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却又为何惨败而死? 郭松龄反奉形势大好
Posted 郭松龄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最后却又为何惨败而死? 郭松龄反奉形势大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却又为何惨败而死? 郭松龄反奉形势大好
郭松龄在1925年11月22日夜发表了三个通电,这三个通电是郭松龄举兵反奉的政治宣言,代表了他的政治主张。
第一个通电是原黎元洪秘书长饶汉祥的手笔。电文是四六骈体,佶屈聱牙。主题是反对内战,主张罢兵,废除苛政,兴建三省,拥戴少帅,劝张下野。电文称:“连岁兴戎,现金告匮,钱钞滥发,价额日亏......军旅迭兴,赋敛日众,邑无仓积,家无盖藏。”郭松龄主张:“汉卿军长,英年踔厉,识量洪深,国倚金汤,家珍玉树,干风云而直上,厉雷雨而弗迷,松龄素同袍泽,久炙光仪。窃愿遵命匡襄,竭诚翊佐,更张省政,总制辽疆。收毁滥钞,豁除苛税,严刁以除盗贼,厚廪以养士兵;实行文治,以息强藩;优遇劳工,以消激党。”在这个通电中,并没有指名道姓地痛责张作霖,而是提出郭松龄自己要“翊佐”张学良,并劝说张作霖下野,“全主父之令名,享令公之乐事”,以表明举兵反奉的大公无私。
第二个通电旨在表明举兵反奉的目的是为了“清君侧”,具体提出罢免杨宇霆、拥戴张学良的主张。电文称:“此次奉军主战者,惟一杨宇霆。因个人丧地之羞,不惜倒行逆施以求报复。松龄等为国家之元气计,为东三省之安全计,请愿倡导和平,班师出关,要求蒙蔽主战之杨宇霆即日去职,推举张军团长汉卿司令。”
第三个通电是完全针对杨宇霆的,即《讨伐杨宇霆之通电》。这个通电,在屡述杨宇霆的种种罪状后,再次提出罢免杨宇霆。并表明“此次班师回奉,一俟将祸首驱除之后,即行率同部屯垦边境,以固国防”。看起来,郭松龄的这个要求并不高。实际上,张作霖在看到这个通电后,把电文拿给杨宇霆看,示意杨宇霆辞职,杨宇霆心领神会,于24日晚“不辞而别”,潜往大连去了。
综观这三个通电,其主旨是:第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第二,拥戴少帅,谴责老帅;第三,讨伐宇霆,以清君侧。总之,郭松龄的三个通电是,要求张作霖下野,拥戴张学良上台,清除杨宇霆等人,实行民主共和政治。
郭松龄的举兵反奉通电,得到了国内各界的声援。
11月25日,冯玉祥也发布讨伐张作霖通电,指责张作霖“不顾国家安危,人民死活,一味好战,祸及直鲁,近逼京畿;沪案发生,忍心为虎作伥,纵兵残害学生、工人,违背人道”。劝告张作霖“应当及时引退……毅然以三省政权,完全还之国民”。
李景林在郭松龄发表通电的当天,也发表了一个通电。但其强调郭松龄反奉是“清侧之役”,要求惩办杨宇霆。请求张作霖“庶政付诸少帅,借息仔肩,以娱天年”。
11月25日,广东国民政府等革命团体,在广州召开国民大会,反对卖国的段祺瑞执政府和奉系军阀,声援郭军反奉行动。群众高呼“打倒段祺瑞!”“打倒张作霖!”“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大会号召“各革命团体,联合一切反奉的军队,以扫荡扰乱中国、荼毒民主之最残暴势力”。
11月29日,李大钊以“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的名义,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发表革命宣言:“号召一切革命力量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和奉系军阀。”
12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联合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革命的民众,革命的国民党,革命的军人,其速起响应北京的暴动,推倒安福系政府,建立全国统一的国民政府,政权归诸人民”。
在全国的声援下,郭松龄的部队也进行了政治动员。有的部队还编出顺口溜,以鼓舞士气。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编的:“郭军长真不善,领着大军回奉天,去大帅,锄大奸,解除百姓苦,去掉民艰难,给土地,建家园。不怕天寒与地冷,打不垮老张什么都完蛋!”
