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法家思想对中国有何影响

Posted 法家

篇首语:等不到的晚安就别等了,挤不进的世界就别挤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法家思想对中国有何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法家思想对中国有何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法家的政治思想,由于切合时代环境的需要,把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暂新的局面。

秦始皇推展中央集权的措施,实得力于韩非、李斯思想的运用;

而后汉代的大一统,虽然沿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实际上政治上采用的手段是外儒内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巩固中央集权。

以至后来的唐代武皇时期、宋代的分封制时期、元代大一统、明清以至近代史,对于维护祖国疆域的领土完整和统一,法家思想都起着主导的作用。

而大一统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政策和法律的严明易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法家重视法治,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

第二个措施是“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

 

3、大力提倡法的拘束力和权威性。

强调人民和官员,甚至国君都应该守法和依法办事,把法的公平性、权威性和拘束力综合到一起。

《商君书》也认为君主应受到法的制约。

正如资产级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样。

法家关于法律与平等的思想作为思想本身,有其超越其时代政治斗争的意义和价值。

二、负面影响 

1、强调法律价值的绝对性,忽视德治,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知道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

这就决定了法本身的局限性,有其滞后性。

如把它的作用加以无限扩大,就会产生负面作用。

比如涉及人们思想、认识、信仰等领域就不能用法律调节。

又如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也不宜采用法律手段,而应用道德来约束。

这一纯功利的刻薄寡情主义,曾迅速导致了秦亡。

 

2、法自君出,实行“独断”,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法家主张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中,臣下不得行使。

从而建立起一种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我们知道一个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可怕的。

事实上,历史上众多的朝代都是因为这一因素而最终导致灭亡。

独断专行,并不利于皇权的长治久安。

 

3、“强国弱民”,在根本上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在法家看来,富国与富民,强国与强民是对立的,二者不可兼得。

韩非甚至主张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仰仗国家禄赏才能存活,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的法令。

主张无限的扩大国家权利而缩小人民的利益,这是法家理论的一个危机。

如果当人民贫弱到不能生活时,他们就不会再等待国家的食禄,而会起来夺食,到时任何赏罚都将失去作用,国家强盛将不复存在。

 

三、总结。

总之,法家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让国家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不被吞并。

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法家的思想是非常进步的。

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法家思想对后世政治的影响,既有它强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扩展资料:

法家学派来源

法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

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说“法家者流,盖出自理官。

”意思是,法家这类人,大概都是从理官发展而来。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晋国的郭偃、郑国的子产等人颁布法令与刑书,改革田赋制度,促进封建化过程,成为春秋时期法家学派的思想先驱。

在哲学上,他们表述了一些唯物主义的观点。

管仲及其后继者提出“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的观点,即承认自然界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人感应的观念。

战国时期法家先贤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乐毅、剧辛相继在各国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可以使平民通过开垦荒地、获得军功等渠道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

让国人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瓦解了周朝的等级制度。

从根本上动摇了靠血缘纽带维系的贵族政体。

相关参考

徐福东渡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对日本历史又有何影响?

  秦始皇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得较为先进的时期,原因就是秦始皇的施政风格都被后世两年多年的君主所沿用,而且秦朝以法治国的思想到现代社会都还在沿用。不止如此,秦始皇时期,留给世人许多未解之谜,例如

如何评价李斯这个人 李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李斯是秦朝时期的著名丞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又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李斯这个人 李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李斯是秦朝时期的著名丞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又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他是秦国

奇书《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周易》是我国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于一身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哲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可以说,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思想方面多数重要成就,如道家、儒家

历史军事 辛酉政变对中国局势有何影响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

辛酉政变对中国局势有何影响 辛酉政变事件

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

庄士敦,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 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溥仪

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溥仪庄士敦于1874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于1904年来到中国,后来成为溥仪的老师,对溥仪竭诚尽忠,倾其所知相授,给溥仪讲解西方的历史、生活和风俗,并为他

庄士敦为什么对溥仪那么好,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 溥仪老师庄士敦最

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溥仪庄士敦于1874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于1904年来到中国,后来成为溥仪的老师,对溥仪竭诚尽忠,倾其所知相授,给溥仪讲解西方的历史、生活和风俗,并为他

庄士敦与溥仪,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 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

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溥仪庄士敦于1874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于1904年来到中国,后来成为溥仪的老师,对溥仪竭诚尽忠,倾其所知相授,给溥仪讲解西方的历史、生活和风俗,并为他

庄士敦 溥仪,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 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溥

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溥仪庄士敦于1874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于1904年来到中国,后来成为溥仪的老师,对溥仪竭诚尽忠,倾其所知相授,给溥仪讲解西方的历史、生活和风俗,并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