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字的衍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Posted 隶书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汉字的衍变过程是怎样的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汉字的衍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1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

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这种裂痕叫做“兆”。

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

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

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

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

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

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2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

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

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3 大篆

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

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4 小篆

也叫“秦篆”。

通行于秦代。

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5 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

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

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

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

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6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于东汉。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後,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7 草书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始于汉初。

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

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8 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相关参考

中文拼音输入法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由于汉字有数以万计,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而造一个按键。因此,人们需要替汉字编码(检索出汉字的代码),用数个键来输入一个汉字。中文输入法的发展过程,是“万码奔腾”的过程,在30年间出现了上千种编码

我国古代书写工具演变过程

E陶器A龟甲;兽骨C青铜器B竹木简D纸资料谈到汉字的书写工具,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纸是文字的载体,笔才是主要的书写工具。除了笔墨,汉字的书写工具还有刻刀、剞劂(一种在金石上

为什么日语中有很多汉字历史渊源是怎样的

古代东亚很多国家都是用汉字的,就像现在英语是通用语一样。朝鲜半岛、日本、越南过去都是这样。比如日本曾经将汉字当作官方文字吗?所介绍的。文书虽然以文言为书写方式,其阅读方式,却使用返り点之帮助,向来为日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发展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我国有

清朝皇子们的婚礼是怎样的呢

以往电视剧上皇子们的婚礼总是热闹非凡,极其讲究的。那么,清朝皇子们的婚礼究竟是怎样的呢?清皇子结婚有何特殊习俗?带着这些问题,随着小编一起,好好了解一下吧!1.指婚:皇室婚礼没有议婚的过程,而由皇帝指

历史上商汤灭夏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商汤灭夏的过程商汤灭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商汤灭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在商灭夏这场战争中,商汤率领的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决战,这一战导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夏桀画像商汤灭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当时夏桀暴

中国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简体字的由来

简体字的由来:汉字简化、简化汉字是古已有之,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人独出心裁制造出来的。因此,海外有人发难简化汉字,其理由往往是片面的。如果撂开别的企图不说,至少也是不了解汉字演变...

中国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简体字的由来

简体字的由来:汉字简化、简化汉字是古已有之,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人独出心裁制造出来的。因此,海外有人发难简化汉字,其理由往往是片面的。如果撂开别的企图不说,至少也是不了解汉字演变...

唐灭东突厥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唐灭东突厥之战过程怎样

唐灭东突厥之战是发生在唐朝的贞观年间的战争,是唐朝与东突厥的战争中,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那么,唐灭东突厥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呢?唐灭东突厥之战有什么背景?此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上令人捧腹大笑的乌龙事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NO1:两江总督唐文尧「”白菜”天天吃要说乌龙,清朝时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事件可能是最「”弄巧成拙”的了,古代做官讲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是说在古代即使当个清官,三年下来装紧裤腰包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