沿革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末期,当时称为泗洲寺。

宋治平间(1064~1067)改今名。北宋时由僧人文翠改建,称为无尽岩。

元至元间(1264~1294)被废寺。明洪武间(1368~1398),僧觉光复建。

明末清初,普照寺毁于兵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厦门,就普照寺旧址复建殿宇,并增建大悲阁,辟为观音菩萨道场,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改称为“南普陀寺”。

聘请临济宗三十五世传人慧日法师为开山第一代祖师。光绪二十一年(1895),已建成“三殿七堂”,具备中等禅寺规模,居厦门岛上诸佛寺的首位。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南普陀寺一度被驻军占住。时战火日迫厦门。

闽南佛学院遭日机轰炸,寺中住僧和学院师生纷纷避入内地或出国。 1958年,厦门市对佛教寺院进行合并,各寺僧众集居南普陀寺。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寺中宗教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寺院住僧遭受猛烈冲击,纷纷离散,另谋生路。1980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拨乱反正”,全面落实宗教政策,南普陀寺再次发展兴盛起来。

1982年,南普陀寺成立管理委员会。1983年,南普陀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88年,妙湛和尚升座,妥善安置十年流散来归的僧众,重整禅林法规,主持翻修扩建寺宇,复办闽南佛学院。1993年以来,建造了大禅堂、班首察、慈善大楼等建筑,以白石筑成东西两山门,1000多米石构围墙将全寺环抱,形成气势宏伟、布局严谨的寺院整体。

1994年12月,成立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是为中国大陆佛教寺院创办的慈善机构之首。 1998年5月27日至6月4日,南普陀寺启建50年来规模最大的水陆大法会。

2005年,南普陀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三、南普陀寺摩崖石刻的来历和艺术

厦门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层峦叠翠的鹭岛名山五老峰南麓,依山面海,风景秀丽。

寺院始建于唐末五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初称“泗洲院”。

北宋高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

明初复建,更名为“普照寺”。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4年),靖海侯施琅将军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建寺院,并增建大悲阁供奉观世音菩萨。

因寺院位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之南,相随类比,故此更名为“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

在整个布局中,均能以中轴线上的主殿为中心,高低俯仰相从,参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

其中最为独特的建筑大悲殿,为斗拱结构的无梁殿,俗称蜘蛛结网。 千年古刹,为后人留下许多文物古迹: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镌下古今许多名人的诗书佳作;西山门内,八方乾隆御制的记功碑,更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寺中珍藏:有来自缅甸的白玉石雕大小佛像二十八尊;有与清初施琅建寺同时新铸的大钟;有造於宋元时期的七佛宝塔;有明代比丘、比丘尼刺血书写的《妙法莲花经》和珍版的《大藏经》多部。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厦门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闽南一带的传播基地。

南普陀寺原属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1924 年,改为十方选贤的丛林制。

并于第二年,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

1983年,厦门南普陀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南普陀寺现任方丈则悟大和尚,1974 年出生,浙江省瑞安人,毕业于闽南佛学院。

在南普陀寺大雄宝殿的石柱上有一副对联,对联是这样写的:"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这清楚地说明,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至今巳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最初由唐代首先到厦门岛上开发的金榜山下的陈氏族人,在五老峰山腰间施田五十二亩作为建寺院的院址而兴建起来的。

寺院座落在郁郁葱葱的五老峰间,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郁郁葱葱的南太武山,真是风水宝地也。五代的时候,南普陀寺称为泗洲院。

宋代初年叫无尽岩。 到了治平年间,也就是公元1064年,改为普照寺、普照院。

大约在1341年的元朝年间被废。1368年明洪武年间,由僧人觉光重新兴建,不幸明末时又被战火毁坏。

清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84年,靖海侯施琅统一台湾以后,回到厦门重建此寺院。此寺院奉祀着观音,又在观音的原祀地-浙江的普陀山之南,所以称为南普陀寺。

