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鱼嘴分水原理

Posted 河床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都江堰鱼嘴分水原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都江堰鱼嘴分水原理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工程构成(见图1)。

它们有机的组合,联合发挥了引水灌溉、排洪、排沙和减灾的巨大作用。

鱼嘴与金刚堤连在一起,位于江心,它们的建造和作用与弯曲河床形态有密切关系。

金刚堤实质是岷江河床上的江心洲,鱼嘴位于金刚堤的顶端,形如鲸鱼之嘴巴,故名为鱼嘴。

鱼嘴与金刚堤的共同作用是使岷江河床分汊,即分为内江和外江,所以鱼嘴与金刚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程。

从分水堤与金刚堤位于河床中心位置分析,这个堤的建造,主要是李冰利用了河流的弯道环流的科学原理形成的。

如现在的分水堤东侧是岷江凹岸,也正是内江流经的部位,西侧是岷江的凸岸,也正是外江流经的部位。

这里的弯道环流的表流流入凹岸,把凹岸被侵蚀的和过境的大量泥沙,由环流的底流再搬运到凸岸堆积成遇回扇,其中一部分泥沙在江心堆积形成规模宏大的江心洲(金刚堤),泥沙在洲头不断堆积、延伸,加之人工不断对它们修筑、加固和保护,形成今日之天然——人工金刚堤和鱼嘴。

金刚堤和鱼嘴的存在,使岷江主流在此成为分汊型河床。

尤其鱼嘴的存在意义,在于发挥分汊河流的分水分沙作用,如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简称“四六分水”;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

显然,这是李冰掌握了分汊口即江心洲(金刚堤)和洲头(鱼嘴)的分水分沙特点,又利用了内江具有平面弯道环流泄水特性,创造的科学分水方法。

相关参考

《鱼嘴》邮票中的历史

你问的“鱼嘴”邮票是:中国人民邮政1991年2月20日发行的,T.156《都江堰水利工程》特种邮票中的第一枚(3-1),面值20分,发行量:2535.7万枚。“鱼嘴”是修建在岷江江心的分水堤坝,“鱼嘴

宝瓶口历史

1.都江堰有什么悠久的历史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

除了都江堰治水,四川人还感激他作出的另一贡献

说到李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在成都建造的都江堰。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卧在蜀中,滋养着川西平原,使成都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之国”。除了为成都人民解决水患,李冰更大的功绩是给成都人民带

牛鱼嘴的传说

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这些美丽的民间传说,反映了当地民间生活习惯,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今天,就让我带给一个牛鱼嘴的传说吧!传说很久以前

唐朝历史 这场影响整个中国国势盛衰的分水岭

世人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盛衰的分水岭。可是,有几个人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真实原因?难道安史之乱仅仅是安禄山不满宰相杨国忠,为了自保而发动叛乱?如果是那样,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又怎

唐朝历史 这场影响整个中国国势盛衰的分水岭

世人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盛衰的分水岭。可是,有几个人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真实原因?难道安史之乱仅仅是安禄山不满宰相杨国忠,为了自保而发动叛乱?如果是那样,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又怎

隶书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朝文化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

历史百科 美国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尼克松主义出台

美国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尼克松主义出台1970年11月22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70年代的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新战略》的长篇报告中,称“国际关系中的战后时期已经结束”。1969年,尼克松曾在关岛

中西火药的分水岭 明末清初

“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如是评价,“以此看,明末清初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最早

中西火药的分水岭 明末清初

“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如是评价,“以此看,明末清初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