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康熙经历大地震研究“气动说”
Posted 康熙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康熙经历大地震研究“气动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康熙经历大地震研究“气动说”
康熙与地震
◆马承钧
经历地震次数最多的皇帝,非康熙莫属了。康熙在位61年,一生爱学习,喜欢科学,堪称一位有作为的“知识型皇帝”。
康熙一生经历的大地震多达五六次: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679年京师8级地震;1695年山西临汾8级地震;1709年宁夏中卫7级地震等。特别是1679年9月2日的京师大地震就发生在“皇城根儿前”,震波及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六省,共计200余州县。“声响如奔车,如急雷,昼晦如夜,房舍倾倒无数,压毙人畜甚多。地裂深沟,缝涌黑水甚臭……”其人员伤亡及破坏程度可想而知。
www.cha138.com地震发生不到四个小时,康熙即把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满汉各官”及大学士明珠、李等人召集到乾清宫,部署救灾,训斥“全无为国报效之心”的官员。康熙皇帝作出的反应是:“发内帑银十万两”,赈恤灾民;号召“官绅富民”捐资助赈。并亲自带领官员对朝政得失作一次全面检讨和反思。他自己“兢惕悚惶,力图修省”,要求大臣们“务期尽除积弊”、“存心爱民为国。”
地震发生第三周,康熙再次谕令户部会同工部,尽快查明压埋在民居和各寺庙内死伤人数,命两部选派官员携带赈灾银两前往巡查,尽快掩埋死者。他亲自批示免除灾民税收,发给死者棺殓银每人五两五钱。对于灾区的商人,也均酌情给予赈济。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康熙还指派地方官员开发金、银等矿山,以充实国库,接济百姓。
康熙皇帝还从科学的角度对大地震做出解释。他否定了“天人感应”,坚决反对有人利用“天人感应”邪说破坏社会稳定。
康熙研读了国外一些学者的“气动说”,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地震理论。在去世前一年(1721年),他还专门撰写了一篇关于地震的论文,说:“大凡地震,皆由积气所致”,“深则震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虽大而所及者近”,讲出地震烈度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既震之后,积气已发,断无再大震之理”,说大地震之后不会再发生大的地震;“西北地方,数十年内,每有震动,而江浙绝无”,讲中国地震分布不平衡,西北多、江浙少;“今泛海者遇地动,无风而舟荡摇,舟中人辄能知也”,讲地震会引起海水振荡……
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当时,贵为天子的康熙,能对地震作如此深入的探讨研究并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了。
相关参考
日本關東大地震被害者名單韓國國家記錄院2日首次公開了「日本關東大地震被害者名單」(原名為「日本震災時被殺者名簿」)。據韓聯社6月2日報導,這份名單記載了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時被屠殺的北韓
1990年6月21日伊朗1990年大地震1990年6月21日午夜12时半,伊朗西北地区的吉兰省和赞詹省发生强度为里氏7.3至7.7级的大地震。12小时后该地区发生强度为6.5级的第二次地震,以及不计其
“科技神话”的幻灭——日本阪神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破晓时分,一场50年来日本最强的、里氏7.2级的地震侵袭日本关西地区。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大阪东南约1000公里的淡路岛,震动范围包括了大阪、神户及
欧洲前所未有的震灾——西西里岛大地震地震后的墨西拿大街1908年圣诞节刚过3天,一场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降临了。地处欧洲南端、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是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1908年12月28
本文资料整理自凡夫文章:《风雨飘摇急水塔》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许每个江东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地震灾害影像》《来,我们来放大潮州第一张照片》潮州城区往南十来公里,
惨绝人寰的灾难——中国唐山发生大地震大地震后的唐山市区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在以东经118°2′、北纬39°6′为中心的中国河北唐山、南丰一带,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自然灾害:一道蓝光闪过,大
河南省是我国地震灾害发生比力严重的省份之一。在河南省16.7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地震活动的构造带。在豫北地区,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等三条断裂带。而在豫西地
第一次地震发生在上午11:58,来自东京以南30英里的佐贺米湾海底6英里处的地震断层。菲律宾洋板块的一个60×60英里的部分破裂,向欧亚大陆板块冲去,释放出巨大的构造能量。在日本最大的港口横滨(Yok
明朝一次10级大地震,超过83万人遇难,究竟是史实,还是谣言
明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这一年的腊月十二,一如既往的寒冷,而陕西省华州(今华县)的百姓们,仍旧一如往常的安稳。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却致使山崩地裂,大地之上,顿时响彻哀嚎,硝烟弥漫过后
寧夏地處我國內陸南北大地震帶的北部源頭,在地質構造上比較年輕的賀蘭山與六盤山按不同方向運動,使地殼經常因受到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而斷裂變動,導致該地區多發生構造型地震,形成了地震頻發的銀川帶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