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欧阳修唯一佩服的文人
Posted 国子监
篇首语: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欧阳修唯一佩服的文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欧阳修唯一佩服的文人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 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在 ,做官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和追求。因此,进馆、入阁、点翰林、当学士( 置「史馆」、「秘阁」、「资政殿」等,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便成了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也成了他们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志。在宋朝,一个才子,尤其是天下公认的才子,如果没能进馆入阁,那是要被惋惜和讥笑的,大诗人梅尧臣就是如此。> 梅尧臣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爱好诗歌。他一反宋初西昆体诗歌表面的浮艳和内容的空洞,注重平淡、含蓄、深远,给北宋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不过,有才的人不一定都能考上进士,正如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所说:「帝制时代考科举,原是十考九不取的。屡考不取,才是正常现象;考取了才是反常和意外。」所以,尽管梅尧臣「工为诗」,有才名,但他的科考之路却坎坷崎岖,屡试不第,最后只好「拼爹」,通过父辈的功劳荫补入仕,授太庙斋郎、河南县(隶属河南府)主簿。> 这个小官运气不错,刚出道就遇到了好上司钱惟演。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钱惟演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西京(今河南洛阳市)留守,称「使相」,与宰相平级。钱惟演是朝中大臣,尊重人才,提携后进,堪称伯乐。他曾对当时在洛阳任职的部下梅尧臣、 、尹洙等一批青年才俊给予过许多帮助,尤其对梅尧臣和欧阳修高看一眼,厚爱一筹,经常与他们诗酒唱和,还在同僚中广为延誉,梅尧臣、欧阳修因此被世人并称为「梅欧」。> 只是梅尧臣在钱惟演眼里是人才,在民间也有诗名,但朝廷却始终没有把他当成干才。在洛阳任满以后的岁月里,他还到江西、浙江、陕西等多地任职,历任县令、监税、监仓等职,一干就是三十年。像他这样文名显赫,又经过多地任职、多岗位锻炼的,老在区区末吏的岗位上徘徊不前,颇为少见。很多士大夫认为,像梅尧臣这样的大才子,不进馆入阁,真是枉费其才。嘉佑元年(1056),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联名向宋仁宗推荐梅尧臣。在大家的惋惜、褒扬以及轮番推荐之下,宋仁宗决定面试一下这个闻名天下的诗人。一试,果然才华出众,便赐他进士出身,出任国子监直讲,后任尚书都官员外郎。然而,这个员外郎仍旧只是个上不了台面的散官闲职。更让人遗憾的是,梅尧臣在都官员外郎任上没几天便溘然长逝了。梅尧臣的命运令时人唏嘘不已,有同僚甚至替他抱屈:「赢得儿童叫夫子,可怜名位祗都官。」(宋代赵与虤《娱书堂诗话》)> 不过,梅尧臣对自己的仕途通达与否似乎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嘉佑年间(1056—1063),宋仁宗征召他编修《新唐书》。接到皇帝的征召之后,他对妻子刁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好动的猴子,被塞进布袋,该多难受?表达了他颇不情愿的心态。知夫莫若妻,刁氏的回答更直接:「君于仕宦,何异鱼上竹竿耶?」谁见到过能爬上竹竿的鱼呢?> 确实,对于做官,梅尧臣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在基层工作三十年,每天按部就班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却一直官运不佳。倒是公务之余吟诗作赋,不亦乐乎。据宋代孙升的《孙公谈圃》说,梅尧臣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游山玩水,无时无刻不吟咏。他随身携一贮放纸张笔砚的「算袋」,有时灵感一来,兀自离开,从「算袋」中取出纸笔,奋笔疾书。有人偷看他的纸片,发现上面书写的都是诗歌,或一联,或一句。而以后,这些苦吟得来的断章,便成了他诗歌中的警句、绝对、神来之笔。> 大文豪欧阳修一辈子佩服的人不多,但对梅尧臣却心悦诚服,「自以为不及」,还以「穷而后工」对其人其诗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是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造就了梅尧臣和他的诗歌,可谓一语中的。对于奔竟于途的人,官运亨通,或许是好事,但对于诗人来说,官运不通,倒也不见得是坏事,多一个明心见性诗人,总比多一个碌碌无为的庸官甚至胡作非为的坏官要好。相关参考
导读:奸雄佩服两个,一是荀彧,一是王俊。荀彧,我们都比较熟知,他是重要的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21年,多次挽救曹操于危难之中,可谓曹氏第一功臣,曹操经常称赞荀彧、荀攸叔侄俩是天下最大的贤人君子。荀彧
六如居士唐寅(唐伯虎)八大山人朱耷五岳外臣米芾(fu)五柳先生陶潜(陶渊明)九华山人杜荀鹤九思主人爱新觉罗*永容(乾隆皇帝的儿子)六一居士欧阳修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1、诗骨-
风流大儒,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唐宋八大家”了,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与曾巩。尽管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文章诗集流传千古。但是从现在可以找到他们的资料来分析的话,他们
风流大儒,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唐宋八大家”了,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与曾巩。尽管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文章诗集流传千古。但是从现在可以找到他们的资料来分析的话,他们
欧阳修画像(资料图)人们常说:“女孩要富养。”其实文人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富养”。北宋就是一个“富养”文人的社会,文人不但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尊重,在物质资源上也得到了优先的保障。因此,北宋的文坛群星璀璨
三国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不过这话也不完全对,诸君请看北宋的欧阳修就曾把三个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积极地向皇帝举荐希望朝廷重用他们,这三个人就是吕公著、司马光和王安石。嘉祐六年,欧阳修任参知政事,宋
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充满智慧的老祖先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给农耕社会下的百姓,带来了许多的欢笑,像对联,其雅俗共赏的特性,不仅受到了文人雅
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充满智慧的老祖先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给农耕社会下的百姓,带来了许多的欢笑,像对联,其雅俗共赏的特性,不仅受到了文人雅
三国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不过这话也不完全对,诸君请看北宋的欧阳修就曾把三个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积极地向皇帝举荐希望朝廷重用他们,这三个人就是吕公著、司马光和王安石。嘉祐六年,欧阳修任参知政事,宋
三国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不过这话也不完全对,诸君请看北宋的欧阳修就曾把三个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积极地向皇帝举荐希望朝廷重用他们,这三个人就是吕公著、司马光和王安石。嘉祐六年,欧阳修任参知政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