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杭白菊的历史起源
Posted 茶商
篇首语: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桐乡杭白菊的历史起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桐乡杭白菊的历史起源
杭白菊,冬苗、春叶、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华,四时之灵气。
常饮菊花茶,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
——这是古代杭白菊出口南洋时包装上的介绍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杭白菊就受到了广泛赞誉。
杭白菊由多年生草本植物鲜白菊蒸煮晾干而成,一向与龙井茶齐名。
它经沸水冲泡后,水呈浅绿色,清香四溢,古时曾作贡品。
关于它的原产地,大多数人可能“望文生义”,认为“杭白菊”一定产自杭州。
其实,“杭白菊”与杭州并无关系,其来历另有文章。
历史的起源要回到20世纪20年代的一段经商故事:
早在20世纪20年代,桐乡的白菊花就以其色、香、味、形“四绝”,成为饮用菊花之佳品,被当时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收购、包装,打上“杭州西湖金伦茶菊庄”的标记,转手销往新加坡等南洋国家。
南洋商人梁老板收到汪裕泰发出的桐乡菊花,亲自撮了几朵,放进茶杯,沏上开水。
只见朵朵菊花在水中竞相开放,花瓣层层叠叠,花色洁白晶莹,花香清馨扑鼻。
梁老板不禁拍手叫绝:怪不得古人称之谓“千叶玉玲珑”!有这么好的货,还怕打不开销路?
随着杭白菊在南洋的需求量日增,精明的梁老板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既然知道杭白菊产于西子湖畔,何不甩掉汪裕泰这个中间商,直接去杭州找金伦茶菊庄,这样一来,获利不是更丰厚了吗?于是他漂洋过海来到杭州,可寻遍了西子湖畔,竟然丝毫不见杭白菊踪影。
无奈之下,只得悻悻而归。
原来,徽帮茶商汪裕泰熟谙商界竞争之道,于是就虚晃一枪,把白菊花的产地说成是“杭州西子湖畔”。
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环境下,还确实起了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使梁老板“过河拆桥”的梦想化为泡影。
而桐乡特产白菊花,却从此冠以“杭”字而扬名海内外!此乃千叶玉玲珑——杭白菊名称的由来。
相关参考
春秋(前770~前476)今市境初属越,为吴越接壤争战地区。南有御儿(语儿),东有隆和携李(醉李、就李)。这是境内最早的地名,皆见于《春秋》经传及《国语》、《史记》等典籍。《春秋》鲁定公十四年(越王勾
今桐乡市境内发现的罗家角、新桥、谭家湾、吴家墙门和小六房、杨家车、路家园、杨家大桥、岑山等数十处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中1979年发掘的石门罗家角遗址,经
桐乡名人: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作品
桐乡发现12万平方米的古遗址,出土最陈旧的乐器,改写音乐史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城市是在汗青传承中提高的。而浙江嘉兴,作为国度汗青文化城市,历经岁月,醇厚的汗青文化依然深深雕刻在人们心里,成为美妙记忆
桐乡发现12万平方米的古遗址,出土最陈旧的乐器,改写音乐史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城市是在汗青传承中提高的。而浙江嘉兴,作为国度汗青文化城市,历经岁月,醇厚的汗青文化依然深深雕刻在人们心里,成为美妙记忆
乌镇隶属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地处江南水乡。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距桐乡市区13公里,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作为典型江南水乡,乌镇完整地保存着
张琴秋(1904年11月3日—1968年4月22日),又名张悟,浙江桐乡人,工农著名女将领。1924年入党,先后就读于浙江桐乡石门振华女校、浙江杭州女子师范学校、上海爱国女校、江苏南京美术专科学校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是清初时期朱子学说的倡导者。张履祥生于公元1611年,去世于公元1674年,浙江桐乡人氏,字考夫,号念芝、杨园。 张氏家族是桐乡当地一个显赫的家族,张履祥的祖父和父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是清初时期朱子学说的倡导者。张履祥生于公元1611年,去世于公元1674年,浙江桐乡人氏,字考夫,号念芝、杨园。 张氏家族是桐乡当地一个显赫的家族,张履祥的祖父和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