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学生陈东为什么被杀?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Posted 学生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宋太学生陈东为什么被杀?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宋太学生陈东为什么被杀?他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丹阳人。
“早有俊声,倜傥负气”。
宋徽宗崇宁二年(1003年)始,先后入丹阳县学、润州儒学堂读书。
政和三年(1113年)以贡入太学。
政和中,朝廷大作雅乐,曾命太学生学习弹奏,择日试于廷殿,并迁官给赏,陈东力辞,曰:“岂有此事,万一有之,吾可以侥幸进身耶?”陈东刚直无私,不戚戚于贫贱,令众学子大为惊叹。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军攻宋,蔡京等坚主和议。
廿三日,钦宗即位。
四日后,陈东率在学诸生数百人奔登闻检院向钦宗上书,首论蔡京、王黼等误国奸状,曰:“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政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而结怨于金敌,遂使天下之势危如丝发。
此六贼者,异名而同罪,伏愿陛下乾刚决断,擒此六贼,肆诸市朝,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陈东再次上书,请追回并诛杀六贼,以正刑典。
三十日,陈东又上书,以为朱勔等人罪大谪轻,曰蔡京、童贯等六贼“盘根错节,牢不可解”,理当严惩,以平民愤。
钦宗为不违天下公议,分别将蔡京、王黼等六贼及蔡京子攸、翛赐死、诛杀。
二月初一日夜,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擅袭金营失利,钦宗移罪罢李纲相。
陈东闻讯,于二月初五日率太学生数百人伏阙宣德门,为李纲请命,谴责投隆派李伯彦等卖国行径。
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臣等闻纲此日用兵偶然小有不利,邦彦等遂得乘间投隙归罪于纲,然一胜一负兵家常事,岂可以此倾动任事大臣?”当时,汴京军民十余万人不约而期,喧呼震动,人们愤怒至极,打破登闻鼓,又杀宦官数人。
钦宗见状,遂命复李纲职务。
事后,朝廷欲治罪于陈东,但遭到正直之臣的反对。
四月,赐陈东迪功郎同进士出身,补太学正录,然陈东却不为所动,愤然作《辞诰命书》,踏上了归乡之路。
是年闰十一月,金军攻陷汴京。
二年四月,徽、钦二帝为金北掳,北宋亡。
五月初,康王赵构即位,是为高宗。
初,高宗闻陈东诚直敢谏声名,诏其赴南京(河南商丘南)。
八月十四日,陈东应召至,适逢李纲又被罢,陈东怒不可遏,以为李纲为社稷之臣,而进退任事大臣,事关宋室中兴大计,于是月十七日、十九日、廿五日连上三书,力谏李纲不可罢,黄潜善、汪伯彦不可用,并请求高宗御驾亲征,迎还二帝;治诸将不进兵之罪,以鼓舞士气;再请高宗车驾还归汴京,勿幸金陵。
疏章言辞直切,而高宗听信奸佞之言,对陈东上书置之不理。
由于上书直指黄、汪等人,群屑处心积虑欲置陈东于死地。
时布衣欧阳澈伏阙上书。
黄、汪等见时机已到,以言语激怒高宗,声称若不赶快诛杀陈东,恐又有骚动情事,高宗听罢,将此事交于黄潜善,并命核罪照办。
就在陈东最后一次上书后当日,开封府尹以议事为名召陈东,陈东知自己固以言忤朝中权贵,此行必无生还之望,乃索纸墨修家书,处理后事从容镇定,言笑自若。
拘前,陈东与官吏谓:“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既敢上书,又怎肯逃避一死?”遂惨遭杀害,时年四十二岁。
对靖康学生运动及其领袖陈东的评价
1,靖康学生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2,靖康学生运动是一场纯洁的爱国运动。
3,靖康学生运动体现了中国青年学生一向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优良传统。
4,靖康学生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5,靖康学生运动一度挽救了民族的危亡。
6,陈东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陈东的一生,是直言敢谏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是为挽救国家民族命运不屈奋斗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陈东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民族英雄!
陈东又是一个长期被我们遗忘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英雄业绩长期被人们遗忘,但是他的伟大精神却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明灯!
相关参考
陈东领导太学生请愿金朝在灭了辽国后,就把矛头对准了宋朝。他们借口宋朝收留了一个辽国的将军,违背了盟约,于是兴兵南下,想一举灭掉北宋王朝。北宋当时已经非常腐朽了,沿路的官兵根本不堪一击,很快就被金国军队
蔡京是北宋末年著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而动的本事,让后世人叹为观止,太学生陈东称其为“六贼之
蔡京是北宋末年著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而动的本事,让后世人叹为观止,太学生陈东称其为&l
蔡京是北宋末年著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而动的本事,让后世人叹为观止,太学生陈东称其为“六贼之
蔡京是北宋末年著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而动的本事,让后世人叹为观止,太学生陈东称其为“六
中国的青年学生,一向关心国家大事,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条,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机器。中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很多学生运动,对当时的时事起过重要的影
靖康二年,金人占领北宋首都开封,徽、钦二位大老板和他们的大小老婆、菲佣,以及贵族子弟、大小官员等一万四千余人都被金人掳了去。好死不死,赵构正在河北出差。宋朝上下乱成一团,全国山河一片惨烈。这时,只要是
靖康二年,金人占领北宋首都开封,徽、钦二位大老板和他们的大小老婆、菲佣,以及贵族子弟、大小官员等一万四千余人都被金人掳了去。好死不死,赵构正在河北出差。宋朝上下乱成一团,全国山河一片惨烈。这时,只要是...
(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八品),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
(生卒不详)> 陈敏,字伯修,号濯缨居士,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以王安石荐除太学正,守天台,将蔡京手下所立党人碑击碎,辞职而归。与苏轼甚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