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民国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永川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永川区的历史沿革
永川,夏商属梁州,周属巴国,秦属巴郡。
唐朝以前是江州县属地。
唐朝,大历十一年(776年),分璧山县地置县,隶属于昌州。
北宋时,永川县属昌州;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永川县隶梓州路;宋徵宗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昌州永川县隶属之。
南宋时,至元二十年(1283年),昌州废,永川县辖地并入合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隶重庆路合州。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永川县并入大足县。
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永川县,属重庆路。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省璧山县入永川县;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璧山县,永川仍专治;嘉庆时,永川县属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
民国元年(1912年)3月渝川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都督府,设重庆镇抚府,永川属之;6月,重庆镇抚府撤销,永川县直属四川都督府;民国2年(1913年),废府设道,永川县属四川省川东道行政公署;民国3年(1914年)6月,改为东川道行政公署,后更名为东川道道尹公署,永川均属之;民国18年(1929年)撤道,永川县直属四川省政府;民国24年(1935年),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川县;民国30年(1941年),专员公署迁巴县,永川县仍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永川县属巴县区行政专员公署;1949年12月20日,专署迁璧山县,改名璧山区行政专员公署,永川县属之;1951年4月,专署迁江津县,更名江津区行政专员公署,永川县属之;1952年9月,江津专署迁永川县;1969年9月,成立四川省江津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改为四川省江津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7月更名四川省永川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国函字26号】批复撤销永川地区行政公署。
将原永川地区的永川、江津、合川、璧山、荣昌、大足、铜梁、潼南8县划归重庆市管辖。
1992年3月9日,民政部【民行批25号】批复撤销永川县,设立永川市(县级),以原永川县的行政区域为永川市的行政区域。
2006年10月22日,国函[2006]110号批准:撤销永川市,设立重庆市永川区。
以原永川市的行政区域为永川区的行政区域,永川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街道。
相关参考
1719年创立桂山书院,此为学校发展的源头。1762年学校更名为锦云学院。1900年永川知县罗崇玲废锦云书院,聘黄秉湘为监督。仿日本学制办学,聘日籍教师山本策吉、神田正雄等,设经学、英文、格致、博物等
民国年间,永川城内有个葛朗台式的土老肥,其人的田产遍及永川、荣昌、铜梁、璧山等地,是永川的头号大绅粮。“葛朗台”的致富秘诀是精于剥削和治家理财,其巧取盘剥手法常有过人之处,在永川民间流下不少故事。果戈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始置零陵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境内)。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泉陵侯国(治今永州市零陵区)。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桂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覃塘地区开始了早期的人类开发活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七月,天地会首领张嘉祥率众千余至贵县覃塘一代活动;1949年2月15日,经贵
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方。西周属莒、祝其二国。战国时,先后归越、齐、楚领地。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汉属赣榆、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
上虞是浙江建县最早县之一,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上虞县是虞舜后代的封地,地名虞宾。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
双流历史悠久,古称广都。古蜀国王蚕丛、杜宇、开明氏等曾先后以广都瞿上、樊乡为国都,与成都、新都并称“蜀地三都”。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
历史名人姜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五千年前,便有先民生息。明代著名画家唐志契、唐志尹与唐日昌叔侄三人齐彰,时称画苑“三唐”,唐志契画论专著《绘事微言》,收入清代《四库全书》;清康熙年间,围棋国手黄龙
导读:这样,张大千从5月30日遭绑架,到9月10日获释,前后历时100余日。这就是大千的“百日师爷”的经历。吴传永是永川中石油的退休工人,平时爱与圈里人聊永川的名人。没事的时候,吴传永爱待在书房,要么
合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是重庆六大卫星城市、重庆的城市拓展新区,截至2013年,全区面积2356.21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办事处、23个街道,总人口为155万人,城镇人口69万。1合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