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历史教学中怎样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
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
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
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愈演愈烈的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被人当作“副”科,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往往只有在高中甚至直到高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这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费解的。
而初中历史更是可怜,某些地区把它排除在中考科目之外,成为“门外汉”,因而往往被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
“学好学坏都无所谓”。
我们认真反思初中历史目前“可怜”的处境的原因,认为没有学习兴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
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
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
“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
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
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2.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
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
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3.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
它包括一定时间。
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
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
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小1、2、3,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
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
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4.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
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
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
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相关参考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好中国道路,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怎样坚持,一是怎样发展。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了很好的阐述。在坚持方面,一是要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过去我们
·周春晖周春晖,生产过程控制专家,我国生产过程控制和化工自动化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多年致力于化工自动化教育的创建及发展,建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体系。长期深入实际,在生产过程自动化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尤
·陈涵奎陈涵奎,电子学家,中国微波能应用的开拓者。长期致力于微波、天线和电磁场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一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我国解决了多项有关电子科学的实际问题。在国际上最先把几何绕射理论用于分析电视
·张福范张福范,力学家和教育家。长期致力于弹性薄板理论和能量法的研究,解决了薄板理论研究中若干著名难题。晚年从事复合材料层间应力研究,揭示了复合材料接头端部脱层的原因。教学上,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
模板套用实习支教是我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信息反馈。本学年的实习支教我担任哈巴河县七所中学的带队工作。通过
·宋镜瀛宋镜瀛,汽车工程专家、汽车工程教育家。长期从事汽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清华大学汽车专业,建立了汽车实验室。倡导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发展我国微型汽车和汽车节能方面作出了贡献。宋
·施嘉炀施嘉炀,水力发电学家、工程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工程教育,培育了中国数代科学技术人才。在教学工作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教材编著工作,随着国内外水利建设发展的情况,不断修改内容,精益求精。积极进行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世界历史概念在黑格尔哲学的总体框架内的含义是:在逻辑层面上,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呈现过程。“世界历史在一般上说来,便是‘精神’在时间里的发展一样,这好比‘自然’便是‘观念’在空间里的发展
·吴良镛吴良镛,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为北京、桂林、三亚、深圳
·郑维敏郑维敏,自动控制及系统工程专家。长期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创办了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与决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学术思想活跃,曾提出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