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流放传说 屈原流放罪魁祸首是谁

Posted 楚王

篇首语: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屈原被流放传说 屈原流放罪魁祸首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屈原被流放传说 屈原流放罪魁祸首是谁

屈原传说

屈原是一位历史名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也有很多。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位楚国贵族,与当时的楚王是有着亲戚关系的。因为屈原太优秀了,所以楚王非常忌惮屈原,再加上楚王身边的人总是在说屈原的坏话,所以楚王就更加的讨厌屈原了。楚王讨厌屈原的直接后果就是,把屈原外放到了非常偏僻的地方。

屈原剧照

屈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都以无效告终。最后的屈原感觉走投无路了,于是跳江自杀。屈原的死,成全了一条江的名字,那条江叫做汨罗江。

在屈原跳江之前,和一个渔人有了很著名的一段对话。屈原觉得人们都错了,都是黑的,只有自己是对的,是白的。渔人和他讨厌尘世的想法不同,渔人喜欢的是随波逐流,觉得顺其自然活的会更好。屈原不认同渔人的想法,觉得高贵不能和低俗共存,因此更觉得自己不能在这世界生活下去了。关于屈原和渔人的对话,至今人们还是分成两派,各自为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百姓很爱戴屈原,传说中江里有吃人的大鱼,百姓们不想看到自己爱戴的人被吃掉。于是在屈原跳江的这一天,想尽办法给大鱼喂食物。江南地区的稻米多,百姓倒到江里的稻米也多,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粽子外面有竹叶或者竹筒,里面就是稻米。因为人们是划着船到江上的,今后的每一年都有划船,后来就演变成了传说中的赛龙舟。

屈原流放

屈原一生文采过人,当世难有敌手。并且不拘一格,开创多个诗歌流派,堪称浪漫派诗歌的鼻祖,如此才华出众之人为什么最后会选择投江自尽呢?其实这与他被发配流放有关。

屈原画像

春秋时期,各国厮杀纷争不断。不但有明面上的兵戈相见,你死我活,还有暗地里的尔虞我诈,挑拨离间。楚国虽然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兵强马壮,但是庙堂之上还是派别林立,各个派系之间的争斗相当之多。

这也让在后世赫赫有名的纵横家张仪有了可乘之机。张仪深知要想楚国衰落必须除掉屈原,但是屈原淡泊名利,不近女色,而且忠君爱国,根本是毫无破绽,想要使其腐化根本毫无可能。于是张仪把心思放在了楚国上官大夫身上,这个靳尚喜酒爱色,贪名图利,简直是拉拢的不二人选。于是张仪赠上黄金百两加数十名美女。

靳尚开始在楚王面前不断的说屈原坏话。自古文人多傲骨,屈原本来平时就直来直去,不喜欢阿谀奉承,所以偶有顶撞楚王。靳尚的奸佞之语说的久了,楚王也渐渐对屈原产生了反感。终于在又一次耿直谏言后,楚王大发雷霆,恶狠狠的指着屈原:我楚地再无法留你这般刻薄之人,从今之后,你不要出现在朝堂之上。

这一幕来的突然至极,屈原难以接受。他哪里知道,在楚王面前已经有无数人说过他的坏话,张仪诡计多端,买通的怎么会仅仅是大夫一人?

郁郁不得志的屈原只得收拾行李,远赴江南。这一刻,无疑是他悲剧一生的一个重要伏笔。

屈原美政

屈原有一个特别著名的治国主张,后人称之为“屈原美政”。在讲述屈原美政之前,首先应该提一下屈原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打的不可开交,屈原是楚国的一个贵族世家子弟,自幼便被培养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屈原戏剧照

因为家族关系,屈原的仕途之路扶摇直上,平步青云。后来收到君王猜忌,朝臣排挤,屈原很是郁闷。屈原因为才能太过突出,越是露出锋芒的人越是为国君所不喜,楚王越来越讨厌屈原,最后终于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被流放之后,十分的郁闷,同时还是想要报效国家。他担心国家担心楚王担心百姓生活,因此写下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做《离骚》。其中遣词造句,楚辞风采,屈原的文笔是楚国人中的佼佼者。他诗人的名气甚至比政治家的还要大。

在诗词中,他说希望国君分辨清楚谁是忠臣谁是良臣,不要把国家给耽误了。身为国君还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辅佐自己,不要总是在身边招揽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一个国家想要达到“美政”的境界,要多多的建设法律……在“屈原美政”之中,儒家的君子思想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由此可见,在骨子里面,屈原还是一个实打实的文人。

也许屈原更适合做一个诗人,做一个外交家。故事的结局大家都已知道,以身殉国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主义。屈原走了,美政的主张留下了,后人的唏嘘声也来了。

屈原背米

有一个儿童故事,说是屈原小时候帮助过一个老奶奶。小时候的屈原很是调皮,跑在路边玩的时候看到了一名老奶奶。老奶奶背着一袋米,走起路来很吃力的样子。屈原心地善良,起了恻隐之心,于是就背着米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屈原戏剧照

从这件事情上,既能看出屈原很尊重长辈,又能看出屈原的宅心仁厚。虽然说,故事本身的可信度是有待考证的。

屈原和大米很有缘,除了背米之外,用来纪念他的粽子也是由大米做成的。也有一个传说,是他接济乡民的故事。

大旱年间,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突然有一天,屈原门口家的一块石头里面满满的全部都是粮食。百姓特别开心,觉得那是上天的恩赐,把那块石头叫做“神石”。屈原的父亲很奇怪,暗中调查之后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屈原做的。屈原不忍心看到人们吃不饱饭,看到人们挨饿,于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粮食偷偷的放进了石头里面。

