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历史故事(简短点)

Posted 端砚

篇首语:知识虽宝贵,但更可贵的却在于运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端砚历史故事(简短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端砚历史故事(简短点)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

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 端砚

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

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

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

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

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

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

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

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相关参考

简短父母感恩小故事

1,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

历史秘闻 端砚产自哪里——端砚的产地介绍

端砚与徽墨、湖笔、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为著名,它的石质坚实而润滑,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古称端州)的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自唐朝初

端砚产自哪里——端砚的产地介绍

端砚与徽墨、湖笔、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为著名,它的石质坚实而润滑,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古称端州)的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自唐朝初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四大名砚”之说

  综合各家所论,其说“四大名砚”在历史上的形成,有唐代说、宋代说、明代说三种。其说“四大名砚”的砚种和排列顺序大致有红丝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和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二种。其说红丝砚在宋代以后退

国庆节的历史短

1.国庆节的故事简短一点国庆节的来历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历史人物 包拯不持一砚归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北宋一位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清官。包拯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也颇有造诣。有一次,包拯被调到端州做地方官,这里的端砚非常有名。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

历史人物 包拯不持一砚归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北宋一位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清官。包拯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也颇有造诣。有一次,包拯被调到端州做地方官,这里的端砚非常有名。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

历史故事剧本简短

1.短篇历史剧本商鞅变法的历史剧本时间:公元前356年地点:秦国都城咸阳人物:商鞅士兵农民甲,农民乙,农民丙,阿呆,母亲旁白: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商鞅为获取民心,在咸阳南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凡将此木移至

南宋历史简短一些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

小官哭穷诗惊动皇帝获加薪 北宋火爆的“10万+”

...什么的,都会有好友点赞或点评,尽管只是随手点赞或很简短的一句话点评,但总能让人心里感觉热乎乎的,至少能够证明朋友对自己的重视。当一个城市出现突发事件后,也许不到两分钟,就能出现在微信朋友圈里,人们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