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屈原》屈原的主旨思想是什么?

Posted 齐国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电影《屈原》屈原的主旨思想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影《屈原》屈原的主旨思想是什么?

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 楚民族文化 楚民族精神 爱楚国 忠楚君 殉道精神,爱国情怀,国灭光复无望,岂能苟活。

屈原具体思想及情怀根据:

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距秦始皇统一中国约百年前),在楚国某地,为楚国南后郑袖(朱虹饰)修建行宫的奴隶们,不堪忍受官兵的欺压和宰割,杀死监工的士兵,集体暴动逃跑。

消息传到王宫,南后和楚怀王(李清饰)暴跳如雷,下令缉拿、追杀逃跑的奴隶。

楚国大夫、左徒屈原(鲍方饰)出使齐国归来,启禀楚怀王:齐国已经同意与楚国结为联盟,共同抵御秦国。

但王宫里的奴隶主贵族大臣们则对联齐抗秦说三道四,甚至公开反对,主张与秦国媾和,以求得平安。

屈原据理力争,严厉驳斥了奸臣们的谬论,坚决反对向秦国卑躬屈膝。

在屈原的府邸,侍女婵娟(鲍起静饰)自弹自唱着屈原赞颂橘子的诗作《橘颂》。

屈原循声而来,默默地注视着婵娟。

婵娟深深被橘子的品格所感动,也更加崇敬忠贞爱国、一心为民的屈原。

屈原还将书写的《橘颂》送给弟子宋玉(翁午饰),勉励他在这大波大澜的年代,应象橘树一样独立不倚,保持品节。

南后的儿子、公子子兰与一帮贵族子弟,以奴隶的生命为赌注,让斗奴们拼搏厮杀。

斗奴乌亥(侯沛文饰)与大柱情同手足,但子兰却让二人决斗。

搏击中,乌亥失手刺伤大柱,乌亥痛心不已。

但子兰强令乌亥杀死大柱,以赢下赌局。

面对公子贵族的灭绝人性惨无人道,乌亥抓起大柱的戟投向看台上的公子贵族们。

大柱将乌亥托举攀出决斗场逃跑,自己却被官兵们杀死。

乌亥逃进屈原府邸,被婵娟藏了起来。

子兰派官兵闯进屈原府邸搜查,被屈原斥退。

夜深人静后,屈原让乌亥换装连夜逃走。

谁知乌亥刚出大门,就被埋伏的士兵们杀死。

屈原按捺不住悲愤之情,挥笔写下变法主张,建议废除奴隶制;限制王族特权;结盟练兵;联合齐国,共同抗击秦国。

屈原的主张惹恼了南后,南后与奸臣们勾结,企图让屈原当专门教授公子子兰的太傅,并想借机剥夺屈原的左徒之职。

但屈原识破了南后的阴谋,严词拒绝拂袖而去。

秦国丞相张仪(张铮饰)来到楚国,先以私人身份找到屈原,想说服屈原解除楚国与齐国联盟,转而与秦国和好,遭到屈原的明确拒绝。

张仪进宫与南后勾结,设法离间大王与屈原的关系,让大王疏远屈原,进而说服大王放弃与齐国结盟,不再对抗秦国。

凶狠阴险的南后,遂与张仪一唱一和,并授意上官大夫靳尚(吴景平饰)等造谣诬陷屈原。

张仪对楚怀王说:如果楚国解除与齐国的联盟,秦国愿意割让土地六百里答谢楚国。

屈原历陈楚国与齐国结盟之重要,并严厉斥责张仪口蜜腹剑。

屈原的主张遭到南后和以靳尚为首的奸臣们的强烈反对。

奸臣们还诬陷屈原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甚至把大王都不放在眼里。

楚怀王听了大怒,下令撤掉屈原官职,驱逐出城,永远不得进宫。

被贬为庶民的屈原再也无权参与国家大事,但他仍牵挂着楚国的安危。

当地百姓纷纷来看望屈原,期盼着他能东山再起为百姓做事。

楚国解除了与齐国的盟约,楚怀王派大臣赴秦国接收秦国赠送的地。

但当时在楚国信誓旦旦的张仪却矢口否认,并将楚国使臣戏弄一番。

之后,秦国又出兵讨伐楚国,杀死8万楚兵,活捉楚军大将,并攻占楚国都邑郢。

楚怀王方知上当,悔恨当初不听屈原之言,只好再请屈原出山主持变法。

但屈原来到都邑王宫,南后却不许他面见大王,而是以大王名义将屈原贬为三闾大夫,即日离京上任,此后不得再问国事。

记得在炎黄财经有看到过。

在屈原遭受打击贬斥的日子里,婵娟一直跟随身边,精心照料。

宋玉则在屈原再次遭到贬斥后,卖身投靠南后,充当了南后的爪牙。

屈原与贤达讨论时政、变法,被人告密。

子兰亲自带人赶来,杀死多人,并抓捕了屈原。

屈原在囚室里,忧国忧民,悲愤难抑,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天问,山河为之动容,天地为之震撼。

南后郑袖密令父亲、太卜郑詹毒死屈原。

郑詹带着毒酒来到东皇太一庙假意看望屈原,并劝屈原喝酒解忧。

婵娟来到宫里寻找屈原,南后欺骗她:屈原掉进水塘淹死了。

婵娟不信,但又无从查找先生的下落。

后,婵娟在一位同情、崇拜屈原的汉北籍士兵的帮助下,找到了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的屈原。

