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历史上大地震

Posted 震中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灵宝历史上大地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灵宝历史上大地震

河南省是我国地震灾害发生比力严重的省份之一。

在河南省16.7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地震活动的构造带。

在豫北地区,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等三条断裂带。

而在豫西地区,又有着秦岭北簏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的地质构造及其复杂,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5级以上的强震或者中强震,因此,完全具备了在河南省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配景。

自公元46年10月,也就是东汉建武二十二年九月,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发生了6.5级地震以来至今,河南省共记录到可以造成地面局部破坏和人员伤亡的 4.7级以上的地震共49次。

在这49次给地面造成破坏的地震中,5.0级以上的地震有28次;6.0级以上的地震有6次。

而且,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至今的50多年里,河南省没有发生过一次大于5.0级的地震,但是4.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次数却达到了9次,平均每过6年,就要发生一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无论是在地震发生的强度,还是在发生的频度方面,在国内均属地震发生中等程度省份,也就是“大震没有,小震不多”。

河南省的地震活动,与临近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六省比拟,又有着强度较低,震中分散等特点。

全省单位面积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不仅低于同属于华北断裂带上的山西、河北、山东等省份,也远远低于临近的如陕西的水平。

与历史上极少发生大的破坏性地震的湖北、安徽相当。

虽然在历史上,河南省也发生过一些大的如6.0级以上的地震6次,但至今没有发生过一次7.0级以上的强震,这主要是由于在全省范围内没有大规模和高活动性的地震带分布,即使是通过河南省的地震带,也是比力稀松的。

强震震中分散,而且多分布于与临省交界的地方,如林州、灵宝、淅川、南阳、潢川、项城等地。

这个特点,又决定了在河南省即使发生较强的地震,也只是在疆域地区,而不会对省内其他城市造成什么破坏性的影响,不会影响全局。

除了强度较低,震中分散的特点以外,河南省的地震活动还具有周期较长,重复率低的特点。

在这个特点的作用下,河南省的地震活动呈现出相对安静期和显著活跃期的交替出现。

在安静期里,地震发生的频率低,即便发生地震,也只是那些震级较小的地震,不会造成什么大的破坏性;而继之到来的地震活跃期里,地震发生频度和震级明显上升,尤其是在大的地震活动期里,又有更短的活动周期起伏出现。

按照史料记载,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1987年,通过对华北地区的全部地震活动的对比可以发现,河南省的各级地震重复率是华北省份中最低的。

而且从大小地震的关联性来看,河南省的高震级地震的重复率更低,这一方面说明了在河南省几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强地震出现,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河南省的地震活动的周期性较长。

河南省地震活动的最主要的特点,是震源较浅,烈度偏高。

因为发生的地震的震级小,而震源的深度浅,导致了地震烈度偏高,破坏程度相对震级明显偏高的现象的发生。

1978年6月5日21时25分37秒,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南端的河南省新乡市,发生了一次4.9级的地震。

这次地震是河南省在20世纪所发生的为数不多的几次较大规模的地震中的一次。

震中位置在新乡市郊区的朱庄屯一带,震源深度为22公里,震中烈度为5度强。

这次地震的震级不超过5.0级,不算大的地震,但却震撼了整个河南省北部地区,而且其有感范围远远超过河南省的北部!在北至河北省邢台市、南抵许昌市、西达山西省晋城市、东到山东省荷泽市的近 55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不同程度都感觉到了震感的存在。

而在这之前的1973年11月19日,在南阳市淅川县的4.3级地震、1975年4月22日在安阳林州市的3.7级地震,因其震源浅、震中烈度高,均给地面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并造成人民财产的不同程度上的损失。

因此,河南省内地震活动的特点可见一斑。

震中在河南省内的地震,因其震源浅的特点,在省内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烈度区,这个烈度区最高为8度,面积达到800多平方公里。

而临近省份的几次强震,就给河南省留下了烈度远远高于省内地震烈度的区域:1556年陕西省华县的8.25级、1815年山西省平陆县的6.75级、1830年河北省磁县的7.75 级、1937年山东省荷泽市的7级地震,虽然震中不在河南省内,但却给河南省形成了4000平方公里左右的8度区,以及200平方公里的9度区,可见省外地震波及河南省并造成破坏也是河南省地震活动的一个特点。

