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成语典故十个

Posted 长孙

篇首语: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关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成语典故十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关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成语典故十个

1、请君入瓮。

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鷟 《朝野佥载·周兴》:“唐秋官侍郎 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

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

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

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后用“请君入瓮”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颐指气使。

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3、弄巧成拙。

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孙知微是北宋时期一个有名的画家。

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寺院画一幅《九曜图》。

他画好草图以后,因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们找来,说:“这幅画的轮廓我已经画好了,剩下着色的工作,你们几人接着做吧,一定要认真做好。

”老师走了以后,弟子们准备上色,可是,忽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

一个学生说:“老师平时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匆忙当中忘了画上,我们给画上吧。

”大家都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归来。

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莲花时,气愤得吼叫起来:“《道经》中说,这水星菩萨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

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

你们这是弄巧成拙啊!”弟子们一个个吓得低下头去。

4、炙手可热。

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任命他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把朝政大事全交他去处理。

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杜甫对杨氏兄妹极为不满,作《丽人行》讽刺他们的荒淫无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5、兔死狐悲。

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

南宋时期,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纷纷掀起抗金斗争的浪潮。

其中最著名的有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

起义军遭到金军的镇压,杨安儿牺牲。

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四娘子)率领起义军从益都转移到莒县,继续斗争。

后来杨妙真和李全结为夫妻,两支部队汇合。

公元1218年,他们投附宋朝,驻扎在楚州(现在江苏省淮安县)。

此后,李全抱有发展个人实力、割据一方的野心,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军包围,城破投降。

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领兵进攻楚州,杨妙真派人去争取夏全,对夏全说:“你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如今你却带兵来攻打我们。

打个比方说,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哭泣;如果李全灭亡了,难道独有你夏全能生存吗?希望将军和我们团结起来。

”夏全同意了。

往后,《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里说:“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

”后来,人们引用“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来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

现在多用于贬义。

6、口蜜腹剑。

唐朝宰相李林甫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

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

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7、罗钳吉网。

用以指酷虐诬陷。

唐玄宗时期,酷吏吉温与罗希奭善于拍马奉承,得到右丞相李林甫的赏识,让他们掌管刑狱,他们两人办案均根据李林甫的旨意行事,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帮助李林甫排斥与打击异己,落入他们手中如同被钳夹住或落入网中一样。

8、牛溲马勃。

唐朝文学家韩愈在任国子监祭酒时,经常给太学生讲课,要求他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同时要求他们注意社会实践,要兼收并蓄,“牛溲马勃、败鼓之皮”都有它们的用途,鼓励学生加强学习,灵活运用。

9、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10、一箭双雕。

北周的皇帝为了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国王摄图。

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

突厥国王摄图大摆酒宴。

宴请长孙晟。

酒过三巡,按照突厥的习惯要比武助兴。

突厥国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钱。

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

“好!”大家齐声喝彩。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

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

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

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

“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相关参考

隋唐至明清的成语故事

隋唐至明清的形成的历史成语典故很多,在这个时期比较经典成语典故,有南柯一梦、一事无成、春风得意、磨杵成针、呕心沥血、请君入瓮、黄袍加身、孤注一掷、熟能生巧、强取豪夺、胸有成竹、名落孙山、一挥而就、玄武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典故

典故很多,下面列选几个有名的。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

1.与历史典故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的成语: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与谁有关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与谁有关?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鸡鸣狗盗,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沐猴而冠与哪个人物有关

成语典故_沐猴而冠与哪个人物有关?沐猴而冠讽刺的是谁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鸡鸣狗盗与谁有关

  鸡鸣狗盗,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请君入瓮与谁有关? 请君入瓮的历史人物介绍

成语典故_请君入瓮与谁有关?请君入瓮的历史人物介绍请君入瓮的故事典故  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始作俑者自作自受。  典故  溯源《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洛阳纸贵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成语典故_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洛阳纸贵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洛阳纸贵的故事,洛阳纸贵的意思及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指那个?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及主人公

查二十个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并写出设出的人物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

历史人物 韩信的轶事典故 有关韩信的成语有哪些

  象棋是中国最为传统的一种棋术,对于它的起源却说法不一。但是最早的说法是源于西汉时期的名将韩信。  据说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就请封为诸侯王,刘邦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只能同意封韩信为异姓王。刘邦建朝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