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方言主要公布区域 土家族方言
Posted 土家族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恩施土家族方言主要公布区域 土家族方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恩施土家族方言主要公布区域 土家族方言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今的年轻人都认为说方言不好听,所以与家人之间只说普通话。现如今的土家族方言大多还是只有老一辈在说。
土家方言是土家文化重要内容的组成部分,土家族通用语言为土家方言和汉语。据资料介绍: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
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1956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方言的由来:土家族方言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的归属尚未确定。文字资料很少,由于与汉族杂居后,汉族语言逐渐成为各民族间共同的交际工具。现在除少数地方外,土家族语言已逐渐消失。
在历史上,湖北省恩施地区和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曾广泛使用士家方言,在隋代就有荆州多杂“蛮左”,“其僻居山谷者,语言不通;在宋代,“施州之地”;“乡者则蛮夷,巴汉语相混”;清代中叶,还有“里籍老户,乡谈多不可解”的记载。在史籍中,有许多以土家方言命名的人名,在现实地名中,还存有许多土家方言地名。
相关参考
...族人口为198252人。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除茂汶县赤不苏区和黑水县的羌区为北部方言外,其余羌区均为南部方言。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通用汉文。羌族聚居的川西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
鄂西土家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与大米构成的主食,养殖业成为可靠的肉食来源。土家族十分讲究节日的饮食,不同的节序,饮食品种和方式俱有不同的特色,渐演成俗。如正月十五闹元宵,食粉团、汤圆,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全州辖恩施市、利川市及鹤峰县、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来凤县、宣恩县,共八个县市。总面积23961平方公里。共有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等27个民族。全境绝大部
土家族的情人节“女儿会”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节俗文化,它因在华夏大地上独显女性文化光辉,而尤为显得光彩夺目。一般每年的农历7月7日至12日这些天,是传统
黎族族称叙述。黎族方言及特征。“黎”是他称,即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黎族一般都自称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称呼,主要有“哈”、“杞”、“润”、“赛”和“
不是七大方言,是八大方言。汉语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划分为八大方言:官话方言、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中国有八大方言体系都还只是国内的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
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要的民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二举行,原生地是恩施市红土乡石窑,原称赶女儿场,上世纪80年代将板桥镇大山顶农历五月初三与七月初九两天特殊场期并入这一节俗,统称为女儿会。
其实严格地讲,不好说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古老。按照历史语言学的谱系树模式,一个语言的各种方言是从一个共同的原始语分化出来的,由于各自发展变化的不同,形成了方言的差异。因此,各方言都一定程度上存在保留原始
土家族在中国五十多个民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土家族有802.81多万人,集中散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的武陵山区和湖北宜都以上的长江沿岸,其中主要在湘西的保靖、永顺、桑植、永定、古丈...
1属于北方方言语系属于北方言2属于大别山方言范围:鄂豫皖三省、五市、二十多个县共一个家乡,同一种文化,讲一种乡音.我国方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