屈原爸爸虽然觉得自己的儿子心地善良,但是同时也给儿子讲了一番人生道理。你可以帮人一时,却不能够帮助他们一辈子。如果你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他们,那你就应该坐到一个能够替他们说话的位子上面,处处为他们着想,处处为他们做事。

屈原听到父亲的话之后很受触动,从此之后好好学习,终于做了楚国的大夫,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出身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比鼎盛时期,但也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着楚国王室血脉,从小对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屈原故里图片

离他们家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中环境空幽寂静,除了猎户到此打猎,平时里鲜有人迹。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面的山洞里读书,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心智,还能不打盹把书读下去。

他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后,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但是屈原不顾家人阻拦,带着书本只身来到山里,找了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山中气温本来就低,洞中更是寒冷潮湿,没过多久就把屈原的手脚冻肿了。他起身跺跺脚搓搓手待身体暖和过来就又开始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到屈原这么小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拦了。屈原在山洞里坚持了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其实,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经验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肯吃苦肯努力,做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远比其他人要多的多。屈原能够取得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就与他的吃苦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屈原活了多少岁

有学者曾研究屈原的生辰应该在公元340年,虽然有些书籍收录这个说法,但是这个结论未必正确。还有其它史学者提出了公元353,公元343等时间。屈原是世界上知名历史人物,民间端午节习俗传说就是因他而产生。他的生平细节都非常值得研究。

屈原画像

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有一句诗句提到“庚寅以降”交代了自己的生日。庚寅以降的意思应该是指“寅年、寅月、寅日”出生,还有写到“老⒅痢保说快要老了,但还没到老。几年后,屈原在投江自杀前所的《涉江》中的“年既老而不衰”。我们可以从老字的解释下手,老字在古代注解里有明确的指是七十岁称老。有文献可查。按此来推算,写离骚时屈原并不年轻,但绝对没有七十岁,到投江的时候应该是七十岁左右了。

我们再来看涉江中有提到的楚国被攻破的历史事件。 屈原生前的诗歌里没有提到楚国割地的事,也没有提到楚国被秦国灭亡的情节,只有提到秦国进犯,楚国逃跑迁都的事,以他悲愤爱国的情怀,如果他死前这些惨痛灭国事件发生,他肯定会写诗词伤怀,说明他是在楚国迁移都城不久就自杀了。所以之后的王国事件应该发生在屈原去世后。

公元前281年初春,秦兵进攻,楚国逃亡迁都;不久五月初五日屈原悲愤投江;过一年,楚国献出封地,再过了四年,楚国国都被攻占,楚灭亡。

屈原自杀的日期予以确定,是在前281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他出生的那“寅年、寅月、寅日”,便只能是前352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日(庚寅)。这是根据历史日历星辰记载精密演算出来的。

相关参考

屈原竟为“芈氏”后代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而且屈原是个忠臣,即使被楚国的君王流放却也不忘报忠祖国,尽管屈原的历史结局以投河而死为终,但是历史上留下他的作品,已足够令大家记住他。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也有屈原,不仅

屈原披发行吟反抗贵族 屈原图片形象如何

屈原披发行吟屈原家世背景优渥,但是仕途不顺,两次被发配流放,最后殉国投江而死。在此之前,屈原曾经披发散步江边,然而细细想来,他这一举动却也是对当时楚国朝政的不满。屈原画像在古时,只有少数地方的人会披发

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到哪里

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为汉水的上游。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为了破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贿赂楚国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楚怀王听信张仪

屈原和芈月的关系是什么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而且屈原是个忠臣,即使被楚国的君王流放却也不忘报忠祖国,尽管屈原的历史结局以投河而死为终,但是历史上留下他的作品,已足够令大家记住他。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也有屈原,不仅

屈原为什么选择五月初五“鬼节”凶日投江

楚怀王不听屈原劝谏被秦国扣留后,客死秦国。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即位,屈原对顷襄王和子兰颇有怨愤之辞,子兰闻之大怒,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溆浦。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

《离骚》的创作背景 屈原写离骚的背景故事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端午節為啥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隱藏了一個千古之謎:屈原是被刺殺的,並非投河自盡。目前對於屈原自殺唯一的記載就是司馬遷的《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在此傳中引用了屈原的《漁父》作為論據。屈原被流放後,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在汨

历史上埋没人才的例子

一、举出历史上被埋没的人才的例子,重用人才后结果很好的例子埋没人才的例子:1、屈原为国为民,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但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后自沉于汨罗江

屈原爱慕的对象 有一种说法是屈原是同性恋

屈原爱慕的对象,历史上有一个说法就是屈原是同性恋,那么屈原爱慕的对象到底是谁呢?传说屈原和楚怀王之间有着不明的情愫,这样的说法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今天就为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屈原和楚怀王之间的关系到底

东吴太子孙和为何被流放 皆因父亲不喜姐姐陷害

说到孙和是谁大家也许不知道,但是若要说到东吴太子孙和那可就声名赫赫了,据悉,孙和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太子,他文武双全,熟知六艺,礼贤下士,满朝文武无一不对其称赞,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文采斐然的皇太子居然被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