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陈东领导太学生请愿》的历史故事
Posted 学生
篇首语: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陈东领导太学生请愿》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陈东领导太学生请愿》的历史故事
陈东领导太学生请愿
金朝在灭了辽国后,就把矛头对准了宋朝。他们借口宋朝收留了一个辽国的将军,违背了盟约,于是兴兵南下,想一举灭掉北宋王朝。
北宋当时已经非常腐朽了,沿路的官兵根本不堪一击,很快就被金国军队突破防线,直逼东京汴梁。正在寻欢作乐的宋徽宗听到金国军队大举南下的消息后十分害怕。过了好久,他才战战兢兢地问大臣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大臣们平时总是把尽忠报国挂在嘴边,但到了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说话了。宋徽宗又气又急,干脆把皇位传给太子,自己带上两万人马逃到南方避难去了。
即位的是宋钦宗,他一上任就把主张抗金的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并下诏讨伐金兵。虽然他做足了表面功夫,但实际上心里也怕得要死。
很快,金兵节节胜利,已经快要攻到东京城下了。宰相白时中和李邦彦两人都劝钦宗逃跑,钦宗也觉得逃跑是个好主意。李纲知道后气得不得了,赶紧求见钦宗,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一定能守住东京城,好容易才把钦宗的信心确立起来。
几天后,金兵兵临城下,李纲率领京城守军死守不退,将金兵杀得大败,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金兵没想到宋朝京城如此难攻,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宋朝的求和派唆使钦宗向金兵送上了求和书。金兵元帅宗望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议和条件,但怕死鬼们还是决定接受。李纲知道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他竭力反对议和。而且各地前来救援京城的军队马上就要到了,到时候完全可以来个内外夹击,将金兵一网打尽,根本用不着求和。
果然,没过几天,各地派来支援的军队居然来了20万人,而金兵只有6万。宗望见形势不妙,赶紧命令军队后撤,伺机而动。
前来救援的大将姚平仲性子很急,他不顾老将种师道的意见,非要偷袭金兵大营。结果消息泄露了出去,偷袭不但没有成功,还损失了1000多人。援军虽然吃了败仗,但主力并没有受到损失。可白时中、李邦彦那帮怕死鬼却乘机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没,攻击李纲等人坏了大事,鼓动宋钦宗赶紧和金人谈判。糊涂的宋钦宗听信了他们的谣言,把李纲和种师道两人撤了职,并派人前往金营求和。
消息传出去之后,把东京的老百姓肚子都快气炸了。尤其是那些在京城里念书的太学生,年少气盛,又有一腔爱国热情,早就忍不下这口气了。当时有个叫陈东的太学生,是有名的爱国志士。金国刚刚打来的时候,他就带领太学生连续3次上书,坚决要求朝廷把蔡京、童贯等6个奸臣处斩,钦宗听了他们的话,将6个奸臣赶出了朝廷。

李纲像
这一天,陈东带了几百个太学生到宣德门外请愿,他们把奏章递了上去,要求朝廷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官职,严惩白时中等求和派。东京城里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纷纷赶来援助,一下子聚集了几万人。他们在宣德门外高呼口号,要求朝廷抗击侵略者。正在这个时候,李邦彦刚好从宫里面出来。不用说,他进宫肯定又是唆使宋钦宗投降的。有的人认出了这个奸贼的嘴脸,奔走相告。大家一听这个大官就是李邦彦,气得眼都红了,纷纷冲上前去指着他的鼻子乱骂。很多人还从地上捡起石头瓦片向他扔去。吓得李邦彦掉头就跑,可还是被砸了好几下,他不敢停留,一口气跑回了皇宫。
宋钦宗听说百姓请愿,吓坏了。他生怕百姓闹事,急忙派官员去对群众们说:“这次败仗李纲是有责任的,所以不得已才把他免职。等金兵一退,马上让他复职。”大家一听,让金兵退了才给人家复职,这不明摆着要先投降吗?大伙根本不理那个人,喊声震天动地。陈东率领大家冲进朝堂,拼命地敲“登闻鼓”(有急事上奏的时候用的鼓),把鼓都打破了。
开封府知府赶来调解状况,他还想用官威来吓唬百姓,他虎着一张脸训斥道:“你们怎么能胁迫皇上呢?”
陈东愤怒地回答:“我们用忠义胁迫皇上,总比那些奸臣胁迫皇上卖国好吧!”一边说一边想把知府揪住,知府吓得扭头就跑。
禁卫军将领见局面没法控制,加上他们也很同情请愿的群众,于是进宫劝宋钦宗答应大家的要求。宋钦宗没有办法,只好宣布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官职。群众们还不放心,正在这时,种师道驾车赶了过来,大家一看果然是他,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后才散去。
太学生的请愿运动终于得到了胜利,李纲和种师道复职后,重新整顿了队伍,严肃了军纪。宋军士气高涨,宗望见了之后也很害怕,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
相关参考
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丹阳人。“早有俊声,倜傥负气”。宋徽宗崇宁二年(1003年)始,先后入丹阳县学、润州儒学堂读书。政和三年(1113年)以贡入太学。政和中,朝廷大作雅乐,曾命太学生
金将宗望提出的议和条件是十分苛刻的,他要北宋赔给金朝大量金银、牛马、绸缎;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土地;宋钦宗尊称金皇帝为伯父;还要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作人质。宋钦宗、李邦彦一心求和,准备全部接受。李纲
靖康之变太学生请愿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朝廷里的投降派势力并没有被清除掉。白时中和李邦彦等人在宋钦宗面前说主战派的坏话,很快又动摇了钦宗的心思。宗望率军撤退后,种师道向朝廷提出建议,趁金兵渡河的时候发动
蔡京是北宋末年著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而动的本事,让后世人叹为观止,太学生陈东称其为“六贼之
蔡京是北宋末年著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而动的本事,让后世人叹为观止,太学生陈东称其为&l
蔡京是北宋末年著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而动的本事,让后世人叹为观止,太学生陈东称其为“六贼之
蔡京是北宋末年著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而动的本事,让后世人叹为观止,太学生陈东称其为“六
嵇康现象看中国古代当权者的狭隘性据说,司马昭决定杀嵇康后,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要求赦免嵇康,然而,没有被当权者同意,嵇康在临刑前,弹奏遗曲《广陵散》后,从容就戮。中国历史上常发生的就是,左右路线,我
太学生伏阙靖康元年(1125)正月初七,金国东路统帅完颜宗望率兵6万攻抵宋帝国首都东京城下。刚刚接位的宋钦宗,不得不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由他主持保卫京城的战事。二月初一,宣抚司种师道部下夜袭金营,吃
中国的青年学生,一向关心国家大事,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条,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机器。中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很多学生运动,对当时的时事起过重要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