这就是南普陀寺的由来、演变和兴毁的历史。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厦门的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闽南一带的传播基地。

南普陀的几任住持,在中国佛学界都享有盛誉。1927年起任南普陀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的太虚法师,曾到南洋、欧美各国讲学、传道,影响很大。

而且他提倡的佛教改革,团结教派,也很有成效,为佛教作出了极大贡献,这也使南普陀寺的声名在海内外广为传扬。 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全寺的整个建筑,布局匀称,结构严谨,富有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

站在远处眺望,从无尽岩到五老峰山腰,在南北的中轴线上,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金阁四落建筑层层托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 左右厢房、庑廊、钟鼓楼对称排列,回护着三殿,形成一个整体,显示出南普陀寺的雄伟壮观的气势,有一种佛法无边的威严。

在南普陀寺院的门前,屹立着七座汉白玉的如来佛塔和两座11层高的万寿塔,塔前是放生池,盛夏季节,荷花盛开,蓝天、白塔、绿叶、花海,展现出这里是分外清净高洁的佛门净地。 塔间的放生池,是专门为施主放生而设立的。

放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风俗习惯,后来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相融合,进而衍变成一种比较普遍的佛事活动。从佛教教义上看,佛教不该无辜杀生,应爱护众生,众生应当和睦相处,人类应该永久和平共处。

提倡放生,反对杀生,也正是示意整个世界应成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苦难的和平乐园。 进入南普陀寺的大门,看到的第一座殿阁就是天王殿。

1981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天王殿"四个金色大字的匾额悬挂在正中。在"天王殿"里弥勒佛正中盘坐,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鼓腹,笑态可掬。

弥勒佛的背后是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天王殿"的两侧是四大天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在"天王殿"的殿后,对称排列着钟楼和鼓楼。这是1921年转逢和尚任南普陀方丈时募建的。

奇妙的是南普陀寺寺后的五老峰有东西两座山峰,有钟鼓两山,钟山上有一石头,悬在峰顶,状如古钟,旁边有一石头,似钟锤横架;在鼓山上,旁边有两块大石头如鼓槌并悬,作击鼓之状。 钟鼓山和钟鼓楼,两两相对,奇趣天成,成为南普陀寺的天然标志,是我国劳动人民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应成趣、和谐统一的杰作。

南普陀寺的第二座殿阁是大雄宝殿,这是南普陀寺的主体中心,是1932年由当时的南普陀住持转逢和尚重建。大雄宝殿前的石庭平展舒广,正中宝鼎香炉。

四、南普陀寺摩崖石刻的来历和艺术

厦门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层峦叠翠的鹭岛名山五老峰南麓,依山面海,风景秀丽。

寺院始建于唐末五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初称“泗洲院”。

北宋高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

明初复建,更名为“普照寺”。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4年),靖海侯施琅将军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建寺院,并增建大悲阁供奉观世音菩萨。

因寺院位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之南,相随类比,故此更名为“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

在整个布局中,均能以中轴线上的主殿为中心,高低俯仰相从,参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

其中最为独特的建筑大悲殿,为斗拱结构的无梁殿,俗称蜘蛛结网。 千年古刹,为后人留下许多文物古迹:五老峰前的摩崖石刻,镌下古今许多名人的诗书佳作;西山门内,八方乾隆御制的记功碑,更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寺中珍藏:有来自缅甸的白玉石雕大小佛像二十八尊;有与清初施琅建寺同时新铸的大钟;有造於宋元时期的七佛宝塔;有明代比丘、比丘尼刺血书写的《妙法莲花经》和珍版的《大藏经》多部。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厦门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闽南一带的传播基地。

南普陀寺原属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1924 年,改为十方选贤的丛林制。

并于第二年,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

1983年,厦门南普陀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南普陀寺现任方丈则悟大和尚,1974 年出生,浙江省瑞安人,毕业于闽南佛学院。

