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的历史由来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徽宣城的历史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徽宣城的历史由来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
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为安徽省的东南门户。
区域面积123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
宣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
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丹阳郡郡治就设在宛陵(今宣州区)。
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
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
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宣州改为宁国府,直至清末。
民国期间,宣城先后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
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
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
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宣城市,2001年二月正式挂牌成立。
宣城,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
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哗、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现辖宣州、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区,并代管宁国市,面积 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2000年设立地级宣城市后,县级宁国市由省直辖,委托宣城市代管。
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
临风怀古,谢朓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朓以采,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厂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其精华却在碧如琼浆、绝无污染的一潭清波。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
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原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自天然的风光独揽胜境。
宣城地灵而人杰。
“宣城梅”自宋以来,名人辈出,“宋诗开山祖”梅尧臣,宋名臣梅询,明戏剧家梅鼎祚,名宦梅守德,清黄山画派巨匠梅清,清数学大家梅文鼎,近代学贯中西的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皆声闻天下,青史留名;“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采,历代仕子如林,仅近代就有父子书法家吴玉如、吴小如,学者兄弟吴半农、吴组缃,书画家吴作人,此外尚有吴葆萼、吴茂荪、吴则虞等一批学者名流。
宣城物产丰饶。
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士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
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宣城,正以其博大胸襟、广远情怀,承接南来北往过客,书写声蜚遐迩华章。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62462.?wtp=tt
相关参考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
王愛武摘要:安徽省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的從廢品收購站揀選的青銅鼎,有著顯著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蘊含了較多的歷史文化資訊,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皖南青銅文化面貌,為認識研究宣城古代歷史文化開辟了重要領域。關鍵詞
王愛武摘要:安徽省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的從廢品收購站揀選的青銅鼎,有著顯著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蘊含了較多的歷史文化資訊,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皖南青銅文化面貌,為認識研究宣城古代歷史文化開辟了重要領域。關鍵詞
梅尧臣简介www.cha138.com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皇佑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早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
中文名:沈有容 别名:沈士弘,沈宁海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出生日期:1557 逝世日期:1627 职业:都督沈有容的人物介绍 在沈有容一生
清朝人物中文名:施闰章国籍:中国出生地: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出生日期:1619年逝世日期:1683年代表作品:《蠖斋诗话》施闰章人物生平施闰章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619年
历史人物 宣城公主简介 宣城公主怎么死的 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结局-
国籍:唐朝 出生日期:649年 逝世日期: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五月 职业:唐高宗李治的次女 封号:高安公主宣城公主 父亲:唐高宗李治 夫君:王勖 母亲:萧淑妃www.cha13
晋朝人物中文名:桓秘别名:字穆子出生地:安徽怀远县朝代:东晋桓秘桓秘,字穆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人。东晋将领,宣城内史桓彝第四子,桓温之弟,官至散骑常侍。桓秘生平桓秘自少已甚具才气,起初拜为秘书
章伯钧,安徽桐城人,生于1895年11月17日。幼年念过私塾,后入桐城中学读书。1916年在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学习。毕业后,任安徽宣城师范学校校长。1922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这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