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计时器资料

Posted 漏壶

篇首语: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计时器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计时器资料

又称漏刻、漏壶。

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

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

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漏刻

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

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

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

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

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

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中在桓谭(卒于公元56年)的文章里说刻漏度数因干、湿、冷、暖而异,在白天和夜间需要分别参照日晷和星宿核对。

当时已认识到水温和空气湿度对刻漏计时精度的影响。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

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均为泄水型。

其中以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出土的青铜漏壶最为完整,并刻有明确纪年。

比较完整的传世刻漏有两个,均为受水型:一个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一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清代制造。

编辑本段沙漏

史料记载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

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编辑本段浑天仪

浑天仪

古代文献中有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洛下闳、鲜于妄人作浑天仪之说,但未提到它的结构。

《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 (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

《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

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

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编辑本段水运仪象台

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

他们于绍圣(1094~1097)初年著《新仪象法要》,载有总图和部件图多幅。

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

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

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

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

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

《新仪象法要》所载"天衡"图未绘出枢轮和装在枢轮上的受水壶,而书中的文字描述又仅寥寥数语:"枢轮直径一丈一尺,以七十二辐双植于一毂为三十六洪,束以三辋。

每洪夹持受水壶一,总三十六壶,每壶长一尺,阔五寸,深四寸。

于壶侧置铁拨牙以拨天衡关舌。

"因此对受水壶的结构,特别是它的工作原理有不同的推测,其中有一种方案采用了可倾式受水壶。

当枢轮圆周上接受注水的受水壶积水不到一定的重量时,左天锁挡住枢轮的一个轮辐,使枢轮不能转动。

当积水到达一定的重量时,枢权(重锤)不足以平衡受水壶重力时,受水壶围绕转轴向下倾转。

装在壶侧的铁拨牙压迫格叉和关舌下降,关舌通过天条带动杠杆,使天关和左天锁上提,枢轮得以转动。

转过一个受水壶后,格叉和关舌又上升,天关连同左天锁下落,枢轮的下一对轮辐又被挡住。

右天锁的作用是防止枢轮转动时回弹。

天权和枢权是两个平衡重锤。

天权用于平衡左天锁和天关的一部分重力,可调整天衡机构的工作灵敏度。

枢权用于调整枢轮转动一对轮辐时受水壶所需的受水量,即间歇运动的周期,从而校正计时的误差。

编辑本段大明灯漏

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

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相关参考

计时历史

1.计时器的发展历史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伦人已制作日晷来纪录。公元前3

计时电流法的产生历史

一种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电化学分析法和技术。在电解池上突然施加一个恒电位,足够使溶液中某种电活性物质(或称去极剂)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记录电流与时间的变化,得到电流-时间曲线,故称计时电流法.1922

从吕后生命进入倒计时开始,吕氏全族就开启了毁灭模式

公元前180年8月的一天傍晚,太监们照常上了十八道菜肴。吕后今天感觉胸闷异常,胸口还隐隐作痛。她没有一丁点食欲。吕后拿起筷子,勉强地在面前的菜碟里拈了一截芹菜,放进口中,慢慢咀嚼。忽然,她将口中的残渣

男子百米历次世界纪录保持者

成绩创造者日期地点备注9.58乌塞恩-博尔特(牙买加)2009-08-17德国柏林电计时9.69乌塞恩-博尔特(牙买加)2008-08-16中国北京电计时9.72乌塞恩-博尔特(牙买加)2008-06

古代时候辰时是几点到几点,辰时是指7:00~9:00(附时辰对应表)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时候辰时是几点到几点,辰时是指7:00~9:00(附时辰对应表)”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我们现在计时都是将一天分为24小时,而在中国古代时候,根绝太阳出现的规律和

一柱香的时间有多长

古典小说上常常写道「一柱香的功夫」,武侠小说中高手比武时也常以「一柱香」为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古人计时需要借用日晷、漏壶等工具,燃香计时是比较简单而常用的计时

中国古代朝代排名

1、2、3、4、扩展资料:朝代资料:1、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

考研历史文献学的资料

1.历史学考研科目有哪些历史学考研主要考历史学、英语、政治,这三门科目。1、历史学,通史(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代史20%、世界古代史20%、世界近代史30%),一共300分,答题时间3个小时。20

中国历史四大美女王昭君详细资料

王昭君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俗话说“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什么

在古代的时候,当时的计时方法与现在是不一样的,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但是通常来说,晚上的时候,古代一般都用几更来称呼。人们将夜里的十个小时分成了五个时间段,分别是“一更、二更、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