在南普陀寺大雄宝殿的石柱上有一副对联,对联是这样写的:"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这清楚地说明,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至今巳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最初由唐代首先到厦门岛上开发的金榜山下的陈氏族人,在五老峰山腰间施田五十二亩作为建寺院的院址而兴建起来的。

寺院座落在郁郁葱葱的五老峰间,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郁郁葱葱的南太武山,真是风水宝地也。五代的时候,南普陀寺称为泗洲院。

宋代初年叫无尽岩。到了治平年间,也就是公元1064年,改为普照寺、普照院。

大约在1341年的元朝年间被废。1368年明洪武年间,由僧人觉光重新兴建,不幸明末时又被战火毁坏。

清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84年,靖海侯施琅统一台湾以后,回到厦门重建此寺院。此寺院奉祀着观音,又在观音的原祀地-浙江的普陀山之南,所以称为南普陀寺。

这就是南普陀寺的由来、演变和兴毁的历史。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厦门的南普陀寺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佛教在闽南一带的传播基地。

南普陀的几任住持,在中国佛学界都享有盛誉。1927年起任南普陀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的太虚法师,曾到南洋、欧美各国讲学、传道,影响很大。

而且他提倡的佛教改革,团结教派,也很有成效,为佛教作出了极大贡献,这也使南普陀寺的声名在海内外广为传扬。 南普陀寺坐子向午,依山面海,全寺的整个建筑,布局匀称,结构严谨,富有民族风格,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

站在远处眺望,从无尽岩到五老峰山腰,在南北的中轴线上,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金阁四落建筑层层托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左右厢房、庑廊、钟鼓楼对称排列,回护着三殿,形成一个整体,显示出南普陀寺的雄伟壮观的气势,有一种佛法无边的威严。

在南普陀寺院的门前,屹立着七座汉白玉的如来佛塔和两座11层高的万寿塔,塔前是放生池,盛夏季节,荷花盛开,蓝天、白塔、绿叶、花海,展现出这里是分外清净高洁的佛门净地。塔间的放生池,是专门为施主放生而设立的。

放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风俗习惯,后来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相融合,进而衍变成一种比较普遍的佛事活动。从佛教教义上看,佛教不该无辜杀生,应爱护众生,众生应当和睦相处,人类应该永久和平共处。

提倡放生,反对杀生,也正是示意整个世界应成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苦难的和平乐园。 进入南普陀寺的大门,看到的第一座殿阁就是天王殿。

1981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天王殿"四个金色大字的匾额悬挂在正中。在"天王殿"里弥勒佛正中盘坐,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鼓腹,笑态可掬。

弥勒佛的背后是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天王殿"的两侧是四大天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在"天王殿"的殿后,对称排列着钟楼和鼓楼。这是1921年转逢和尚任南普陀方丈时募建的。

奇妙的是南普陀寺寺后的五老峰有东西两座山峰,有钟鼓两山,钟山上有一石头,悬在峰顶,状如古钟,旁边有一石头,似钟锤横架;在鼓山上,旁边有两块大石头如鼓槌并悬,作击鼓之状。钟鼓山和钟鼓楼,两两相对,奇趣天成,成为南普陀寺的天然标志,是我国劳动人民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应成趣、和谐统一的杰作。

南普陀寺的第二座殿阁是大雄宝殿,这是南普陀寺的主体中心,是1932年由当时的南普陀住持转逢和尚重建。大雄宝殿前的石庭平展舒广,正。

五、南普陀寺的历史,创建于哪一年,何人创建,建寺初衷是什么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南普陀寺远景全貌

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且在浙江普陀山的南面,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其实,你直接百度南普陀就知道了。

