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必修一第二单元笔记

Posted 制度

篇首语:常识很少会把我们引入歧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一历史岳麓必修一第二单元笔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一历史岳麓必修一第二单元笔记

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 ①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③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和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 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①光荣革命:1688年 ②《权利法案》:1689年。

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治”的地位 ③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①“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 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 国会 参议院 和 众议院 组成国会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 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

2.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 分封制内容: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②各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随王出征、纳贡和朝觐等各种义务。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特点:①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②诸侯国与周王的臣属关系明确。

③层层分封,确立等级秩序。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2. 宗法制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作用: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地结合;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1. 始皇帝的来历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万世传承,永掌政权。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皇权的至高无上①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名号制度、皇帝的权利、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②军国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特点: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1.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1.中央官制(1)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职能: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大权独揽。2.郡县制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内又分为若干县,郡内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更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与巩固。1.1.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B直接:秦朝通过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从而巩固了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1.措施:建立中朝、设刺史。

实行“推恩令”(为解决王国问题)2.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利过于集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1.1.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B1. 名称及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意义:(1)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2)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1.1.8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B1. 明朝的内阁设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权利越来越大,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复大臣奏章的票拟权。评价: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清朝的军机处(1)设立:清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2)权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

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特点: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3)意义:军机处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1.1.9 君主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1.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消极作用:①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②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③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3.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1,2的各个单元总结(复习要纲.)拜托各位大神

有关曾国藩的图书目录 蒋星德:《曾国藩之生平及其事业(1811-1872)》,商务印书馆,1935年。

胡哲敷:《曾国藩》,重庆中华书局,1943年。 李鼎芳:《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贵阳文通书局,1947年;岳麓书社,1985年。

汪世荣编:《曾国藩未刊信稿》,中华书局,1959年。 六哲:《曾国藩》,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全30册。1985年至1994年。

朱东安:《曾国藩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黎庶昌撰、梅季标点:《曾国藩年谱》,岳麓书社,1986年。

钟叔河整理点校:《曾国藩家书》,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隋丽娟:《曾国藩》,哈尔滨出版社,1990年。

唐浩明:《曾国藩》,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1991年,1997年;岳麓书社,199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成晓军:《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湖南出版社,1991年。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家训》,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家训日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曾国藩:《冰鉴注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朱东安:《曾国藩幕府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曾国藩:《曾国藩教子书》海南出版社,1994年。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海南出版社,1994年。

萧一山:《曾国藩传》,重庆胜利出版社,1944年;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年。 张辉主编:《曾国藩之谜》,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年。

曾国藩著、刘毅政编:《曾国藩日记:求阙斋日记类抄》,金城出版社,1995年。 易孟醇:《曾国藩传》,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伊力编著:《曾国藩智谋全书》(2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王澧华:《曾国藩家藏史料考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罗绍志、田树德:《曾国藩家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董蔡时:《曾国藩评传》,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曾国藩文集》(4册),九洲图书出版社,1997年。 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全注全译,共11册),昆仑出版社,1997年。

钟叔河汇编校点:《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海南出版社,1997年。 马东玉:《曾国藩本传》,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

池子华:《曾国藩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 成晓军:《曾国藩家族》,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

成晓军主编:《名人评曾公》,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 史林编著:《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2003年第2版修订本。

徐泰来、罗绍志主编:《学者笔下的曾国藩》,岳麓书社,1997年。 唐河主编:《曾国藩通鉴》,华艺出版社,1998年。

罗益群:《曾国藩读书生涯》,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 曾国藩著、吴樵子注释:《挺经: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中国言实出版社,1998年。

王颖:《官径:曾国藩为官术》,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 何贻锟:《曾国藩评传》,正中书局,1937年;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

马道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曾国藩:曾剃头》,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2册),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最新校译本:曾国藩家书》(3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马道宗编:《曾国藩传世经典》,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

4.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 分封制内容: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②各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随王出征、纳贡和朝觐等各种义务。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特点:①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②诸侯国与周王的臣属关系明确。

③层层分封,确立等级秩序。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2. 宗法制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作用: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地结合;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1. 始皇帝的来历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万世传承,永掌政权。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皇权的至高无上①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名号制度、皇帝的权利、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②军国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特点: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1.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1.中央官制(1)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职能: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大权独揽。2.郡县制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内又分为若干县,郡内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更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与巩固。1.1.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B直接:秦朝通过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从而巩固了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1.措施:建立中朝、设刺史。

实行“推恩令”(为解决王国问题)2.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利过于集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1.1.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B1. 名称及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意义:(1)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2)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1.1.8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B1. 明朝的内阁设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权利越来越大,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复大臣奏章的票拟权。评价: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清朝的军机处(1)设立:清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2)权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

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特点: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3)意义:军机处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1.1.9 君主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1.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消极作用:①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②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③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5.高中历史必修一 岳麓版 各个单元总结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孔子思想

1ر“仁”的思想إ

(1)含义:(2)方法:(3)表现:

2ر“礼”的思想إ

(1)礼的含义:(2)礼的实践方法:

3ر中庸思想:إ

4ر天命思想:إ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2ر成就总结:إ

第一,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促进社会发展。إ

第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إ

第三,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إ

إ二、老子及道家思想إ

当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礼”的知识,老子对孔子说了这么一段话:“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己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实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老子列传》إ

1ر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2ر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إ

3ر政治思想إ

4ر历史影响: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起源的哲学家;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鸦片战争重点难点إ

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إ

难点: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情况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إ

如果你觉得这些对你有帮助,麻烦采纳一下,先谢谢了哦!

6.求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知识归纳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1光荣革命:1688年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而不治”的地位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PS:lz可以把邮箱发上来,把英法德美四国比较的表格发给你~~。

7.历史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一第二单元总结归纳,急用,谢谢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9.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岳麓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P课本第2-3页) ⑴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⑵目的:巩固统治。

⑶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有异姓诸侯国; ③周王的亲族、姻亲和功臣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但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⑷作用: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②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P课本第3-4页) ⑴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⑵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⑶内容: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

⑷作用: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②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③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⑸工具: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以维护宗法分封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⑴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⑵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 总结:宗法制的特点:⑴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⑵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⑷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P课本第6页) 意义:⑴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了基础。

2、中央集权的确立——(P课本第7页) A、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⑴皇帝制: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⑵三公九卿: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②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⑶评价: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B、废分封,置郡县——(P课本第8页) ⑴目的:吸取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⑵地方机构:分郡、县两级。 3、影响: ⑴积极影响 直接影响: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 深远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⑵消极影响——秦法以“轻罪重罚”为指导思想,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4、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

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

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军事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三) 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朝刺史制度——(P课本第10页) (1)目的: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强化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表现: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3)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⑴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P课本第14页) ⑵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⑶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明朝废除丞相:——(P课本第15页) ⑴原因:①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左右皇位继承,引起政局动荡②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⑵废除: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⑶影响: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2、明朝设立内阁:——(P课本第15页) ⑴原因:废丞相后,为提高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

⑵设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内阁。 ⑶职权:①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②内阁有专门的。

相关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B1.分封制内容: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一、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的1至3单元的知识体系必修一第一单元一、夏代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2、制度:①传子的继承制度②开始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1.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按朝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

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有哪些知识点总结也就是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现阶段关系到社会的热点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

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

历史参照系第一章

一、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前三单元知识总结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夏朝,启即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行省下设

1.谁有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第三课的知识总结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一、地方政治制度汉:从郡国并行到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唐: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宋:分割地方财军政加强中央集权元: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

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点

急我自己看了觉得还可以: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2、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六单元练习

一、高一历史必修2专题6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夏朝,启即位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