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Posted 荷兰人
篇首语:马看牙板,人看言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郑成功不理解父亲的选择,但他要做忠臣孝子,虽然父亲投降了清朝,他也要全力保住父亲的性命,要做明朝的忠臣,就必须有足够的势力来抵抗清军。于是在公元1646年,父亲郑芝龙北上降清的同一年,郑成功在福建竖起抗清大旗,召集郑芝龙旧部,成为南方抗清的主要力量之一。
从1646年起兵抗清到1661年收复台湾,郑成功这15年的抗清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646年-1650年
郑成功召集郑氏家族旧部,夺取了金门和厦门作为抗清的根据地。发展海运,港口通商,经济实力增强。隆武政权覆灭后,郑成功奉永历政权为正朔。
1649年形势图
第二阶段:1651年-1656年
郑成功的部队发展到十几万人,这个时期抗清的策略是以战养和,战和并用。郑成功的部队与清军在福建有多次小规模的战斗,郑成功几次激战都击败了清军,威名大振,与西南的抗清力量孙可望、李定国遥相呼应,计划联合起来对抗清军。
在抗清的同时,郑成功也与清朝有多次和谈,清朝顺治皇帝曾亲下敕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并将泉州、漳州、潮州和惠州四府赐予郑成功。
而郑成功提出的条件是:让清朝割让福建、浙江和广东三省的土地,效仿朝鲜的制度,不剃发,不受清朝调遣,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如此苛刻的条件,清朝自然不会接受,双方就这样且战且和僵持不下。
1655年形势图
第三阶段:1657年-1661年
郑成功在此阶段先后三次出兵北伐,沿长江而上,水陆并进,企图夺取南京。此时清朝统一全国的大势已定,对郑成功的军事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郑成功三次北伐的失败,他面临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
起兵抗清十几年来,郑成功没有一天不是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手里只有金门和厦门两个据点,随时有被清军吞并的危险。为了效忠明朝,为了保住远在北京父亲的性命,他必须坚持抵抗下去。
出路在哪里?
要与清军长期对抗,必须寻找金厦二岛之外的根据地,郑成功将目光投向了海峡对岸的台湾,台湾与大陆有海峡相隔,正好发挥郑成功水军的优势,清军难以进攻。
荷兰人绘制的台湾地图
此时台湾已经被荷兰人占领了三十八年,成为荷兰在东亚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1661年3月,郑成功率领3万士兵,一百多艘战船向驻守在台湾的荷兰人发起进攻。
郑成功的战船与荷兰人的战船数量比为
15:1,占据绝对优势,经过八个月的艰苦战斗,1662年2月,荷兰人终于投降,郑成功带领军队占领了台湾岛。
郑成功收复台湾作战图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对抗西方列强取得的胜利,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在荷兰人眼中的中国军人瘦弱干瘪,胆小懦弱,一听到炮声就像一群绵羊一样趴在地上束手就擒。而郑成功手下的士兵个个高大威猛,作战英勇,完全颠覆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军人形象。
郑成功从一个普通的抗清将领一跃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个人声望和郑氏集团的势力都达到了顶峰。
然而一场剧变马上就要到来。
纵观郑成功15年的抗清历史,始终是以发展自身势力,扩大控制地盘为目的,没有向清朝发动过大规模的生死决战。郑成功与清朝始终处于一边抵抗一边和谈的状态,双方保持着一种微妙的默契关系。
就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两个月后,这种默契关系被一个人打破了。
这个人就是吴三桂。
公元1662年4月,吴三桂在云南昆明将永历皇帝处死,南明政权覆灭。此时郑成功虽占有台湾和金厦两岛,但已经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再也不可能复兴明朝,抗清也就没有了意义。
同时,郑成功多年的抵抗终于让清朝失去了耐心,郑芝龙被清朝杀害,父亲去世的消息从北京传来,他再也无法为父亲尽孝。从忠臣孝子变成孤臣逆子,这巨大的变化如晴天霹雳彻底击垮了郑成功的心理防线。
他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郑成功说道:
“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七年,进退无据,忠孝两亏,死不瞑目,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公元1662年6月,年仅39岁的郑成功在台湾含恨而逝。
郑成功终其一生“处无可如何之境,得未曾有之局,以其螳臂之势,纵横大敌,逐红夷于海上,辟地千里,为有明硕果之仅存”。
郑成功的“失败”是在其个人层面,戎马一生,仅保二岛,三次北伐,都成虚行。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却成为孤臣逆子,英年早逝,悲剧一生。
郑成功的“伟大”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的性格中注入了一股浩然的英雄之气。中国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看惯了朝代兴衰更替,大部分人都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奉行实用的利己主义,有小家而无大家,这在明末崇祯一朝表现得尤为明显,大量文臣武将投降清朝,直接推动了明朝的灭亡。
郑成功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性格,他身处明末乱世,一生坚持忠孝礼义,做忠臣孝子,为复兴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收复台湾,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郑成功不同于传统的英雄形象,他生于日本,死于台湾,纵横海上,漂泊一生,海上汹涌的波涛并没有浇灭他为国为民国的一腔热血。
公元1699年,在去世38年之后,郑成功的遗骨被迁回福建老家安葬,康熙皇帝亲自为郑成功题写挽联: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一股浩然英雄气贯穿于郑成功三十九年用热血燃烧的生命里,至今仍在海峡两岸回荡。
相关参考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虽然它多次遭外国人侵略,至今也隔海相望。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收复台湾事件,其中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施琅收复台湾 郑成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军转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
收复台湾 公元1661年,被侵略者荷兰占领了多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中国的怀抱,迎来了解放和自由,这里面郑成功居功至伟。 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的是哪国人 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的是荷兰殖民者。 郑成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什么朝代?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为东宁王朝的开国君王。郑成功原为中国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
明朝 郑成功是哪一年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是怎样的?
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1624~1662年)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民族英雄。他的父亲郑芝龙曾经开发台湾,被明朝招抚,1646年投降清朝。郑成功拒绝投降,于同年起兵抗清。因需要开辟新的抗清根据地,决计收复被荷
历史秘闻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哪个朝代,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什么朝代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什么朝代?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为东宁王朝的开国君王。郑成功原为中国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中国领土台湾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 台湾,东汉、三国时称夷洲,隋称流求,历来是中国领土。三国时吴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一、郑成功复台,是中国人民抗击西方殖民者的辉煌篇章 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从思明州(今厦门)和金门挥师收复台湾。由于事先准备充分,指挥得当,很快攻克荷兰人的
郑成功收复台湾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二人,在抗清斗争中走上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海盗出身的郑芝龙经常出没在台湾、福建沿海一带,垄断海上贸易,曾来往日本,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生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