是否发生地震,要靠地震台网的监测。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河南,因其特有的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先,在物质文明相当原始的古代,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不断努力,对地震进行了监测。

河南地震监测的历史,就是我国地震监测乃至世界地震监测的历史。

早在东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我国地震学界的鼻祖,河南南阳人张衡就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并将其安置在京都洛阳的灵台,名曰“侯风地动仪”。

不久以后的永和三年(公元138年),该地动仪成功的记录了发生在陇西,也就是今甘肃一带的地震,由此开创了人类监测地震的纪元。

然而在此后的长达1800年里,由于封建割据、军阀乱战,以及统治者的无能和不重视,加之“得中原者得天下”,使得河南成为历次战乱的主战场,使河南的各项事业受到严重破坏,地震监测自然无法制止被中止和破坏。

直到1967 年,中国科学院大地构造研究室在安阳林州设立地震台后,才拉开了现代地震台网正规建设的帷幕。

此后,1971年3月,地质矿产部第一物探大队进行了调整,分赴全国,其中的一部分返回郑州。

中共中央,以及当时的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委托返豫的物探队兼管河南省的地震工作。

并开始着手在郑州、洛阳、信阳、辉县建立地震台。

同年8月,国家地震局正式成立,物探队随即更名为国家地震局物探队,继续负责河南省的地震工作。

1972年,该物探队接收了林州、镇平的两个地震台,至此拉开了河南省全面进行地震工作的序幕。

8年以后的1980年7月,河南省地震局正式成立,在此后的1983年,全国进行了科技体制的改革,8月2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地震局《关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震工作机构和办理体制改革的陈诉的通知》,决定全国只保存17个省级地震局,而河南省地震局名列其中。

在中央和省市的支持关怀下,河南省的地震监测建设不断得到发展,广大地震监测工作人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省地震局和地震学会大力倡导和组织地震学术活动,广泛地开展了工程地震办事和地震科学研究,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有的科研成果已具国际先进水平。

翻开河南省的地震史,似乎从没发生过7.0级以上的强震。

不能不承认,与周边省份,如山西、河北比拟,河南省的有感破坏性地震确实不是很多。

不多不代表不防。

早在1983年国家保存的17个省级地震局中就有河南省地震局就很能说明问题。

位于我国中部的河南省,有着无尽的沧桑和辛酸。

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耕耘劳作,创造了悠远的黄河文明,河南省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长期起领跑作用。

漫长的古代,给河南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郑州是3500年前商朝早期的都城;安阳、洛阳、开封稳居中国七大古都之列。

以后,随着众所周知的原因,河南衰落了。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国第5。

河南省又是我国的重要交通枢纽,京珠,连霍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京广、陇海、京九三大铁路大动脉穿越河南,还有对于整个黄河流域以及整个北中国生命息息相关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均包罗河南,以及那众多的工矿企业还有广袤的原野。

河南又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城市密度在全国位居前列。

9000多万人口生活在只有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使得河南省的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

我们可以想象,在河南省内随便哪个地区发生一个5.0级左右的地震,其破坏力远远高于我国西部地区一个 7.0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上河南省地震活动又具有震级小、震源浅、烈度高的特点,因此给河南省造成的损失将更大。

所以在河南进行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地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人口,资源,环境,地震、地质状况,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防震减灾规则,在制定规则中,要加强抗震设防,使地震灾害对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干扰,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环境脆弱的地区,重视和加强抗震设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办事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不可制止的。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因此,国务院从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建立健全地震监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这是有效地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地震监报是基础,震灾预防是前提,紧急救援是保障。

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减灾成效。

各级政府在制定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财政、技术、装备方面予以支持。

建立健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办事。

作好建筑场所地震安详性评价,掩护好人居环境。

十五期间,应加快大中型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社区建设也向生态型、人文型转变,人们居住环境将大大改善。

