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宜昌的历史事件

Posted 历史事件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于湖北宜昌的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湖北宜昌的历史事件

刘备兵败夷陵

被称作枭雄的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先主。

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宜昌境内)为吴军所杀,他誓为关羽复仇 ,遂于章武元年举兵顺江而下,首先占领了秭归(宜昌境内)地。

相传秭归即为刘备征东吴时所筑。

蜀军乘胜东进,分兵围夷陵(古宜昌城),主力直抵夷道亭与吴兵相拒。

到第二年夏,蜀军疲困,终为陆逊所破,败逃四川。

章武三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

这段历史,演变产生了火烧连营、烧铠、断道、白帝托孤等一系列关于刘备的故事与战争遗迹。

葛亮黄陵庙撰碑

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帮助刘备攻取四川,曾途经三峡,留下了不少遗迹与传说。

黄牛山麓的黄陵庙(宜昌境内)前,至今立有《黄陵庙记》碑,其碑文相传说是诸葛亮撰写,称武候碑。

传说诸葛亮入川时,曾把兵书宝剑世藏于峡中,神奇的兵书宝剑峡(宜昌境内)便由此而得名。

巫峡中一块岩壁上,还有所谓“孔明碑”供人凭吊,奉节河滩上,还传说诸葛亮当年曾在这儿摆八阵图使陆逊被困,至今留有遗迹。

关羽宜昌城点军

在宜昌地区,关羽的活动遗迹更多。

这位常秉烛夜读《春夜》的蜀汉名将,在清代被奉为“关圣帝”,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庙。

这位骄傲的将军,由“威震华夏”最终得到“败走麦城”的悲壮结局。

建安十九年,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可能就是这期间,他曾来夷陵(古宜昌城)点视军马。

今宜昌城区大江南岸点军坡,传为关羽当年点兵处,现存“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为清光绪十一年宜昌总镇罗缙绅所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将于禁降。

不想吴军乘机偷袭荆州,使关羽腹部受敌,兵败逃往麦城(宜昌境内)。

后又与儿子关平突围逃到临沮(宜昌境内),在罗汉峪回马坡为吴伏兵所杀。

对于关羽的忠义宣传及他悲壮的遭遇,在民间影响很大。

相传他遇害后,阴魂游荡到玉泉山(宜昌境内),高呼“还我头来”,得到了在玉泉山结庐的普净法师的点化。

至今玉泉山有“关云长显圣处”石碑,玉泉寺也由此香火日盛。

今日当阳市境,还留有规模宏伟的关陵、关羽部将周仓之墓、麦城遗址等。

长阳县境也有点河兵、马回溪等传说中的关羽遗迹。

宜昌市历史悠久,距今一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

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

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

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峡州。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4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

唐初,改夷陵郡为陕州,领上述4县,属山南东道。

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陕州,辖原4县,仍属山南东道。

五代时,陕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

北宋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4县。

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为“峡”。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4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

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3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

清顺治四年(1647),夷陵州隶属荆州府。

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

宜都、枝江、当阳、远安4县属荆州府。

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

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

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

当阳、远安属襄南道。

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

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8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

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苏区湘鄂边根据地、归(秭归)兴(山)巴(东)根据地、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在许多地方建立过革命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8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

1949年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同月在当阳组建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

6月11日,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

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

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

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8个行政区,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9个县。

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

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

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

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

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

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

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

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

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

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

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

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

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

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此时,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7个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伍家岗、点军)。

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V亭区。

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

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

相关参考

关于在宜昌的历史故事

宜昌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楚西塞。西汉初年置县为县治,名夷陵县,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

恩施的抗战历史故事

恩施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为湖北省省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秋国民党军队武汉保卫战失败,战线西移,湖北省政府及所属机关于10月迁往恩施。1940年夏,宜昌沦陷,国民党统帅部为适应战局发展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和三峡职业学院是什么关系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宜昌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9年8月成立的宜昌专署财经学校。学校座落于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湖北

中国历史 公元907年高季兴建南平

公元907年高季兴建南平南平(907—963年),又称荆南,立国57年,传5主。其疆域在十国中最小,只控制荆(今湖北江陵)、归(今湖北姊归)、峡(今湖北宜昌)3州,疆土不出今湖北西部及中部长江两侧地区

三峡是哪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国民党史 夏学周

夏学周湖北黄陂人,生于1916年3月18日。毕业于中央干部学校第一期、政治大学、三军联合大学召训班第四期。曾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宜昌分团主任、武昌区团干事、湖北支团视导,中国国民党武昌市党部委员、湖北省党

汉朝历史 历史上的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人?王昭君是西汉人。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大家最熟知的还是昭君出塞。王昭君(约前52年—约15年),名嫱,字昭君,汉族,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

历史秘闻 湖北高速施工,挖出3000具軍人遺骸,揭開一段悲壯歷史

2010年8月,在湖北宜昌夷陵區黃花鄉南邊村宜巴高速公路工地,即312省道37公里處,工人們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了一件十分驚悚的事情:工地上接二連三地挖出了大量人類遺骸。不過,當施工部門領導詢問完當地群眾

国民党史 唐新

唐新号良雄,湖北沔阳人。1934年加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曾任特务处湖北站通讯员、宜昌组组长。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武汉区副区长。1942年调任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部调查室少将主任兼湘鄂赣边

湖北發現明代青磚雙室墓 可能為夫妻同墳異穴墓

12月26日報導,最近,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陳埫坪村原小學東南部山包施工現場發現一座青磚雙室合葬墓,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當即對現場進行勘察,兩個約長2.7米、寬0.8米、高1.2米大小的墓室大致呈東西向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