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大吃大喝已成风 春节如何成为饕餮盛宴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旦大吃大喝已成风 春节如何成为饕餮盛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元旦大吃大喝已成风 春节如何成为饕餮盛宴
春节在尧舜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称“祀”,周代时叫“年”。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不仅历史最悠久、礼仪最隆重,而且更是一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的饕餮盛宴。一年之中,过节的食品最为丰富、精致。饺子之外、年糕也是春节众多食品中的主角之一。
从饺子到年糕
大概从汉代开始,春节节庆从立春过渡到了正月初一,故称“元旦”。所谓“三元之日”,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西汉时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相延至今。新年前一天为除夕,为“月穷岁尽之日”。除夕与元旦(春节)适逢岁月轮回的枢纽,因此特别容易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历来受到了讲求“慎始敬终”的传统社会普遍的重视,成为汉文化圈内最大最重要的节日。
品尝美食自然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大约自汉代起,元旦(春节)期间大吃大喝已成风气,据《汉官仪》和《后汉书·礼仪志》等书记载,汉制规定,每年元旦,群臣都要给皇帝朝贺,称为“正朝”,皇帝便大摆筵席款待群臣,君臣饮宴欢度佳节。此后,在魏晋至唐,元旦朝贺,皇帝大宴群臣成为定制,如曹植《元会》诗中描写三国魏时元旦朝贺宴会云:“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晋时元旦朝贺皇帝时,皇帝不但要请客吃饭,还要给百官加工资。
其实,品尝美味佳肴在元旦前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已经记载:“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年夜饭还要泼洒在马路上,除旧迎新。唐人有守岁的习惯。
人们围坐在一起,辞旧迎新,一直要等到元旦来临,整个除夕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酒宴中消磨度过。长安宫廷会摆下守岁宴席,皇家子孙与部分臣僚要陪皇帝共度良宵。唐代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写到,年三十这天要“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里也说,除夕之日要“家家饮宴,笑语喧哗”。至于清代吴县人(今苏州)顾禄所著《清嘉录》里,更是“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连“年夜饭”的名称也出现了。
早在明代,在广大北方地区,饺子已经是春节期间当之无愧的主角。饺子在明宫中被称为“扁食”。按照明代天启年间的大太监刘若愚的宫廷杂史《酌中志》的说法,正月初一这一天,明朝人在五更时起,焚香,燃放爆竹,开门迎年。北京皇城宫内人将门杠向院内地上抛掷三次,称为“跌千金”。
然后“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这种“扁食”即后来的饺子,后世称为更岁“饺子”,谐音更岁“交子”。在新年到来的子时食用扁食,有着庆贺与祝福的意义。有的饺子内包着一二枚银钱,吃到这样的饺子就表示得到吉兆,此人新年大吉。到了清代,按照富察敦崇(晚清文人,生卒时间不详)在《燕京岁时记》里的说法,“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食之,谓之煮饽饽(饺子),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这话就有些夸张了,改成“北国皆然”就妥贴多了。当然这里的“国”,也许特指的是京城。不过,虽然这本《燕京岁时记》参考引用了不少先人著作,包括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富察敦崇可能没有注意《酌中志》里还有另一个说法,明朝的北京人也有不吃扁食而吃年糕的。这些人新年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后,就要吃黍糕,曰“年年糕”,谐音“年年高”。较之《酌中志》稍晚,崇祯年间记录北京风俗的《帝京景物略》也已经明确地说:“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可见明朝时期年糕已经是帝都新年的时令佳品。
相关参考
元旦如何过?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便是给我们最好的答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很显然,古人是过元旦的,最起码在北宋年间的东京城,元旦是过得热热闹闹的。在古代,元
原标题:1913年,这个“元旦”过得有点乱……">106年前的今天,中华民国刚刚庆祝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元旦。在老百姓的口中,它被称为“新新年”,以区别于传统春节的“旧新年”。>▲>民国元年改历后阴阳合历
世界各国元旦风俗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
世界各国元旦风俗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
古代不但有春节,而且有朝代假期更长说起春节的历史,那可是渊源流长。春节这个词,历史很短,才一百多年历史。最早的农历正月初一,不叫春节而叫元旦,据传说来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根据中国风俗大辞典的记载,春节,古称元旦,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又唱又跳,热闹非凡。夏朝建立,此习俗便流传下来。《
过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尧舜年间,但那时的春节不在正月。到汉武帝时期才确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一直沿用至今,但当时被称作“元旦”、“元日”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我国才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正月初一
导读:中国过春节历史渊源,相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 在我国历史上,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一直是叫“元旦”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