六、有关厦门市寺庙的特点

佛教

厦门最著名的寺庙

南普陀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厦门市市区五老峰下,建于唐朝会昌、大中年间,初名泗州寺,五代时曾称泗洲院,宋代又易名为普照。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一度荒废,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重建,明末又毁于兵火。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由靖海侯施琅重建,因为寺院是观音菩萨的主要道场之一,又在我国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寺。

南普陀占地3万多平方米,寺院西侧新建的禅堂是迄今南普陀面积最大的建筑,耗资300多万元,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依次铺在南北纵向的中轴线上,加上左右厢房、钟楼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舍,所有建筑依山傍势、层层托高、庄严肃穆。大雄宝殿建于1926年,缘瓦石柱,雕梁画栋,集中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传统工艺。大悲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为八角三层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仰视藻井,别致美观,为国内同类建筑所罕见。1962年,大悲殿主体改用钢筋水泥,保持木构斗拱,作装饰用。藏经阁藏着大量佛教典籍,文化和名人字画,如明版《大藏经》、宋印影《碛砂藏经》、《佛说阿弥陀经》、血书《妙法莲华经》、28尊缅甸玉佛、唐代铜佛、明代铜塔、明观音施甘露像,以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等人的墨宝。寺后五峰林立,谓为“五老凌霄”,绿树兀石间,有碧泉、净业洞,大虚亭、兜率陀院、须摩提国、阿兰若处等古迹以及大量的摩崖石刻,其中,清光绪乙已年(公元1866年)振慧和尚改写的“佛”字,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国内罕见。天王殿前,有放生池和荷花池、凉亭。放生池建于清光绪30年,池内鱼翔浅底,可供游人观赏。新造的荷花池,将重现南海莲香的景色。两池之间,有1993年阴历2月19日信士张涛洪涛敬献的七佛塔,七佛塔由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七尊佛像组成,富有南亚佛教建筑的风格。

七、厦门的历史遗址有哪些

厦门的历史遗址及渊源:

一、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南普随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南普陀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二、厦门北辰山。

北辰山称北山岩,景区内主要山峰牛岭峰海拔779米,开闽王王审知入闽的典故就发生于此。景区内八仙、神农氏、七仙女的传说以及同安历代名人轶事,无不折射出北辰山璀璨的历史光芒。景区以厦门二十名景之一十二龙潭瀑布为主要特色。厦门北辰山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境内,为低山丘陵、花岗岩地貌,以十二龙潭瀑布为主要特色。十二龙潭两侧奇峰怪石,景色宜人。下游的竹坝水库,水面宽阔,岸线曲折。

三、梵天寺。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厦门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禅寺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厦门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原名兴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大轮梵天”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入“厦门二十名景”。

八、厦门南普陀寺

有“千年古刹”之称,位于五老峰山下,是闽南乃至全国闻名的寺院,紧临厦门大学。寺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起源于唐代,荟集了闽南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左右厢房、钟鼓楼等构成的建筑群,雄伟、壮观,颇具佛教特色,更具“佛法无边”之威严。

藏经阁里珍藏有缅甸玉佛,宋代古钟、香炉,明代铜铸八首二十四臂观音清代瓷制济公活佛以及大量佛典经书著名的有《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等。藏经阁 后有摩崖石刻多处,其中有块大石,镌刻着一个特大的“佛”字,高一丈四宽一丈,粗犷豪放雄健有力,为国内罕见。

寺后的五老峰山麓,有该寺历代高僧墓塔以及碧泉、般若池、净业洞、兜率陀院、须摩提国、阿兰若处和太虚亭等景点。寺内一侧的闽南佛学院,创办1925年,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是宏扬佛法、培养佛家弟子的摇篮,目前,有很多学生在此就学。寺内“素斋馆”的素菜,烹调考究,颇负盛名。

有到厦大的车都可以到得1 , 21 路等等

九、厦门的历史遗址有哪些

厦门历史旅游胜地:1、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

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

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

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

2、厦门北辰山: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境内,为低山丘陵、花岗岩地貌,以十二龙潭瀑布为主要特色。十二龙潭两侧奇峰怪石,景色宜人。

