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村的村情概况

Posted 板桥

篇首语:知识的领域是无限的,我们的学习也是无限期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板桥村的村情概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板桥村的村情概况

板桥村村域面积0.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93户,8个生产队,总人口约8千人,其中户籍人口1278人、外来人口6千多人,属于二级经济组织。

全村集体收入679万元,人均收入14800元,劳动力平均收入24700元。

近年来,板桥村大力发展经济,村内有板桥商务大厦、桥乡居等经济支柱。

建立村内财务监督制度,在村民委员会村务财务公开栏上公布每月财务收支情况、集体资产情况、上级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物资的使用情况等,内容真实、全面、简单、清晰,方便群众监督,做到民主理财、规范财务,减轻了村级负担。

板桥村内有黎氏宗祠,祠名“黎永思堂”,是爱国诗人、抗清名将黎遂球的专祠。

该宗祠历史悠久,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旧貌基本完好,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祠为砖瓦木石结构,迹近明制。

红石脚青砖墙,单檐无斗拱。

风火山墙上呈镬耳状。

山门正对照壁,红石脚蚝壳灰脊。

门前竖有旗杆夹石一对。

板桥(Bǎnqiáo)在番禺县城东北9公里。

属南村镇。

宋代建村。

因村旁有木板桥,故名。

村中有座黎氏宗祠,是爱国诗人、抗清名将黎遂球的专祠,原建于广州城东仁厚里,因兵燹毁废,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其长子延祖遂在原籍板桥乡的黎永思堂为遂球塑像祀之,复建阁藏其遗书,沿用莲须阁之名,今莲须阁已无存,祠虽略有损破变异,但旧貌基本完好。

该祠为砖瓦木石结构,迹近明制。

红石脚青砖墙,单檐无斗拱。

风火山墙上呈镬耳状。

山门正对照壁,红石脚蚝壳灰脊。

门前竖有旗杆夹石一对。

祠名“黎永思堂”,门阁匾刻“北正明宗”,两旁原有门对:“一门五名宦,四代七乡贤”(已失)。

祠分三开四进,坐北朝南。

四进为后寝,后寝当中为神楼,神楼下方石砌基座,基座上端凿成十九个方回字纹花边。

基座上为木结构神龛。

按广州市文物专家介绍,该神龛是明代风格,在广州地区可算绝无仅有,十分珍贵。

整座神楼有散落之势,亟待抢修。

板桥村委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兴南路旁,面积约0.8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多人。

板桥村委会距离市区12公里,离南村镇1公里,周围有兴南路等道路,交通较为便利,但地处丘陵山岗地带,地缘优势较弱。

而周边环境良好,保留了良好的乡村风景,板桥村委会利用这一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吸引了雅居乐这一大型房地产商和良典酒店前来投资发展,同时发展金科工业园,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经过多年生产发展探索,逐步形成积极发展本地农业经济,同时积极吸引发展各钟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等第三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番禺区南村镇板桥村2014年村委会(联社常务理事会)组成及分工 序号 姓名 职务 性别 分工 1廖庆泉村委主任男负责村支部、村委、经济社全面工作2黎敬文村委副主任男共青团、卫生、文化、主管计生、文书、主管水电3黎柏成村委委员男民兵、国土建设、交通、综治信访维稳、流动人口、调解主任4黄霭儿村委委员女妇女托幼、计生、户口管理、教育、侨务、调解、社保、合作医疗5黎次荣经济社理事长男经济、财经、工业、工商、税务6黎铭东经济社副理事长男消防、安全、环保、科技、工会、财务监督、调解、农业、水利、体育7黎锦海经济社理事男民政、统计、分管水电、调解、老人基金会、颐乐站板桥村委会,属于。

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0.00公里, 国土面积5.00平方公里,海拔1959.00米,年平均气温15.00℃,年降水量820.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花卉、蔬菜等农作物。

有耕地2996.90亩,其中人均耕地0.50亩;有林地0.00亩。

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111户,有乡村人口5937人,其中农业人口5302人,劳动力434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70人。

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3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4.00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

相关参考

杏坛镇的村居概况

西北部(一)吉祐村委会吉祐村委会位于杏坛镇西北部,北临顺德支流,距镇中心城区6.5公里,面积3.82平方公里,有入村路与顺德区百安路连通。下设兰堂、松北、松南、新一、新二、东希、西村、礼村、名关9个村

太康板桥的历史

周口市太康县板桥镇概况辖33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面积90.2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许郸铁路、省道吴黄路及大广、永登高速穿境而过。为市级重点镇。名称来历唐末,始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河东,为方便

一顆彗星在12800年前可能撞擊地球,摧毀了這箇舊石器時代的村莊

阿布·胡雷拉是敘利亞一個重要的考古遺址,以記錄該地區早期農業採用的文物而聞名。它也可能被認為是已知唯一被彗星碎片擊中的人類聚居地,該遺址現在位於阿薩德湖水下。,1972年至1973年間,在塔巴大壩施工

一顆彗星在12800年前可能撞擊地球,摧毀了這箇舊石器時代的村莊

阿布·胡雷拉是敘利亞一個重要的考古遺址,以記錄該地區早期農業採用的文物而聞名。它也可能被認為是已知唯一被彗星碎片擊中的人類聚居地,該遺址現在位於阿薩德湖水下。,1972年至1973年間,在塔巴大壩施工

宋体扬州八怪郑板桥为什么叫“板桥”?郑板桥身世考证?郑板桥的诗

  郑板桥,生于公元1693年,去世于公元1765年,是清代官员、著名诗画家。到今日大家提到郑板桥,便是“郑板桥”,但实际上郑板桥原名叫郑燮,板桥是他的号,人称板桥先生、板桥道

郑板桥为什么结局凄惨?如何评价郑板桥其人?

  郑板桥,原名郑燮,生于公元1693年,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郑板桥的父亲也是一位读书人,所以郑板桥自幼受到了系统而良好的教育、郑板桥三岁识字,八九岁能作对子,少年时候跟随自己的

清朝文豪郑板桥生平简介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因此世人称他为板桥先生。是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画家,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郑板桥的祖籍在苏州,他后来生活在现在的江苏省兴化县。郑板桥画

清朝画家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是怎么死的?

  郑板桥,著名清代画家,原名郑燮(xiè),板桥是他的号,另有一号为理庵。郑板桥为江苏兴化人,生于公元1693年,去世于公元1765年,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在家乡以教书维持

板桥三娘子的来历 板桥三娘子的故事

  《板桥三娘子》是唐代传奇小说,也是《河东记》中的压卷之作,作者是薛渔思。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写传奇小说的吧,他们的脑洞也挺大的!  说的是唐朝汴州城西有一板桥店,老板娘人称“三娘&r

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郑板桥的趣闻轶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人称板桥先生,扬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这一辈子只画兰、竹、石这三样东西,他曾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