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研究课题怎么写800字

Posted 学生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性研究课题怎么写800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性研究课题怎么写800字

从科研论文的格式来说,第一部分应该是课题研究的总体构想,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计划安排和应用的方法说明等等。

所谓流水账,实际上是老师叫你把研究过程构想说清楚。

第二部分及其后面,就进入实质研究,假如是历史名人研究,就可以分析该名人的贡献或成就,为什么作这样的判断,理由何在,推出结论等等。

你可先列好提纲,然后收集调阅文献,看多了,你就自己产生自己的判断了,把这些判断记录下来条理化,就是论文了。

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教学内容有着极大的多元性。

除了教材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史料、观点。

这些史料、观点,既可以是教材史料、观点的补充、扩展,也可以是有别于教材角度的另外一种阐释,还可以是教材观点的修正甚至否定。

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把书读懂、读透时,如何搜集、研究历史资料时,教师是教师;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未见过时,学生提出有别于教材、有别于教师的观点时,教师就变成了学生;学生独立自学、研究时,共同搜索、相互讨论时,学生就是自己的教师。

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重大改革,历史课题或专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能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究历史课题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辅助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

教师设计创设或者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研究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历史课题,亲身实践历史研究的过程,探索历史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内化历史知识的体系。

在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同时,逐渐形成一种对历史能够主动地探求,并且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克服思维定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的、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以类比、直观、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和认识。

这时中学历史的课外史料则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广大空间。

一、通过运用课外史料,激发学生研究历史课题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

而要把内在的动机转变为思考的动力,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而历史教材外的不少史料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

正确的使用它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诱因。

比如,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是正义的防御战争,而英国则是发动战争的侵略者。

战争中虽然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仍然有着许多的爱国将领和人民群众积极的抗击外来侵略;而发动战争的英国则在战争中处于一种相对的劣势,但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是中国战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迪?面对着这种课题,许多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里教师便可指导去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借阅图书搜集了大量的课外史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编写历史故事,编写历史小报,撰写一系列的历史小论文。

经过学生仔细分析查找重新组合历史史料,得到下列相关的认识:

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进而导致以后在战争之中两国的胜负之分。

鸦片战争前两国政治上的差异: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了封建生产方式。

对外政策;中国,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英国,进一步对外殖民掠夺,蓄谋侵略中国。

上述差异,导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再如有位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一篇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文章,结合自己所知道的明朝历史,产生一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中国长达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他为主几位同学组织了一个明史研究组,到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在《明史--太祖本纪》中找到了史料,证明明太祖之所以要废除宰相制度正是从当时的皇权高度集中的角度出发,废除宰相权分六部使得皇帝的权力得到极大的加强,进而维护朱明王朝的统治。

明史研究组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相继写出了一系列的历史小论文,对其观点进行了精辟的论证。

二、让学生寻找课外史料,扩大学生研究课题的知识面。

在平时的课题研究中,教材中的史料作为学生对某一历史课题研究的资料,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人物、事件。

这就既需要教师补充恰当的史料,又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史料增加了解。

这样便使学生通过多则史料前后联系,相互考证,从而让学生从史料中来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真正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在研究课题时知识面更加广阔。

例如,在教材《中国边疆新危机》中,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的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一则史料,即左宗棠说:"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

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

"读过这则史料,不少学生认为在教材之中只能从抗俄这方面来了解左宗棠。

要全面了解他,则显得略有不足,这时教师则可以引导查询另两则能反映左宗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史料。

如:一则为,上喻:"左宗棠既须剿办瓶颈之贼,又须赴杭州城布置,兼须进剿湖郡,用兵出所甚多,且距浙省边界渐远。

所有浙江及江西交界边防,着曾国藩、左宗棠会商兼顾,严断贼匪窜越之路,断不可为其所乘,致掣全局。

"另一则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德俄又各以船炮相互矜耀,日竟其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踏瑕,无所不至,此时言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不可。