屈原见到婵娟非常高兴,把郑詹送来的酒送给婵娟解渴。

婵娟从命一饮而尽,片刻就中毒倒地。

屈原扶起婵娟,悔恨不已,婵娟却为能替先生而死而深感欣慰。

婵娟中毒身亡,屈原深为婵娟的高尚品格所感动,把书写在丝帛上的《橘颂》覆盖在婵娟的遗体上。

屈原面对秦国的军事压力和楚国的政治腐败,极力主张对外联齐抗秦,对内变法强国,进而统一中国。

但是,屈原的正确主张却遭到南后郑袖以及奴隶贵族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和迫害,其治国的理想未能在楚国实现并遭来杀身之祸。

在楚国被秦国毁灭,自己又无力回天的困境下,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作为政治家,未能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是他的遗憾,更是楚国的不幸;而作为爱国的伟大诗人,他的不朽诗篇《离骚》、《天问》等,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相关参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美政理想分别是什么

(一)爱国主义思想屈原的作品自始至终贯串着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他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在历史发展的不同

屈原为什么有香草美人之称 屈原一生多少贡献

香草美人屈原一旦人们提到香草美人的时候,总是会联想起屈原。《离骚》实在是太过有名,一曲绝唱,唱遍人间沧桑无奈,唱遍诗人心中千丝万缕的惆怅,也唱遍了他那忠君爱国的思想,唱遍了他不同流合污的主张。屈原画像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杰出的政治家和受国诗人。他一生爱国爱民,关心祖国命运,无论在政治革新、诗歌创作、哲学思想等各

屈原生活在什么时期 屈原故里甘桔之乡在哪

屈原生活在什么时期众所周知,屈原是楚国的贵族。楚国是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那是一段特别动荡又特别辉煌的时候,那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历史性大变革和大转折。在那一阶段,人们解放,思想多元,百家争鸣,欢乐无穷

《芈月传》学历史之话说屈原一生经历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

屈原简介 关于屈原的故事二则

导读:屈原是战国末期的爱国诗人,本文主要讲述两则关于屈原的故事。分别是屈原两度使齐的故事和屈原沉江的故事。关于屈原的故事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04~约前278),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被流放传说 屈原流放罪魁祸首是谁

屈原传说屈原是一位历史名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也有很多。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位楚国贵族,与当时的楚王是有着亲戚关系的。因为屈原太优秀了,所以楚王非常忌惮屈原,再加上楚王身边的人总是在说屈原的坏

屈原的故事,屈原简介,屈原楚辞,屈原投江,屈原死因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

屈原爱慕的对象 有一种说法是屈原是同性恋

屈原爱慕的对象,历史上有一个说法就是屈原是同性恋,那么屈原爱慕的对象到底是谁呢?传说屈原和楚怀王之间有着不明的情愫,这样的说法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今天就为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屈原和楚怀王之间的关系到底

郑袖为何要害屈原 郑袖与屈原是什么关系

郑袖与屈原有传说道,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曾与大才子屈原有过一段深情的爱恋。有的说是郑袖迷恋屈原不得,于是因爱生恨,勾结靳尚设下阴谋诡计陷害屈原,致使其被发配边疆。屈原才因此郁郁不得志,写下众多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