下游的竹坝水库,水面宽阔,岸线曲折。坐落在山麓的古刹“广利庙”是闽王王审知兄弟兵变起事的“竹林间”王公宫。

历代名人雅士在景区内留下许多诗词墨宝,如宋代朱熹的“仙宛”等。3、梵天寺: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轮山路大轮山南麓。

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的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厦门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禅寺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厦门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开元寺早100多年,乃八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原名兴教寺,有庵七十二所。

宋熙宁二年(1069年)合为一区,赐名“梵天禅寺”。“大轮梵天”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入“厦门二十名景”。

4、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靠近厦门大学,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

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5、曾厝垵:闽南原生态自然村,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种宗教齐全,还有厦门独有的的民间圣妈崇拜。

一、南普陀寺的万寿塔有多高啊

十米!!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五老峰下,紧临厦门大学,坐北朝南背依奇秀群峰,面临碧波海港,规模宏大气魄庄重,风景绝佳。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央,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福建人好佛,寺庙林立,仅夏门一岛就有大小寺院40多座,其中,南普陀寺历史最久声名最盛,香火最旺。

说法一:

寺前有万寿塔两座,塔高十米,白石砌成,塔后有泉三眼,泉水清冽终日喷涌不绝。

另一说:

万寿塔高11层,富有南亚佛教建筑的风格。

相关参考

普陀山的历史文化

地处浙江省杭州湾东南海中的普陀山,峰壑竞秀,奇石嶙峋,花木葱茏,泉流掩映,金沙雪浪,风光旖旎。如普陀旧志云:“名山胜境,本仙真栖息之乡,绝岛荒嵎,为贤者避世之地。伊人宛在,游子关情。”[9]这座名山中

康熙帝大兴普陀山

历史故事:康熙帝大兴普陀山  众所周知,普陀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多位帝王恩宠,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氛围,告知世人神佛的存在。本文叙述的是清圣祖康熙大帝在普陀山大兴佛法的故事

普陀山为什么会成为最有名的观音道场,背后又有哪些历史原因

作者:汉宣团队(小明同学)无授权禁止转载在中国,观音菩萨绝对是家喻户晓的一位重要神仙了,甚至在全世界,观音都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佛教神灵。而且,对于全世界观音的信徒们来说,他们信仰观音的朝圣地,就是普陀

普陀山为什么会成为最有名的观音道场,背后又有哪些历史原因

作者:汉宣团队(小明同学)无授权禁止转载在中国,观音菩萨绝对是家喻户晓的一位重要神仙了,甚至在全世界,观音都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佛教神灵。而且,对于全世界观音的信徒们来说,他们信仰观音的朝圣地,就是普陀

厦门地名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典故

相传遥远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在厦门岛上,因此,厦门又称为鹭岛、鹭洲、鹭屿、鹭城、鹭津、鹭门,厦鼓海峡称为鹭江。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

厦门和平码头的历史

一、厦门的发展历程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

承德碧峰门历史

一、普陀宗乘之庙的历史和文化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部,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宫,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乾隆三十六年,为乾隆帝六十寿辰和皇

厦门大学上弦场历史

1.有「全国最美大学」之称的厦门大学有哪些必去的打卡之地作为喜欢在校园里边瞎逛游的大一同学,来答一波!!记得我第一次来厦大的时候,就被她的颜值所征服。过了半年,每天走在校园里边,仍然要感叹:真的好好看

厦门天后宫历史

一、天后宫有那些历史天后宫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行宫。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素有“温陵圣庙”之称。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

厦门中山路的六大特色

中山路保存下来的骑楼街道历史文化遗址和闽南街市风情,见证了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留存了城市宝贵的文化记忆。如今的中山路,经过近百年来的培育和打造,已经成为一条历史积淀深厚、经营品类齐全、名店名品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