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有什么著名的历史故事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知识才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宜昌有什么著名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宜昌有什么著名的历史故事
宜昌市历史悠久,距今一、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
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
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伐楚,拔郢烧夷陵,置南郡,夷陵之名始见于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
两汉时,分属荆州南郡和武陵郡,置有夷陵、夷道、枝江、当阳、临沮、秭归、佷山等县。
三国时,大部地域始属魏,又属蜀,旋属吴。
晋置宜都郡,统夷陵、夷道、佷山、宜昌(分夷陵西境而置)4县,宜昌之名始见于史籍。
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
梁称宜州,西魏改名为峡州。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4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
唐初,改夷陵郡为峡州郡,领原4县,属山南东道。
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峡州,辖原4县,仍属山南东道。
五代时,峡州曾并入南平国。
宋代复称峡州,仍领原4县,属荆湖北路。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4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
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3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
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隶属荆州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夷陵州为宜昌府,改夷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
宜都、枝江、当阳、远安4县属荆州府。
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
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
当阳、远安属襄南道。
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
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8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
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苏区湘鄂边根据地、归(秭归)兴(山)巴(东)根据地、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在许多地方建立过革命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8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
1949年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同月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
6月11日,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
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
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
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8个行政区,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9个县。
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1年,改湖北省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
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
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
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
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
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
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
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
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
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
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7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
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
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
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
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此时,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伍家岗、点军)。
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
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
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
夷陵之战
昭君出塞
屈原投江
相关参考
刘备兵败夷陵被称作枭雄的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先主。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宜昌境内)为吴军所杀,他誓为关羽复仇,遂于章武元年举兵顺江而下,首先占领了秭归(宜昌境内)地。相传秭归
宜昌市的现任领导宜昌市政府网站“政务一站通——政务公开——领导之窗”公布的现任宜昌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名单如下:1、市委领导书记:周 霁副书记:马旭明 吴海涛常委:鲍清芬 刘红洲 王国斌 袁卫东 汪 伟
作战目标(1)寻机歼灭第六战区主力。(2)短时控制宜昌至岳阳的长江水路,将在平善坝地区掠夺得近20000总吨位的各类大型船只约50艘,由宜昌下航,以弥补长江内军运船只的不足。(3)从洞庭湖以北的南
彝陵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
摆放在东山公园的古石雕环带江左,面川峡而背荆门。”位于宜昌主城区的东山,状如玉枕,是宜昌人的后花园。唐时,这里建有寺庙,名为东山寺,其后成为历代途经夷陵的文人墨客们的必拜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东山寺被毁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在
近代人物姓名:习桂芳出生日期:1936年10月(历史lishixinzhi.com)毕业院校:宜昌农校人物生平1958年9月宜昌农校果蔬专业毕业,1989年1月聘为高级农艺师,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柑桔技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在
态势依旧的鄂西会战 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后,守备兵力薄弱,处于中国第6战区包围中,宜昌至沙市间的长江航道也经常被中国军队截断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