但是多次震例表白,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占地震死亡人数的95%,从99年8月17日的土耳其7.8级地震,9.21台湾地震调查发现,凡建在软地基、断裂带上、沿海岸边未经地震安详性评价并采取抗震设防办法的建筑物均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各地在进行国土、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充分统筹考虑建设场所的地震安详性评价工作,为城镇建设,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提供科学的基础性资料和依据,其次要根据《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凡新建、扩建、改造的建设工程必需达到抗震设防的要求,为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一个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更加安详的保留空间,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河南发生了许多次小的地震。

1970年到2001年12月底,共记录了2.0级以上的地震1066次,4级以上地震23次。

特别是本世纪初是第5次地震活跃期,可能发生多次7级甚至个别更大的地震,因此现时河南的地震形势十分严峻。

并且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河南的地震活动呈现了明显增强的趋势,接连发生了一系列强有感地震。

如,1998年12月26日濮阳3.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6度;1999年6月22日郑州中牟3.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4 度。

在2000年4月29日南阳内乡、镇平一带发生的4.7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了6度强,在西达三门峡,东南抵桐柏,北到平顶山,南止湖北襄樊的广大地区,都有震感存在,在震中区普遍听到地声。

这次地震是河南建国以来首次有人员死亡的依次,共造成1人死亡,26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5680万元。

相关参考

求世界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几次大地震的资料

关东地震1923年9月1日中午以日本东京—横滨为中心的广阔都市地带(震中位置为北纬35.0度、东经139.5度)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60万座建筑被毁,14.3万人丧生,20万人受伤,50万人无家可归

日本關東大地震時 6000餘北韓半島居民遭屠殺

日本關東大地震被害者名單韓國國家記錄院2日首次公開了「日本關東大地震被害者名單」(原名為「日本震災時被殺者名簿」)。據韓聯社6月2日報導,這份名單記載了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時被屠殺的北韓

日本關東大地震時 6000餘北韓半島居民遭屠殺

日本關東大地震被害者名單韓國國家記錄院2日首次公開了「日本關東大地震被害者名單」(原名為「日本震災時被殺者名簿」)。據韓聯社6月2日報導,這份名單記載了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時被屠殺的北韓

1918年的潮汕大地震,也震不倒它

本文资料整理自凡夫文章:《风雨飘摇急水塔》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许每个江东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地震灾害影像》《来,我们来放大潮州第一张照片》潮州城区往南十来公里,

世界上十大地震排名

1900年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八大最强烈地震之一。以下是八次大地震的基本情况(按震级排列):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

乾隆三年大地震,寧夏府城化廢都

寧夏地處我國內陸南北大地震帶的北部源頭,在地質構造上比較年輕的賀蘭山與六盤山按不同方向運動,使地殼經常因受到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而斷裂變動,導致該地區多發生構造型地震,形成了地震頻發的銀川帶和六

乾隆三年大地震,寧夏府城化廢都

寧夏地處我國內陸南北大地震帶的北部源頭,在地質構造上比較年輕的賀蘭山與六盤山按不同方向運動,使地殼經常因受到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而斷裂變動,導致該地區多發生構造型地震,形成了地震頻發的銀川帶和六

明朝一次10级大地震,超过83万人遇难,究竟是史实,还是谣言

明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这一年的腊月十二,一如既往的寒冷,而陕西省华州(今华县)的百姓们,仍旧一如往常的安稳。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却致使山崩地裂,大地之上,顿时响彻哀嚎,硝烟弥漫过后

慈禧66岁大寿,袁世凯送一件大礼,引旷世大地震,现成故宫珍宝

清朝最后的皇权「”掌门人”是慈禧,她主宰朝政数十年,掌握实权,皇帝是摆设。而针对慈禧喜欢新鲜东西和奢侈品这一特点,许多人常想着法讨老佛爷欢心,以图在仕途能飞黄腾达。​1901年,正值慈禧66大寿。当时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大的地震

你说近代的,那就是1840年之后的,印象最大的是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这个时间比较近,具体的放下面了:1、公历1879年7月1日,甘肃文县发生8.0级大地震。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