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吉甫简介
Posted 郡县
篇首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吉甫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吉甫简介
《元和郡县图志》
唐代地理名著。是中国现存最早又比较完整的地理总志。李吉甫撰。原本四十卷,另有目录二卷,共四十二卷。该书完成于元和八年(813)。据宋人洪迈跋,书中卷四关内道,记载元和九年准吉甫奏请在经略军故城置宥州事,可能是成书后又有增补。
www.cha138.com李吉甫于元和二年、六年两度入相,是中唐时期比较有识见、有学问的宰相。另著有《六代略》、《元和国计簿》、《百司举要》等。
《元和郡县图志》以贞观(627~649)时划分的十道为纲,配以宪宗时的四十七镇,每镇有图,冠于叙事之前。然后分别记述各镇所属州县的等级、地理沿革、四至八到、贡赋、古迹、山川形势、盐铁、垦田和军事设置。作者在序文中说,过去的地理书“或搜古而略今”,“传疑而失实”,所以他的著作力矫前人之弊,尤其留意于山川形势,攻守利害。可见作者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着眼。
宋代以后,该书的图和目录均已亡佚,所以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改称之为《元和郡县志》。今本缺第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卷,正书仅存三十四卷。卷十八、二十五也不完整。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周梦棠补州县目录一卷,又辑逸文四十二条;光绪七年(1881),缪荃孙又补辑了一些逸文。张驹贤作有《考证》,于原书多所订正。该书现存最早的刻本是乾隆三十八年武英殿聚珍本,在此之前仅有钞本流传下来。现在通行的比较好的本子是1983年中华书局校点本。该本以光绪六年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参校了钞本四种,以及有关的地理书和史籍,吸收了张驹贤的《考证》,加以标点,附印周、缪补逸,并编有地名索引。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朝中期宰相、赵郡公李绛简介,李绛和李吉甫是什么关系
人物生平恪尽职守李绛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李绛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任满后,补任渭南县尉。贞元(785年—805年)末年,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年)以本
李吉甫,人称“元和名相”,曾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巩固边防、裁汰冗官,为元和中兴贡献力量,是唐宪宗的左膀右臂。公元814年,李吉甫暴病而亡,朝廷追赠司空,谥号忠懿,唐宪宗哀伤不已。李吉甫的主要成就政治方
李吉甫李吉甫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地理学家,曾两度拜相,著有《元和郡县图志》等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总志。李吉甫出身高门,家族人才辈出,儿子李德裕也拜为宰相,且李氏三房各出一相,时人都称赞不已。李
李吉甫李吉甫出身名门赵郡李氏,早年以门荫入仕,担任过太常博士、明州长史、中书舍人淮南节度使等职,他两次拜相,政绩突出。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也是唐朝名臣,父子同为宰相,且命运相似,时人称其父子同命。李吉甫
李吉甫(汉语拼音:lǐjífǔ),唐朝诗人。字弘宪,以父栖筠荫,补仓曹参军,为太常博士。宪宗立,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转中书舍人。元和二年,同平章事,后为淮南节度。虽居外,朱泚每朝廷得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 身为宰相之子,从小见的、用的、听的都与常人不同,在朝廷、在天子脚下的所见所闻
作者简介所作杂剧共十五种,今皆不存。庾氏还是元散曲的代表作家之一。现存七首小令、四套散套。其杂剧,除《玉女琵琶怨》、《秋夜蕊珠宫》本事不详外,另有七个历史剧,即《隋炀帝江月锦帆舟》、《孟尝君鸡鸣度关》
李吉甫是唐朝中期的政治家,他辅佐唐宪宗开创了“元和中兴”。另外,李吉甫还是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著有《元和郡县图志》、《古今地名》等书。李吉甫出身于名门望族、官宦世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善写文章,长大后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 身为宰相之子,从小见的、用的、听的都与常人不同,在朝廷、在天子脚下的所见所闻的感染下,李德裕幼有壮志