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到明清的10个小故事

Posted 权贵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隋唐到明清的10个小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隋唐到明清的10个小故事

唐:请君入瓮。

武则天的两名大臣周兴和来俊臣,是当时有名的酷吏,成千上万的人冤死在他们手下。

有一次,周兴被人密告伙同丘神绩谋反。

武则天便派来俊臣去审理这宗案件,并且定下期限审出结果。

来俊臣和周兴平时关系不错,感到很棘手。

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计。

一天,来俊臣故意请来周兴,两人饮酒聊天。

来俊臣装出满脸愁容,对周兴说:“唉!最近审问犯人老是没有结果,请教老兄,不知可有什么新绝招?”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说:“我最近才发明一种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

用一个大瓮,四周堆满烧红的炭火,再把犯人放进去。

再顽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这个滋味。”

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抬来一个大瓮,照着刚才周兴所说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瓮烧得通红。

来俊臣突然站起来,把脸一沉,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命我来审问你,如果你不老老实实供认的话,那我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听了惊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只好俯首认罪。

唾面自干。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

娄师德的才能非常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招来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在他弟弟外放做官的时候他对他弟弟说:“我现在得到陛下的赏识,已经有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诋毁我了,所以你这次在外做官一定要事事忍让。

”他弟弟就说:“就算别人把吐沫吐在我的脸上,我自己擦掉就可以了。

”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你擦掉就是违背别人的意愿,你要能让别人消除怒气你就应该让唾沫在脸上自己干掉。”

宋:笑比河清。

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

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几十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

包拯到任后,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目,一块也不能多,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

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一次契丹在边境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

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却被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

”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因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

按以前的规定,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子,再托府吏传进来。

包拯破了这个规矩,大开府门,让老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手脚。

一次,开封发大水,水排不出去。

包拯一调查,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亭台。

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

有个权贵不肯拆,还拿出一张地契,说那块地是他的。

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伪造的。

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并奏明仁宗皇帝。

后来大水就退了。

由於包拯铁面无私,一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

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一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说要看到包公的笑脸比看到黄河水变清还难。

老百姓却很喜欢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

名落孙山。

在中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

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明清的好像就没有了吧。

相关参考

一鸣惊人是隋唐到明清时期的历史故事吗

不是,是先秦时期的。春秋时期楚庄王和战国齐威王都有这方面的故事。楚庄王的故事见《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

隋唐至明清的成语故事

隋唐至明清的形成的历史成语典故很多,在这个时期比较经典成语典故,有南柯一梦、一事无成、春风得意、磨杵成针、呕心沥血、请君入瓮、黄袍加身、孤注一掷、熟能生巧、强取豪夺、胸有成竹、名落孙山、一挥而就、玄武

隋唐至明清时期历史成语典故

隋唐至明清的形成的历史成语典故很多,在这个时期比较经典成语典故,有南柯一梦、一事无成、春风得意、磨杵成针、呕心沥血、请君入瓮、黄袍加身、孤注一掷、熟能生巧、强取豪夺、胸有成竹、名落孙山、一挥而就、玄武

夏朝到清朝的语言简介

每一朝的语言,不见得一定是国语或台语,语言是慢慢演变的...基本上,隋唐之前中国流行的语言比较偏台语,隋唐之后比较偏国语,到了明清,应该已经隋唐之前是南北朝,穿过东晋偏安长江以南,中原文化产生第一次的

历史秘闻 夏朝到清朝的语言简介

每一朝的语言,不见得一定是国语或台语,语言是慢慢演变的...基本上,隋唐之前中国流行的语言比较偏台语,隋唐之后比较偏国语,到了明清,应该已经隋唐之前是南北朝,穿过东晋偏安长江以南,中原文化产生第一次的

有关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成语典故十个

1、请君入瓮。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

中国历史年表顺口溜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即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第二种: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西东晋。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到如今。约计三干七百春。第三种:夏商

历史人物 咸丰帝连10万人都拼凑不起,隋炀帝轻松能凑足百万人

一、从百万到三万>对中国古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时代的战争,双方参战人数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乃至于上百万;到了明清时候,参战人数明显下降,往往几万人的规模就很了不得了

日本跟唐朝叫过板,与明清干过仗,却为何独独不敢和宋朝闹事

日本与我中华的关系经历过几个阶段。就如同股市一般,有峰有底。隋唐时期,日本全部学习的阶段,此为峰值。宋代双方关系达到一个鼎盛,本性自卑的日本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同中原王朝平起平坐,在他们看来当时双方应该是

夏朝历史 从上古到隋唐

历朝历代并不提倡平民纳妾,娶妾其实是对王公贵族的一种福利。曾经有个外国记者质问以清朝遗老自居的辜鸿铭,以为中国的妻妾制度乃是文明之渊薮,辜鸿铭悠然地指着面前的茶盘中的茶壶和茶杯,笑道:“一个茶壶可以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