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临川的文昌桥有多少年的历史
Posted 知府
篇首语:知识分子优于文盲,如同活人优于死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西抚州临川的文昌桥有多少年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西抚州临川的文昌桥有多少年的历史
抚州文昌桥是一座古老的大石桥。
跨汝水(今抚河)两岸,位于江西抚州市中心,是通往省会南昌的津梁。
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初元(公元1165年),初为大桥,“上棼下宇,其眷渠渠,重檐直栏,其翼舒舒”,后来该桥被洪水冲毁,改为浮桥,东西百丈串连大船五十四艘。
一遇雨季,浮桥冲开,两岸交通便完全隔绝,至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合六县人的力量,建成石桥,桥面上铺有木板,建筑房屋。
由于狂风暴雨,大桥几度被破坏复修,直至明嘉靖年间,采石大修,前后一共花了六年,耗费白银十七万两,才建成一座全部石砌的坚固桥梁。
原桥长七十二丈,宽二丈,高三丈八尺,下有桥孔十二道,共十一墩,桥势雄伟,坚实稳固,定名为“文昌桥”。
文昌桥有许多美好的传说。
据说明朝万历年间,抚州府临川县城里有“陈、罗、章、艾”四大才子。
某年,有一知府到抚州上任,欲过文昌桥进城,只见四个汉子坦胸露腹横卧桥上挡道,身旁放有一只陈旧的箩,装着几株艾子。
知府知道是“陈、罗、章、艾”四位才子出对子考他,随即吩咐衙役叫才子们报出上联来!
四个才子一听要上联,立刻翻身跃起,随口吟道:
“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原来这“上文章”是指他们自己有满腹文章,而“下文章”则是借用抚州方言“文昌”与“文章”谐音的特点,暗指他们身下躺着的文昌桥。
四才子坦腹仰面朝天,阳光晒着他们的肚皮,正好形成“文章桥上晒文章”的绝妙构意。
知府一听是这么一个绝对,憋得目瞪中呆怎么也无法对出下联,于是吩咐衙役打桥原路退回。
黄昏时候,来到一个渡口,见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黄昏渡”三个篆体大字。
知府询问摆渡人,摆渡人指着对岸前后两个村子说:“前村名前黄昏,后村名后黄昏,故而此渡名‘黄昏渡’“。
知府一听这话,猛然受到启发,终于想好一句下联。
立即传令打轿进城。
谁知轿子回到文昌桥,四位才子叫一书僮送来一个纸卷。
知府拆开纸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
知府这时才知陈、罗、章、艾四个才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在任职间,尽量体恤民情,造福一方百姓,传为佳话。
这座石桥,曾一度被改名为“行易桥”,“解放桥”,多次遭受兵变战火。
后人民政府加宽了桥面,铺上了水泥柏油,两旁设置了雕花扶栏和高桅华灯,使大桥显得美观壮丽。
2002年,当地政府又花巨资重修大桥,每个桥墩上均设十二生肖一种,并重新加固大桥。
现在该桥即古老又华美。
每到夏日的夜晚,桥上游人,络绎不绝,清风徐来,暑气全消。
仰望天空,明月当头,繁星点点;俯看流水,月影如璧,银波荡漾。
“文昌桥桥上看文章,文昌桥上赏文章,文昌桥上析文章”即来源于此。
此外,著名的墨池就在文昌桥桥头。
相关参考
1、汤显祖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
生平事略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原居临川文昌里(今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霭池、金阁等),故又
江西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千米,下辖11个设区的市、100个县级行政区、1个国家级新区。城市:南昌、九江、上饶、抚州、宜春、吉安、赣州、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县级行政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
简介:(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荆公路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出身地方官家庭。王安石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汉族,北宋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江右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十四
历史秘闻 江西名楼多,抚州有一座,如今是城市地标,过去又为何而建
江西名楼浩瀚。南昌有滕王阁,九江有浔阳楼,赣州有郁孤台。在抚州则有一座拟岘台,现在的知名度虽不及前三者,但建筑规模毫不减色,汗青文化底蕴亦相当深挚,在汗青上,曾与河北的幽州台、山西的鹳雀楼等齐名。拟岘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汉族,北宋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江右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十四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汉族,北宋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江右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十四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