"学生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究分析,就很容易认识到: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之一;在洋务运动时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坚决主张收复新疆。

在此基础之上就很容易形成对左宗棠的完整的评价。

再如哥伦布西航是高二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内容。

那么在给学生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就将有关哥伦布的生平简介、第一次西航日记的部分内容、李隆庆所著《哥伦布全传》的部分章节,印发给了同学。

要求同学们用课余时间,在下一节课阅读、分析这些资料。

待正式上课后,首先,用"课件"将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过程及哥伦布等航海家们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进行了展示。

其后,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及影响,特别是对哥伦布西航的评价,进行讨论。

最后,全班集中,让各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说明,并板书于黑板之上。

由于学生有了比教材更多的资料,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学生们的结论不仅涵盖了教材上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超越教材内容的认识。

比如有的学生说,哥伦布西航,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意义、价值不亚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而有的学生说,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洲际大移民"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美国文化"这样的新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等。

三、 合理指导学生探究史料,发散思维,增加课题的深刻性。

课外史料特别是文献史料是过去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写史料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观点,具有主观性。

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史料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有正确的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阅读各种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介绍各种观点和解释;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直接探究,思考分析:这些史料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做出来的,可靠性如何?通过在课后思考探究,集体讨论,课后查阅资料等手段,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形成正确深刻的见解主张。

总之,现在历史教学之中比以往更重视课外史料的应用,而这些课外史料基本上都是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重视运用课外史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通过指导学生参阅大量的课外史料,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能使学生全面的认识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性;通过探究史料,对史料的质疑问难,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研究历史的能力。

相关参考

学习历史的经历为主题写一篇英语作文

EveryonehastheirownEnglishlearningexperience.Injuniorhighschool,myEnglishwasverypoor.Atfirst,Icouldn

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洪涝、干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难民预计到2025年达到1

初三历史学科有哪些微型课题研究

同桌讨论在本课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方面,本课内容“经济全球化”材料虽包罗万象,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较深的体验和感悟,所以不管是原因还是影响,这些问题都相对比较简单,容易观察,以同桌讨论

清代的官窑瓷器与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有着怎样的惯例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

陕师大历史系研究生需要考些什么

1.想考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研究生,有过来人能告诉我一下这个专业还1、你一共要考三门课,英语(100)、政治(100)、专业课(300)。英语和政治史全国统考,专业课是陕师大自己出题。你出成绩后必须要

破自古至今之例 揭秘毛泽东唯一一次为人题写墓碑

核心提示:上个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为这位去世多年的老师题写了墓碑。据现在掌握的史料,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为人题写墓碑,也是自古至今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为他人、为老师“破例”题写墓碑。 袁吉六之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何会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名

核心提示:周恩来反复考虑,报纸的名称起好了,但是由谁题写报名呢?经深思熟虑,左右权衡,决定请于右任,好形式配上好题名,使人们看报爱不释手。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周彬,原题:于右任题写

中国戏曲服装图案,这才是大气中国风

这些图片是从东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编辑的《中国戏曲服装图案》一书截屏得来,梅兰芳题写书名。绘图作者有马强、夏阳、鲁华,这些图案是从中国旧有的戏曲服装和民间刺绣实物以及个别同志的创作中选择比较好的,加以组

中国各地火车站的题字,都是哪位名人题写的

火车站是城市的名片,站名题字更是这张名片的点睛之笔。你也许到过许多火车站,却未必知道每个站名都是谁题写的。其实,各地火车站的题字都大有来头。北京站:毛泽东长沙站:毛泽东(长沙火车站上面的两个字不是毛主

毛泽东为何给清华大学题写校名

毛泽东对清华大学,一向情有独钟,关切备至,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毛泽东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为避免清华等名校受到破坏,毛泽东在一个月中,接连3次亲笔批示,电令进军北平的解放军有关部队领导人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