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的帝国简史
Posted 世纪
篇首语:道理我都懂,可我要的不是道理,而是你的关心和体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帝国简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拜占庭帝国的帝国简史
拜占庭之名源于一座靠海的古希腊移民城市,公元 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此建城,作为罗马帝国的陪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制海陆商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饱受各路蛮族侵扰,为便于管辖而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帝国即以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为首府,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经历了包括匈奴和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复侵袭之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拜占庭遂成为唯一的罗马人帝国——实际上他们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
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
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称奥古斯都),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称凯撒)。
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
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
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
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 Roma)。
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
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
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
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庭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战役(又译阿德里安堡战役)。
这场败仗,以及皇帝瓦伦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
瓦伦斯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乌斯一世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
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里乌斯。
阿尔卡狄乌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霍诺里乌斯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
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
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
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今天对“西部的拉丁帝国”和“东部的希腊帝国”的区分,以及今天所强调的东部的帝国并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并不重要。
罗马帝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帝国,东罗马并不例外。
在这个国家里有希腊人、弗拉赫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埃及人、黎凡特人、依利里亚人和斯拉夫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
但希腊文化从帝国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以弗所、塞萨洛尼基和亚历山大传向全国。
虽然当时还不很明显,但东罗马帝国在其学者如约翰·桂索斯通的影响下发展了他们自己风格的基督教。
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3世纪和4世纪所遭遇的困难。
这里有许多原因。
首先这里的城市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其次民族大迁徙时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罗马的财富。
5世纪中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东罗马帝国顶多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遭难了。
狄奥多西斯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
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罗马帝国疆土了。
6世纪时东罗马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
神学的争论,比如对基督一性说的争论也是帝国的重要话题。
但东部帝国并没有忘记它在西部的根。
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部分在西部丧失的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
查士丁尼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民法大全》。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典是用拉丁语写的,而当时拉丁语已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了,甚至许多写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会说这种语言。
530年代,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统治下,圣索非亚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圣的真理的意思)开始动工。
这座教堂将成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一世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
赫拉克留(即希拉克里乌斯)后来重新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但当时刚刚在伊斯兰教下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现是赫拉克留无法意料到的。
阿拉伯人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
7世纪中叙利亚、埃及彻底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拜占庭帝国虽然失去了许多土地,但这也给它带来了一些好处——它不再那么混杂了。
赫拉克留将全国希腊化了,希腊语被定为官方语言。
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国王)。
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国与西欧的区别已经不可忽视了。
不过拜占庭帝国国内也有不小的区别,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科普特教,而不是东正教。
这些省份失落后,在剩余的省份中东正教更加强大了。
赫拉克留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
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断缩小,君士坦丁堡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失败了。
拜占庭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
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东帝国开始得到恢复。
8世纪最大的问题是对圣像破坏运动的争论。
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
在艾琳女皇的领导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
艾琳还有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结婚来实现统一东西帝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未能成功。
9世纪初圣像破坏运动重现,843年再次被制止。
这些争论使得当时与其已经开始离心离德的天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未能重新统一起来。
伊苏里亚王朝在8世纪末灭亡。
马其顿王朝的开国皇帝巴西尔一世堪称第二个查士丁尼,在他和其他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
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廷撤销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
1014年巴西尔二世(保加利亚屠夫)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于1018年彻底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