郭军改称东北国民军后,士兵戴绿色臂章,上写“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十个大字。这个口号,一语道破了官兵的心志,鼓舞了士气。郭军在行军过程中,遵守军纪,受到人民的欢迎,甚至有送开水、米汤的。
郭军在打到新民县后,于12月14日,郭松龄又发表了《敬告东三省父老书》。这个通电,矛头直指张作霖。电文开列了张作霖统治东三省14年的4大罪状:摧残教育;压制舆论;招兵害农;用人不公。公开提出“驱除杨贼,并劝张氏下野,拥戴汉卿军长出而执政”。电文最后称:“松龄刻已师抵新民,张氏残败之余,不难一鼓讨灭。恐父老受其欺蒙,不明真相,特将班师回奉各情形,略陈颠末。
并将事定后,治奉方针露饰如左:
(一)实行省自治,以发扬民气,大局定后,由各县推举代表,连同省议会,开一善后会议,公决施政方针,及应兴应革之事;
(二)保护劳工,节制资本,以消赤化隐患;
(三)免除苛税,以苏民困;
(四)练兵采精兵主义,务求淘汰匪兵,以除民害,而轻负担;
(五)整顿金融,以维民业;
(六)增加教育经费,实行强迫教育;
(七)用人以才为本,不拘党派亲疏之见;
(八)开发地利,振兴实业;
(九)整顿交通,以利商旅;
(十)肃清匪患,整顿警察。”
这是郭松龄在师抵新民时,对未来东三省如何治理所勾画的一幅美好的蓝图。他在东北要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这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政治主张。他相信会很快地攻进沈阳城。他没有料到会在新民一败涂地。
在郭松龄起事的初期,形势看好。但由此,郭松龄等军官也产生了骄兵情绪。再加上张作霖的反攻,以及日本人的干涉,后来形势急转直下,以致失败。
相关参考
1925年冬11月,郭松龄反奉。在滦州开完会议后,指挥大军直指奉天。起初形势一片大好,短短几日就逾锦州、抵新民,前锋达到了白旗堡。大局似乎已定,张作霖都做好了下野开溜的准备了,紧急运送细软财物到日本站
郭松龄和张作霖关系很好。郭松龄反奉是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地盘之争。据何柱国回忆: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去了江苏,把姜登选
郭松龄和张作霖关系很好。郭松龄反奉是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地盘之争。据何柱国回忆: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去了江苏,把姜登选
郭松龄本来和冯玉祥约好,一起反奉,攻打张作霖。可为什么,当郭松龄带着7万人马气势汹汹杀向奉天的时候,有30万人马的冯玉祥却按兵不动。最终导致郭松龄兵败身亡。冯玉祥为什么不守约定呢?(郭松龄旧照)一、投
民国时期,东北王张作霖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军阀,不仅占据了关键的战略要地东三省,而且手下拥兵数十万,掌控了大量的资源。张作霖的一家独大,自然是引人眼红的,再加上他的崛起一直是倚仗着日本人的势力,更是让不
郭松龄算是奉系军阀的中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受到过张作霖的重用,跟张学良的关系是很铁的。但是郭松龄的出生于贫苦人家,早年跟随过孙中山,信奉孙的三民主义,“左”倾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后来共产党的做了大量思想
郭松龄算是奉系军阀的中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受到过张作霖的重用,跟张学良的关系是很铁的。但是郭松龄的出生于贫苦人家,早年跟随过孙中山,信奉孙的三民主义,“左”倾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后来共产党的做了大量思想
1925年11月23日,奉军第三军团副军团长兼第十军军长郭松龄为反对张作霖穷兵黩武、大打内战,在取得冯玉祥国民军系的支持后,通电倒戈反奉,由此爆发了郭松龄事件。郭松龄字茂宸,辽宁沈阳人,早年曾入奉天(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郭松龄(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奉天府(今渖阳市)深井子镇渔樵村人,祖籍山西省汾阳县。清末民初奉系将领,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後起兵反奉失败,被杀。张学良是东北军的少帅,郭松龄是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