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历史提纲

Posted 提纲

篇首语: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一必修2历史提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一必修2历史提纲

最佳答案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 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1 蒸汽时代的到来

【知识·梳理】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①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

②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国外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于是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1)机器的发明

①棉纺织业。

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

②冶金业。

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焦煤炼铁法。

③采矿业。

锁匠托马斯· 纽可门研制出蒸汽抽水机,用于排干矿井里的积水;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明了安全灯。

④交通运输业。

工程师约翰·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到处掀起开凿运河、疏浚河道的热潮。

(2)动力机器的革新: 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

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工业布局的变化: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蒸汽动力的使用,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影响:一方面,铁路的兴建普遍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另一方面,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

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3、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以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

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深化·拓展】

工业革命的爆发需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首先在英国爆发?

[提示]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保护。

(1)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

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2)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4)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5)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6)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典例·展示】

1、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以蒸汽机为基础。”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研析]:本题考查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蒸汽机的重大作用,审题时注意几个关键词: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手段、蒸汽机等。

〔答案〕:蒸汽机的发明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

它提供了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使工业生产进入大机器生产时期,资产阶级为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扩张。

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使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为欧洲支配世界提供了条件。

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意图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大作用。

回答此类题要注意认真审题与巩固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

2 进入电气世代

【知识·梳理】

1、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2、突出特点:科学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

科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科研机构取代了发明家孤零零的阁楼或工场,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3、主要成就: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

具体表现为:

(1)交通领域: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塞尔在1883年和1897年分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不久,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事业,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学领域。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他的再传弟子柏琴发明了人类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德国化学家雷佩发明了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

(3)钢铁部门。

先后出现了多种以发明家名字命名的炼钢法:英国的贝塞麦炼钢法,德国的西门—马丁炼钢法、英国的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

(4)电力的发明及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进了电气时代。

(5)电讯事业的发展。

早在发电机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有线电报。

在电气时代,电话和无线电报出现。

(6)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在电力的生产上,发电、输电形成配套的生产系统,一大批生产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变压器等相关器材的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电力的应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4、影响: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

【深化·拓展】

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提示]第一次科技革命因为主要在英国,所以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当时法国因为各种原因,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与推广比较困难,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美国则借助移民带来的技术和引进英国技术,不断产生新的发明,工业革命较快地完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而英法等国,不愿更新设备,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工业生产分别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

[提示]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

发生时空

首发英国,他国发展进程缓慢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工厂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进入大企业时代

【典例·展示】

1、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

A、市场扩大的需求

B、工艺技术的提高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电力的广泛应用

[研析]19世纪晚期自然科学的发明发现被应用到生产上,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多为生产经验积累的结果。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科技的含量程度是本题的主要考查点。

3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知识·梳理】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现代工厂的出现

①在工业时代中,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但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

在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

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雇佣上百个乃至上千个工人进行生产。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同时,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如电力、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资金。

于是,大企业时代到来了。

(2)大企业的代表

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梅隆、杜邦等“八大财团”,日本的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通用电气、西门子电气、莱茵—威斯特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3)大企业的影响

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相关参考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1.高一必修1历史背诵提纲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3.西周: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手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

求高一地理.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2)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

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

1.高一历史必修1复习资料总结(从头到尾)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单元练习

一、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6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夏朝,启即位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

高一历史岳麓必修一第二单元笔记

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

历史8年级上册复习讲解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

高一必修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总结怎么写求大神帮忙

第十八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转好,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2.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2.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