同时拜占庭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新的同盟者(有时也是敌人):以基辅为首都建立王国的罗斯人接受了东正教信仰,并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
但如其前身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
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占有土地的贵族打乱了军区的制度。
假如拜占庭帝国只需要对付它的旧敌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话它可能还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敌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誉: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而突厥人进入了小亚细亚。
突厥当时最大的敌人是埃及,而小亚细亚则是拜占庭帝国士兵的主要来源地。
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塞尔柱突厥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击败,拜占庭帝国失去了亚美尼亚及安纳托利亚的部分地区,并在接下来的20年中,逐渐失去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
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
事情起因于教皇利奥九世执意任命一名西西里出生的主教执掌东方教会。
此举招致整个东部教会不满。
普世牧首米哈伊尔·塞鲁拉利乌斯大怒,下令关闭国内所有西方教堂,驱逐其神职人员。
教皇此时又派遣红衣主教亨伯特作为特使与东部教会进行会晤,然而此次谈判最终宣告破裂,亨伯特于1054年7月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下达了由教皇签署的开除教籍令。
不久,普世牧首召集宗教会议,宣布开除罗马代表们的教籍。
至此,长期对立的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再未弥合,对此后的历史造成了深远影响。
拜占庭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阿莱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西欧封建分封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并收复了一些东部领土。
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
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
虽然阿莱克修斯的孙子曼纽尔一世是十字军的朋友,但双方都不能忘记他们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拜占庭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
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帝国,并对帝国的省份进行掠夺。
亚历克修斯给予贸易专权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反西情绪的对象。
他们成为“法兰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
尤其威尼斯人特别受反感,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帝国舰队的骨干。
与此同时,突厥依然是一个威胁,1176年他们击败了曼纽尔。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但给帝国带来最大摧残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这次东征的目的是占领埃及,但威尼斯人获得了领导权。
在他们的怂恿下十字军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们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而拜占庭的力量却彻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国这时已经四分五裂了: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和特拉比松同立。
前者由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统治。
1261年他们收复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战败了伊庇鲁斯,恢复了帝国。
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把他们在亚洲的敌人忘了。
这时他们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穆斯林内部分裂。
当奥斯曼帝国建立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国几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
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条件是两个教会必须统一。
拜占庭虽然颁布法律统一教会,但拜占庭的居民并不接受罗马天主教。
一些西方的雇佣军来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数人宁可拜占庭死亡。
他们看着奥斯曼帝国将剩余的地域蚕食。
一开始奥斯曼帝国认为攻击君士坦丁堡代价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除十字军外上千年中没有人能够攻克它。
但随着版图的扩张,君士坦丁堡渐渐处在了奥斯曼帝国版图的中心位置,同时火炮的出现,这城墙不能再保护这座城市了。
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
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
穆罕默德二世将自己看做是东罗马帝国的合格的继承人。
到15世纪末,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都已经落入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了。
此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
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
他的继承人认为他们是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继承人,是第三个罗马帝国。
一直到20世纪初它们的覆亡,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继承人。
拜占庭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最重要的印象却是他的教会。
早期拜占庭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
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
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
相关参考
第一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先来看看时间跨度。“拜占庭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特殊阶段”,它与西欧的“中世纪”相对应。这句话可能就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这拜占庭怎么又和罗马扯上关系了?我们一说到“拜占庭”这
按照现在历史学家的说法帝国是指一个以一定历史影响力和对周边国家长期影响力为基础,对一个特定地区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都可以称之为帝国。比如西方人对中国可以称为大清帝国,汉帝国。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人们习惯上以公元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德意志帝国
历史百科 亚述帝国为何是最血腥的帝国?亚述帝国是怎样发展的?
亚述帝国的扩张曾经被称为地中海地区古代四大帝国之一的亚述帝国,从公元前八世纪下半叶起,凭藉其优势的军队,在对外征战中节节胜利,一度称霸于西亚和北非。起自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亚述诸王,不仅以其武功和残
奥匈帝国的建立奥匈帝国是1867年根据奥地利、匈牙利统治阶级间的协议,在奥地利帝国的基础上建立的二元帝国。奥地利和匈牙利虽各设政府和议会,但外交、国防、财政等重大问题需帝国政府统一办理。奥地利皇帝兼任
一、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帖木儿的西征并在安卡拉附近击败了奥斯曼帝国的20万大军,生俘了巴耶济德一世,这只是延续了拜占庭帝国的寿命,使它多生存半个世纪。帖木儿去世和奥斯曼帝国再度兴起后,拜占庭灭
帝国这个词在20世纪被引入到这个(东亚)地区,跟国家概念有关系,我过去写文章讲帝国/国家的二元论。一般来说,一个多元的政治体制,就像原来的王朝,很多民族、宗教都是复合的,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
忆往昔峥嵘: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之路众所周知,历史上曾出现过六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上古时代就有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中古时期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接踵而至,。但倘若提到土耳其这个如今
拜占庭帝国的正式名称是Ρωμανία(Rōmanía,“罗马”),或者ΒασιλείαΡωμαίων(BasileíaRōmaíōn,“罗马帝国”)。这是拉丁语ImperiumRomanorum(罗马
拜占庭帝国的正式名称是Ρωμανία(Rōmanía,“罗马”),或者ΒασιλείαΡωμαίων(BasileíaRōmaíōn,“罗马帝国”)。这是拉丁语ImperiumRomanorum(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