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为古代哪个国家

Posted 民国

篇首语:倘若心中愿意,道路千千条。倘若心中不愿意,理由万万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恩施为古代哪个国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恩施为古代哪个国家

恩施的历史沿革

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陵郡;两晋与南北朝宋、齐、梁、北周属建平郡、天门郡、武陵郡、信陵郡、秭归郡、业州军屯郡、清江郡;隋属巴东郡巴东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五代先后为前、后蜀所据;宋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许多小羁糜州;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建始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先后置散毛、唐崖、金峒、龙潭、忠建、毛岭、施南等土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本区为其所控制;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设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官司,5个蛮夷长官司。

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辖区未变,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辖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乾隆元年(1736年),夔州建始县划归施州,巴东县、鹤峰州属宜昌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

民国二十五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辖区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区,置专员公署,仍辖原8县,1955年5月12日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

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30日造反派夺权,专署陷于瘫痪,3月2日经湖北省军区党委批准,由恩施军分区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5月13日改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68年成立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废除革命委员会成立恩施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辖恩施市、巴东、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1市。

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县建市。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993】36号文批复同意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相关参考

恩施历史

一、恩施市历史文化名人恩施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古代,恩施是廪君的领地。春秋,恩施地属巴国。战国,属楚巫郡。封建社会,中原王朝称此为蛮夷之地,先后在此实行稽麻州郡制和土司制。其间,恩施市境在秦时

历史秘闻 恩施历史

一、恩施市历史文化名人恩施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古代,恩施是廪君的领地。春秋,恩施地属巴国。战国,属楚巫郡。封建社会,中原王朝称此为蛮夷之地,先后在此实行稽麻州郡制和土司制。其间,恩施市境在秦时

恩施的抗战历史故事

恩施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为湖北省省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秋国民党军队武汉保卫战失败,战线西移,湖北省政府及所属机关于10月迁往恩施。1940年夏,宜昌沦陷,国民党统帅部为适应战局发展

恩施土家族方言主要公布区域 土家族方言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今的年轻人都认为说方言不好听,所以与家人之间只说普通话。现如今的土家族方言大多还是只有老一辈在说。土家方言是土家文化重要内容的组成部分,土家族通用语言为土家方言和汉语。据

湖北恩施特产有哪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全州辖恩施市、利川市及鹤峰县、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来凤县、宣恩县,共八个县市。总面积23961平方公里。共有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等27个民族。全境绝大部

贺龙曾在此三进三出,恩施这个偏远古寨的传奇往事被揭开……

-点击蓝字↑【恩施发布】关注我-初至张高寨,是一个晴空万里的艳阳天。张高寨所在的沙溪乡,古属巴国地,是利川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坐落在与咸丰县交界的雷音山下。第一次听说“张高寨”此名,不免望文生义,以为

恩施土家族的饮食有哪些特点 土家族的饮食

鄂西土家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与大米构成的主食,养殖业成为可靠的肉食来源。土家族十分讲究节日的饮食,不同的节序,饮食品种和方式俱有不同的特色,渐演成俗。如正月十五闹元宵,食粉团、汤圆,

土家女儿会的起源与流变 土家情人节

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要的民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二举行,原生地是恩施市红土乡石窑,原称赶女儿场,上世纪80年代将板桥镇大山顶农历五月初三与七月初九两天特殊场期并入这一节俗,统称为女儿会。

土家族摆手舞:摆手舞的起源和流行区域

土家族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共有四节。现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扬琴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扬琴传入恩施地区之后,一些爱好者曾先后在恩施、咸丰、利川、来凤、宣恩等县建立过琴社。他们组织“堂会”(又叫“转转会”),定期在会友家中演唱,郑箫斋、陆建秋、金如斋、邓鼎卿、简培生等人,先后到利川、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