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Posted 政治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为穆斯林民族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政治感情、政治信仰以及政治价值趋向的伊斯兰政治文化,如果与西方政治文化相比较的话,具有如下特点:
(-)真主主权论。
西方民主政治强调主权在民,强调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强调法律体现了全民的意志,等等。
在否定上帝权力的同时,却没有否定少数人实际存在的特权。
人们看重世俗的权力,政治权力往往被某些个人、党派、集团、阶层所垄断。
所谓“分权制衡”,究其实质只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并未从政治信仰和政治道德上彻底解决权力腐化问题和权力制约问题。
因此,政治腐化也就成了西方社会永恒的困惑。
而伊斯兰民主政治确信一切权力来自真主,一切权势全是真主的,人只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
(参见《古兰经》5:18.35:39)因此,伊斯兰民主政治排除了统治者的特权并且将人民提高到与统治者平等的地位。
(二)政治权力真主委托说。
西方政治学说主张权力的合法性完全来源于人民或公民的认同和支持。
霍布斯、洛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虽有所不同,但都主张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契约性的认可和委托。
密尔则认为人民通过代议制政府体现了自己的权力,赋予了当权者以合法性。
而伊斯兰民主中,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深层基础是真主的意欲、允许和委托,其世俗的合法性则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信托和同意。
同时通过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政治协商程序形成公共权力并建立公共管理机构。
(三)对政治权力的制约——信仰、道德、法律、制度四结合。
任何政治权力如果不受到适当的制约,就必然会导致滥用权力和政治腐化。
西方民主对政治权力的制约是通过世俗的宪法、法律以及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来实现的。
这些法律和制度似乎很完备,但西方社会却面临着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人的问题”。
从智力上说,人是有限的;从思维上说,人是不完备的;从道德上说,人是缺乏自制力的。
由于缺乏政治信仰和政治道德上的深层约束,“分权制衡”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化的措施,不仅不能避免权力膨胀和政治腐化,而且加剧了权力斗争和政治衰败。
因为法律、制度再完善,那也是人定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律总有空子可钻,只要人们缺乏内心信仰和道德自律,最终,使所谓法律制约、制度制约在人的私心和权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无可奈何。
而伊斯兰民主中对政治权力的制约是通过运用宗教信仰、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政治制度一体化的措施来实现和保障的。
权力的运用者对真正的主权拥有者——真主,在信仰上的虔诚、在心理上的敬畏,构成了政治信仰和政治道德的核心,成为制约和监督政治权力的深层因素。
同时伊斯兰民主协商制度和民主监督程序在制约政治权力方面成为深层机制的外在延伸,用以保证实际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运行的顺畅和正当。
(四)直接政治参与说。
西方政治文化推崇一种间接式的政治参与模式。
西方大多数政治学家都认为民主的直接参与型只适合于小国寡民,对于大国就只能实行间接参与型民主。
密尔为这种间接型民主设计了理想的“代议制政府”。
根据这种制度,人民所参与的只是投票和选举而已,并不参与实际政府决策。
实际政府决策是由人民选举的“民意代表”即政治中间人来完成的。
由于人民与他们的“代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所以西方社会的政治冷漠现象十分普遍。
而伊斯兰政治文化从它产生起就属于典型的参与型政治文化。
每个公民都享有各种政治上的自由与权利,承担法定的义务和责任。
他们都能够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够按自己的愿望直接地、自由地参与选举国家领导人,能够批评政府决策,等等。
相关参考
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在中国,穆斯林也称安拉为“胡大”或“
伊斯兰(al-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
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
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
论述唐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唐律的特点有:1、礼法合一。唐朝继承和发展了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和立法经验,使法律内容“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2、科条简要、宽简适中。唐朝在前代律典的基础上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师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
除了维吾尔族的民居外,还有最具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建筑——伊斯兰建筑。而这种建筑在维吾尔族建筑中成就最大。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10世纪时从陆路传入到中国新疆,在维吾尔人中得到普及,维吾尔伊斯兰建筑主要
塔塔尔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据传说,塔塔尔族皈依伊斯兰教,起始于公元889年前后,“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阿拉伯语的音译为“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统称。《
猶太教之五:猶太教對後世的影響猶太教的形成及其流傳,不僅對流落他鄉的以色列人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西方的歷史、文化、宗教也具有重要影響,甚至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世界,我們也能看到猶太教的痕迹。(1)失去家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的生活方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不吃猪肉。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